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寻求确定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始终伴随着相对主义.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分道扬镳的时代,无论是弗雷格的分析哲学还是胡塞尔的现象学都以确定性为其哲学目标.不过,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心理主义.心理主义一度在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并成为实证主义的基础,而弗雷格首创反心理主义.在弗雷格的影响下,胡塞尔由心理主义走向反心理主义,并试图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去建构一种纯粹逻辑学,这种纯粹逻辑学充分反映了胡塞尔将哲学建构为"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之理想目标.然而,被胡塞尔视为继承人的海德格尔却背离了这个理想,虽然海德格尔声称他的哲学仍然是现象学,但其非理性主义的哲学走向显然用存在主义这个名称来表示更为合适.从海德格尔所批评的胡塞尔"结构自身的存在规定"这个缺陷入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使哲学消解为一种"怎么都行"的游戏哲学,彻底背离了胡塞尔纯粹逻辑学的理想.然而,德里达的这个背离却代表了整个后现代哲学发展的路径,正是在这种背离中,德里达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殊途同归搭建了桥梁.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可是唯物主义哲学却停留在19世纪的工业社会里,已经不能充分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更难以引领世界哲学发展潮流。唯物主义哲学要发展,而21世纪必将是一个唯物主义乃至人类哲学思想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由此,主观唯物主义融哲学体系的创生将引发21世纪哲学的革命。这场哲学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而且在于使边缘状态的唯物主义哲学重新走入世界哲学的主流中去。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探讨休谟哲学的真实意义及其与现代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哲学的逻辑思想联系。一般常认为休谟哲学的主题是认识论,本文则主张是人,是关于人性科学的哲学,使哲学从认识论转向了人学,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休谟人性科学的根本原则———观念联想及其他原则所体现的人性思想,具有情感主义、自然主义、心理主义的特征,破除了传统的宗教人性论、理性人性论,为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其人性哲学的经验基础和知性方法,最终堵塞了研究人性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布洛赫历史哲学的价值诉求是理解其社会历史思想的关键切入点。他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和宗教人本主义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理论中汲取理论营养,揭示了人类物质异化、精神枯竭的社会现实,批判了斯大林主义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从而试图建构一种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弥赛尔主义和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相融合的社会历史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中的实践概念,事实上已经成了国内外学界解读马克思哲学本质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不少学者由此而构建起了对马克思哲学的人本主义解读范式.本文指出,此时的马克思尽管试图运用实践概念来颠覆资产阶级的市民实践观念,但他实际上尚未理解后者由此产生的现实社会关系基础,也并没有从这种历史性的社会关系出发来建构对后者的批判,因此,他此时的"实践"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后市民"意义上的概念,真正的马克思哲学并不是建构在这样的实践概念之上的.由此,本文还对马克思独特的哲学言说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智能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没有学习,就没有人类知识的传承与积累,也就没有人类文明.文章试图从哲学的视野对学习的本质进行探索,将人类学习的本质抽象概括为"互动一建构一评价式"模型.这一模型也可以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的模型,同时也是研究机器学习借鉴人类学习的一个范式,从而对人类学习到机器学习进行相关哲学探索.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7,(4):37-42
在西方传统心理学中,人性问题被仅仅看作是哲学问题而基本上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行为主义以动物性否定人性的存在;精神分析以生物(本能)取代人性的存在。然而,吸收中国道学乃至东方思想体系并倡导向母体——哲学——复归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却改变了传统心理学的这一偏见,而将人的价值、意义等问题纳入心理学研究范畴,并以"人的内在本质"肯定人性的存在;而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超个人心理学进一步深入融合东方哲学思想体系并重新攀登了人性能达的境地,不仅充分肯定人性的存在,并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认为人性的核心是"自我超越",同时以"精神性"重新定义人性,提出"超理性的本质",这既是对人性非理性层面地位的提升,又是对人性丰富内涵的深层揭示。可以说,无论是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还是超个人心理学,其人性思想的提出和建构都离不开中国道家哲学以及包括印度在内的东方文化体系对其的贡献。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一大批西方心理学家吸收东方智慧,不仅引发了心理学领域的革新,同时也是由西方人吹响向东方学习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反心理主义的现象学:超越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沈玉龙世纪之交西方社会的变迁和科学发展使传统哲学陷入巨大的危机,现象学哲挚正是发端于这一哲学危机以及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心理主义和反心理王义是本世纪初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流派...  相似文献   

9.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从心理学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中间突起一个谈“人”的马斯洛,对人文科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震动。随后,从心理学到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再到整个西方行为科学,一直热到今天。对于马斯洛,国内有的论者认为马斯洛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的新航道,也有人说他不过是抽象人道主义的心理学翻版,更多的人则是认同西方学者所谓“第三思潮”的判定。我认为:马斯洛的确开辟了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而在传统的哲学人本主义中也寻得了新的逻辑基点和行为科学中的现实落点。这是现代人本主义哲学中的科学人本主义倾向。从哲学的视角进行深层剖析,马斯洛的理论意向是极富启迪性的,特别是在今天我们整个哲学总体进步中,马斯洛无疑是一个需要扬弃的理论环节。本文将就马斯洛的思想进行一些深层哲学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庆丰 《中州学刊》2005,1(3):167-169
