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一艺术发现的知觉性与作家知觉活动的指向性对于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智能结构的作家来说,他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总是保持着一种天真状态,保持着一种好奇和敬畏状态,并且,永远希望保持一种敏感的接受力,随时准备向新的经验领域进取.作家对于生活的惊奇和敬畏并不是软弱无知的表现,而是培育自己的感知能力的必要态度.就此而言,作家的智能并不仅仅体现在熟悉当前的或过去的生活上,而更应该体现在对生活的进一步发现上.杜威在解释人类的实质性进步时指出,对人来说,最为重要和迫切的是在一切居间的行为中,发现下一个或最近的一个.这对于作家  相似文献   

2.
赵乾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我认为这种观点失之片面,应当说贝克莱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当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我们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在感知主体的理智之外独立自存,人们的感觉不是对外部对象的反映时,他在哲学论证的方式上是一个主观唯  相似文献   

3.
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提出了一个内含意向体验和内感知等因素的实显性的意识构架。经由"1906/07年的认识论讲座"和时间意识研究在原体验、相即感知和绝对流等问题上所实现的一系列突破,这一构架在"观念"时期最终被一种建基于绝对流的纯粹意识的先天构架所取代。与这些实事突破相应,必须在这两种意识构架中严格区分相即感知和现象学的先验反思,以及前—相即感知的自身觉知和前—现象学反思的自身觉知。而这一切无疑是理解先验现象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十分繁荣,有诗人四千,诗集也在四千种以上,标志着中国女性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鼎盛期。探讨这一庞大的女性诗人群体的文化成因,家庭教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是母教;二是家中父兄、丈夫的薰陶和指导;三是家庭中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这一切为女诗人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8,(4):91-101
以山东省473个消费者样本为例,以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生鲜农产品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努力期望对网站熟悉度、社会影响对产品熟悉度、网站熟悉度对购买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产品熟悉度、网站熟悉度对感知风险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感知风险进一步对购买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绩效期望对网站熟悉度、努力期望对感知风险和产品熟悉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电商企业应在把控好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强网络购买系统的易用性,提升消费者网站熟悉度以降低其风险感知,而政府有关部门应针对生鲜电商市场特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巴克莱没有直接说明他的新原理是什么,因此,西方学者众说纷纭。根据巴克莱的笔记提供的线索,可以确认,新原理即“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存在”即自然界事物的实在性,“被感知”指被上帝和人心感知。它的基本含义在于,自然中的事物就是可以与人的精神直接关连的对象物。这一原理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中考察世界,它给传统的本体论哲学以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7.
在39个工作团队570份外资企业员工有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感知工作价值观差异、多元化氛围和员工职业认同的多层次理论模型,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方法考察了个体层次变量感知工作价值观差异与团队层次变量多元化氛围及其交互作用对员工职业认同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感知工作价值观差异与员工职业认同水平显著负相关;积极正向的多元化氛围会显著提升员工职业认同水平;多元化氛围在感知工作价值观差异与员工职业认同的关系中起跨层次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赫的经验论是从康德哲学出发,而后走向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的。马赫属于穆勒型的经验论者,认为一切概念和由概念构成的一切知识,都必须从感觉经验去说明它们的来源。他不仅从个人意识演进的角度,对许多科学概念和知识在感觉经验中形成的过程做了细致的生理、心理学的分析,而且用进化论的观点从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对这一过程做了历史的探讨。马赫与贝克莱、休谟不同,他不仅承认抽象,而且肯定抽象在科学研究上的作用。认为概念乃是一种抽象,是抽象过程的产物。在许多地方强调感性经验和概念思维相结合,认为二者在科学上都是不可或缺的。在他看来,抽象是在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求一般原理的过程,这是一种“简化”或“思维经济”,一切科学理论的本质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9.
精神与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神”的双重涵义 “精神”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字眼。从实际运用来看,对它的理解至少可以在两种意义上去把握。一是从广义看,精神与物质相对,指所有的非物质现象,即作为特殊物质的人脑的活动以及这一活动所产生的一切非物态化的结果。在这里,精神被看作是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客观反映,它囊括了各种心理、思维、观念、学说等一切意识现象。另是从狭义看,精神是指各种意识现象中处于深层而又相对稳定的方面,指人的心理意识和一切文化现象中作为内核、灵魂的东西,即处于主导地位、起到支柱作用的那种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海南纪行》中,香便文的文明教养较为精致,这让他能欣赏大自然的原始苍莽,却难于理解原始苍莽之中生活方式的粗犷,在精细的眼镜下,粗犷也会变成粗俗。这是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化的遮蔽。香便文的道德感来自他的善良与优越,他的善良使得一切不公正都让他不安;他的优越却让他无法反省自身的视野,尤其是文化视野。在这一视野下,他只能看到汉人对黎人的压迫与剥削,却看不见西洋民族对非西洋民族的侵略与掠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余华曾以冷漠叙事闻名文坛,90年代以来他一反原来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消极看法,温情观照人世间的一切,音乐是其风格转变的重要契机音乐给予他爱,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余华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其作品叙事风格由冷漠向温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抽象劳动是一个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的范畴,还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特有的历史范畴?这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也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上不能回避的问题。一、抽象劳动具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含义对抽象劳动,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抽象劳动就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耗费,是适用于一切时代的范畴。另一种相反的看法认为,抽象劳动是商品交换、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历史范畴,它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劳动一般”才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其实,抽象劳动既具有适用一切时代的含义,又具有生产价值而属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含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一般人类劳动这个抽象存在于平均劳动中,这是一定社会中每个平常人所能完成的劳动,是人的筋肉、神经、脑等的一定的生产消耗。这是每个平常人都能学会的而且是他必须以某种形式完成的简单劳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邹绛同志寄来了他编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重庆出版社出版),叫我不由得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 邹绛同志早在1948年就写过十四行与别的新格律诗,也是译诗勤奋的翻译家,对于欧洲歌诗的格律很熟悉,由他来编选一本现代格律诗选应该说是非常恰当的。现在这一  相似文献   

