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欧阳子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以评论白先勇的小说闻名。她采用了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巨大的"新批评"的"细读法",紧扣文本,由微观入手,从字里行间解读出白先勇小说背后历史文化的宏观意义。《游园惊梦》是白先勇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欧阳子在对该小说做出评论时,除了对其做出细读式评述外,还运用"互文性"理论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引申含义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塑造了很多蕴义丰富的女性形象,尹雪艳即是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个形象。但是评论界大都把她看成"幽灵"、"死神"或是"精灵",然而透过小说文字的表层发现:她既不是能够把人们推向死亡的"幽灵"、"死神",也不是迷人的"精灵",尹雪艳有着难言的苦楚和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1848年法国社会变革新探王明星1848年法国社会变革运动发生后,当时几乎所有研究法国当代史的欧洲历史学家都认为,这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①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则认为:七月王朝是欧洲最强大的,"世上无与伦比的,"腐朽专制的"封建王朝"。法国社会的这次变革运...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从思想倾向上说,白先勇是一位悲剧艺术家,从他的某些作品中看出,他继承的,正是“五四”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传统;白先勇在运用西方现代派的手法、技巧上,不是顶礼膜拜,而是一种为我所用、“拿来主义”的借鉴与吸收。作者运用大量的作品,分析、展示了白先勇小说的“奇”,并认为他融传统、现代于一炉的艺术经验是很值得人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的小说中,沉沦意识是一种突出的、贯穿性的精神现象。解读白先勇的小说文本我们发现,无论是一落千丈的末路英雄。围城内外的的悲剧男女,还是认同危机下的海外游子,他们的生存图景都渗透出浓郁的沉沦意识。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热演两岸三地,走红大江南北,有着明显的白先勇个人因素。青春版《牡丹亭》是白先勇圆“文化复兴”的梦;白先勇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因为《牡丹亭》是古典昆曲名剧,还因为他认同汤显祖的爱情理念,认同杜丽娘这位“情圣”的心理;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和演出,是白先勇追求完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创作于1958—1962年间的11篇短篇小说,被视为是白先勇的早期创作。本文对白先勇早期创作的主题进行了追索,认为在这些作品中,白先勇以“残缺的爱”作为自已艺术呈现。的视域选择,对人们渴求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而事实上却总难如愿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独特的展示,并从社会现实、生活经历、思想观念等角度对作者形成这一创作主题的深层动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莫尔为坚持什么信念而死的再探讨李增洪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生活于"巨人"辈出的15-16世纪,他本人也堪称一位"巨人"。他的终身职业是律师,但由于其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勤奋刻苦的研究和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他还称得上是一名杰出的...  相似文献   

9.
“王谢子弟”穷途路旅美华人无根心———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思想倾向程鹏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从1958年发表处女作《金大奶奶》起,至80年代中期辍笔,共发表了30多篇短篇小说,后来汇编为《金大奶奶》、《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谪仙记》、《...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小说同性恋者的悲剧命运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先勇的小说脍炙人口,其中不乏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1988年,白先勇公开了自己的性取向。因此,从白先勇的小说看同性恋的世界,不再是雾里看花。白先勇以他独特的小说技巧描述同性恋者的悲剧命运。同性恋者的命运是充满悲剧的,同性恋者一生被流在血液里的生理欲望孽魔纠缠。年轻俊美时,尚能容易满足生理欲望孽魔的需要;随着时光流逝,年岁增长,面容逐渐衰老,再也无法轻易满足生理欲望孽魔的需要。为此,老同性恋者得奔波劳碌、伺机寻找可以满足他们生理欲望孽魔需要的青春鸟,不少的同性恋者也因着得了爱滋病而离开世界。同性恋者一生的命运是悲哀的,白先勇悲天悯人的情怀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同性恋者的世界和他们黑暗的国度。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开发西北”思潮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前,国内兴起的"开发西北"、"研究西北"的思潮与九一八后的民族危机有密切联系。"开发西北"在当时被看成是"救亡图存"的途径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经济开发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中国的抗战前途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对人心理困境的思索出发,白先勇的小说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艺术表现上,人物由于具有不同地理时空的多重生存境遇,在冲突碰撞中形成心理上一种或交错或并置的新时空形态——"叠置时空"。在此中,人物既是自己的影子,在无边、重叠的空间下的循环,也在异质交融的困境中分裂;叙事结构主要以"发散的刺球"模式建构。  相似文献   

13.
谈白先勇小说中的时间意识——兼与普鲁斯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先勇是一个对时间极其敏感的作家,时间作为一条主线,几乎贯穿了他全部的小说创作。对时间意识在白先勇的作品中的体现进行梳理,并进一步追溯这种时间意识产生的根源,可以看到当白先勇接唱出中国文学的伤时情怀时,他的小说就在根本上成为中国文学精神的现代延续。以时间的处理方式为切入点,将白先勇和普鲁斯特两位中西方著名作家的时间意识异同进行了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的小说,以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其中,关注女性命运,尤其是表现在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突出倾向。白先勇以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时代的变幻与动荡在女性的生活起伏中表现出来,唱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悲歌。  相似文献   

15.
龚义群 《社区》2012,(32):13-13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2004年.白先勇带来清丽雅致的青春版《牡丹亭》,让年青一代重拾中国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6.
"别是一家"与"自成一家"──谈李清照词的创作理论与实践徐祝林"词别是一家"是介于婉约与豪放之间的词宗李清照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自成一家"则是她潜心创作的具体而深刻的实践。这一重要的文学理论与杰出的创作实践的完美统一,无疑对当时词的发展做出了重...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与白先勇,同是美国和台湾20世纪文学中现代派文学的"大师级"人物。从《文学杂志》中领略了现代文学魅力的白先勇,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无疑都受到福克纳小说的深刻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台北人》内容、形式的解读以及与福克纳小说的比较,在分析白先勇小说特色的同时,揭示出白先勇小说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399年,英王理查二世遭废黜,亨利四世继位。斯塔布斯等西方"宪政主义"史学家认为是议会的权能决定了1399年英国的王位嬗变,并称此事件为划分"绝对君主制"和"有限君主制"的"1399年宪政革命"。但当时的政治现实以及议会活动表明,最终决定1399年国王废立的是政治实力的对比而不是议会的权威,这一事件也并非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它只是叛乱贵族的成功夺权而已。  相似文献   

19.
对白先勇来说,对存在主义的持久兴趣来自一种境遇的相通和自我认同建构的需要。白先勇的小说表现出个体存在的焦虑和民族文化的忧患。前者映照出作者个体生命认同困局;后者则寓示着战后台湾以及海外中国人存在困境。将个体悲剧融进民族国家的历史叙述,是白先勇能够不囿于西方现代派、建构中国现代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国初年表示归顺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政权的内蒙古盟旗、王公汪炳明辛亥革命时期,外蒙古宣布"独立",哲布尊丹巴活佛政权致书"渝令"内蒙古各旗响应、归附之后,曾有不少内蒙古王公上层复函表示"归顺",并入"大蒙古国"。由于难以看到基本史料,当时致书表示"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