马克思终结了以往全部的形而上学,他试图走出一条哲学现实化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根本就在于实现哲学研究视域的转换,从"彼岸世界"转向"此岸世界",即"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当马克思把哲学的视域投向"此岸世界"以后,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便呈现出解放的理论旨趣,关注人类的命运和致力于人类的解放就成了马克思哲学所肩负的学术使命.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学说可称为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卡尔·罗杰斯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改革家,他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本主义理论体系。本文结合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以马丁·布伯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詹姆士和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等。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剖析,旨在揭示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来源。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是对为人显现的世界或人所意向性构造的世界最高真理的寻求.真理尤其是客观真理的信念是全部哲学根源性的动力,放逐了真理,也就消解了哲学.哲学真理是人类自己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是人类自己营造的自由和解放的理想.至少自启蒙运动以来,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表达人类自己理想的超验本体还归于人本身,上帝人本化成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课题,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思辨的形式中基本完成了这一课题.但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教养及生存状态,显然无法容纳作为人类理想的大写的人的高尚和完美.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与现实创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而人们又总是通过常识、科学、宗教、哲学等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参与并改变上述历史进程,因而考察这些方式作用机制之异同,进而沉淀出能够引领社会良性前行的方式自觉,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常识以"共同经验"作为"中介",容易导致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宗教以"启示"的方式预设一个超验的神的存在来理解和把握世界,也仅仅停留在"鸦片"的功用层面来化解和消弭现实中的各种矛盾;科学提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感官幸福的前提,也彰显了人类理性,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经验—现象世界及其中的必然规律,并不能直接解决信仰、道德等人类价值世界中的问题;哲学通过理性考量来化解宗教、常识遭遇到的困境以及科学不能达及的领域,试图为人类的道德领域寻找根据,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社会实践完全伴随着人类的思维活动。由人类的精神发展史可知,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关于主观世界的理论也相应发展。尽管如此,人们对精神活动及其生理机制的认识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根据现代科学(生理学、哲学、心理学等)来探索精神活动及其生理机制,试图正确引导人们的思维活动。一、大脑新、旧皮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是哲学研究的双重原则,任何哲学都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情怀。解释世界是指哲学研究要思入社会时代的深处,用思想去握到它的时代与现实。改变世界是指哲学研究要对现存的一切作无情的批判,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真正的哲学研究应该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担负起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双重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以人的眼界来理解世界的人类学世界观.由此建立的哲学是以人类世界为对象的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它虽然强调实践,但实践不过是"人的感性活动"而已.据此,实践也不过是人类学视界的活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不是固守其唯物史观或实践观,而是要适应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弘扬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哲学精神,才能在当代促进马克思极为关心的"世界历史"与"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奥克肖特的诗歌哲学是理解他深邃的政治哲学的一把钥匙。奥氏诗歌哲学涉及的虽然是艺术与美学领域,但他更多地是把它放到人类会话中"表达"方式差异这一大背景下,突现诗意性"表达"在打破理性主义时代科学和实用性话语霸权方面的重要意义,并由此引申出人类现当代政治生活中"多元平等对话"对于提升人类社会"自适应能力",约束"理性主义政治"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对于奥克肖特诗歌哲学的研究虽有其长处,但其既受到艺术哲学的"专业"视野限制,也未触及奥氏政治哲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语言学向度,因而难以深入。补上这不足正是奥氏艺术哲学思想研究、进而政治哲学继续深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历史地审视逻辑哲学的两个主要流派——逻辑心理主义和形式主义,两者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人类思想史上都有重要意义,不仅激起很多重要的讨论,也孕育了无数崭新的理论和方法。详细梳理心理主义的理论历程,可以看到在现代哲学反本质主义的挑战之下,人类思想家寻找"确定性"——不论是恒常真还是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努力逐渐被寻找仅具有局部解释力的理论以及对交往理性的强调所取代,这两个流派之间的争论必将变得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19.
黄文璇 《南方论刊》2008,(11):64-65,63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经由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而最终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发现的哲学“维度”上添加了“社会”维度与“历史”维度,由此,在费尔巴哈将“人”从“天国”里解放出来之后,马克思深入到社会与历史中去,并由此探讨人类的最终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传统的本质追问与意义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龙 《江汉论坛》2005,1(5):62-66
哲学形而上学是指发端于古希腊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哲学传统,人类最古老的知识体系当属哲学形而上学。随着自然科学以及由其产生的现代技术对于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有人以为科技是当代世界的绝对主宰,由此哲学形而上学被视为过时或甚至根本无意义。然而笔者认为哲学形而上学对于人类及其社会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正是特有的哲学形而上学传统孕育了西方和所谓的西方世界,包括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发达的自然科学以及特有的形上层面的终极关怀精神。在这样的认知前提下,本文通过对西方哲学形而上学本质的重新考察,挖掘出这一传统对于西方世界的贡献乃至中国的借鉴意义,进而期望一个新的哲学形而上学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