14.
小春突然失眠了,这在她还是第一次。明天她就要从一个小学生变为初中生了,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到新学校和谁同桌呢?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她)会喜欢我吗?作业多不多?…… 孩子从小学进入中学,是他们生活道路上的一次转折。熟悉又值得留恋的一切都将过去,充满希望而又陌生的生活即将开始,兴奋、胆怯、茫然交织在一起。如何使孩子迈好这新的一步?家长对此自然很关心。 为了您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迈好这新的一步,先来看看孩子们升入初中后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面临哪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时间要回溯到一九二七年,在日本东京近郊大岗山,我们几个云南籍的留日学生等待着一个从家乡来的新留学生。他来了。他个子不高,宽额下一双大眼睛闪亮。手里提着一只小箱子。当他和我们握手时,操着浓重的昆明腔:“您家请好好的?”身在异国听到乡音,格外亲切。经过自我介绍知道他名叫李生萱,这是我和艾思奇同志的第一次见面。不过艾思奇这个名字是七年后牠发表著名的《大众哲学》时用的。此后,除了熟悉的老友外,很少有人再喊他的本名了。日本的樱花,和那樱花映辉时的富士山是非常迷人的,不夜的“银座”也近在咫尺;但这一切对十七岁的艾思奇难以动心。他到东京后,整日坐在“榻榻米”上用功,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在我国文学史、宗教和哲学发展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代表一代思想学术和文学创作成就的文化伟人。他虽然是一位统治阶层的官僚文人,但特殊的经历,让他深深地体会到民生之艰,让他的头脑也更加清醒。这一切铸就了其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反映在文章中即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批判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现象     
马克思、恩格斯写道:“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可感知的环境作用于人的官能,反映到人脑中,这才能实现由物质到意识的转化。毛泽东同志对此曾作过多次说明,这早已为大家所熟知。同时,他强调指出,“现象是入门的向导,”任何一种认识首先都不能离开现象。可感知的环境作用于人的感官,这就有了现象的生成和变化问题。人的现实世界,作为感性的存在,其实就是纷纭复杂的现象世界。只要一个人有感觉能力,每时每刻就都有现象闯入他的意识中;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只能通过现象进行。可见,现象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能从唯物主义哲学观上正确认识现象问题,我们作一简略的回顾是必要的。 主观唯心主义对现象的解释,我们首先要提到的是现象主义。它把本质与现象割裂开来,只研究现象,不研究现象所表现的本质,或者根本否认本质。休谟、康德、马赫主义者既是现象主义的代表,又是不可知论的代表。 休谟的哲学是从分析感觉和知觉开始的。他主张人的‘知觉’是知识的唯一对象。在休谟看来,观念墓拟印象,印象产生观念,但我们不能证明,是外在的物体,还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8.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世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外在形式,人的视知觉都会从中感知到一种“力”的存在。“每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文艺作品是通过反映客观事物,创造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的。所谓表现艺术就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艺术。而艺术形象(不包括音乐艺术形象)是诉诸人的视觉而发挥作用的,具有可感性。这就要求艺术家通过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中文信息》2003,(5):20-38
没错,这只是一篇手记,记录着—个人学习 ADO.NET 的详细过程及体会。这应该是一种难得的经验。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这篇手记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收获,但是,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就像记录下每天的心情故事一样记录下我们每次学习的体会。就像用心感知月圆月缺一样感知学习中的欢喜悲苦。这是一种境界! 其实,学习需要一种境界,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目十行是传说。  相似文献   

20.
人才,这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一切资本中最重要的资本。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才难得。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才是按计划分配。这在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曾经起到积极作用。它有利于“一穷二白”条件下资金积累和经济恢复;有利于人才熟悉钻研业务;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加强国防和国家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