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问题的恒久性存在为中西方学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人们结合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贫困现象,在“贫困”概念界定的辩争话语中,基于国家及社会制度因素,多学科视野综合分析贫困产生的原因,并逐渐聚焦出切合实际的贫困研究法.在国家动员型和贫民自觉型的对比性反贫困研究过程中探讨科学策略,哲引世界不同主权国家消减甚至消除贫困,进而创造和而有序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内的特殊人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心理上的不和谐所引发的破坏力,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探究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和谐的原因,寻找相应的调适路径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毛阳海 《西藏研究》2006,(4):109-114
文章首先阐述了贫困的定义和贫困标准等一般性问题,并就西藏执行的贫困标准作了对比分析,进而对西藏农村居民的贫困状况进行了判断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西藏农村居民的贫困特征及财政反贫困政策等问题作了阐述,并就相应的政策创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贫困现象有一定限度的长期性。经过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管在量上还是在质上,我国的贫困现象将大大改观。但贫困遗存问题仍将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且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因此,对于贫困遗存的治理,一要转变对贫困的思维认识;二要形成常规的脱贫攻坚治理形式;三要转变机构职能;四要加强贫困痕迹的跟踪和归类;五要形成"专项"与"统筹"相结合的治理体制;六对于边境贫困,应从国家国防角度给予支持和帮扶。  相似文献   

5.
贫困问题是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有文献和著述对贫困理论的研究概况,本文按不同的因果方向分别给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以来,渝东南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从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性贫困现状出发,根据汉森理论,对渝东南民族地区贫困原因作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治理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存在着贫困区域的"分散性"、贫困成因的"循环性"和贫困状态的"多样性"特征,而要实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主要面临着自然灾害、医疗健康、文化心理、项目实施、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风险,这就要从可控性强弱的视角出发,提出针对性强的风险规避和分散措施,来提高扶贫开发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贫困文化理论是人们对贫困现象思考的一次转向,是从纯粹经济理论解释转向文化理论解释的一次转向,对文化扶贫的启示性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重视贫困文化的正功能,文化扶贫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第二,重视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机制,加大力度促进子代贫困群体的文化脱贫.因此,文化扶贫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对策:第一,大力弘扬贫困文化中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幸福的文化特质;第二,加强对贫困文化传承载体——子代贫困群体的文化扶贫.  相似文献   

9.
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教育扶贫手段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贫困群体跨越贫困陷阱。文章从教育扶贫的基本内涵和现实图景出发,指出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应当从主体、对象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为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特征和贫困群体异质性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不同群体的教育可得性、文化素养、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多维贫困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示范效应、邻里效应和回流效应等间接发挥扶贫作用,扩大教育扶贫的覆盖范围和整体效应。因此,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应改革并完善"主体多元化、对象全覆盖、方式多样化"的教育扶贫模式,助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脱贫。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资助工作的深度开展,高校贫困大学生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新资助体系全面实施的大环境下,贫困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很有必要.从对我国贫困大学生诫信意识现状着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路径,着重指出高校在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管理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张淑芳 《民族学刊》2017,8(2):77-84,122-125
运用社会分层和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进行中观和微观形成机理分析.按照地理空间的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贫困代际传递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贫困代际传递程度呈现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递增的情况.因此,重点加强对牧区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尤其是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普遍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扶贫开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但没有彻底解决,反贫困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时期做好西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反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片区湖南省怀化市贫困村正处于由初步脱贫向致富发展迈进的新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村经济上的贫困问题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但是农村家庭事实上的不完整性等问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情感等精神层面的贫困更令人担忧,更值得人们关切。因此,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工作应从战略重心、工作理念、扶持重点、方式方法以及区域扶贫政策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适合农村当前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南岭民族走廊与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并列为三大民族走廊,它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这个地区的贫困比例大、贫困程度深,而对此地区扶贫开发的研究甚少.选取这个地区中34个贫困县(市)作为研究对象,用三个反映地区贫困程度的人均值,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来评析此地区的贫困状况,分析导致该地区贫困的原因,提出将南岭山区列入国家第十二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进行扶贫开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贾霄锋 《民族学刊》2015,6(5):71-76,118-119
文章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转型加快时期的贫困问题基本上是结构性贫困,并对这种结构性贫困问题的具体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危害进行纬度结构分析,最后系统地从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出了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牧区贫困致因很多,其中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蒙古族牧民的心理因素影响牧民对贫困问题的认知、解决贫困问题的态度和脱贫致富的意志。这是影响内蒙古牧区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内蒙古牧区脱贫致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普遍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扶贫开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但没有彻底解决,反贫困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时期做好西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反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其中,人口流动中举家迁移规模不断增长,同时,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持续增长.与之相应带来的问题是流入城市公办学校“流动的贫困儿童”数量的上升.由于户籍制度和政策的限制,这些流动的贫困儿童的父母流入城市后享受不到流入地的公共服务.他们的父母学历整体低下,没有安定的职业,不具备优越的经济实力,只能保证当下的生存需求,没有能力满足儿童教育和文化上的一些消费.面对生活在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匮乏环境中的流动的贫困儿童,学校为其搭建了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弥补了其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内涵与关系的梳理,以贫困脆弱性理论和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藏区贫困问题的成因与扶贫难点,对现行的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并对扶贫开发的长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介绍哈尔滨市民族地区贫困状况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