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作为这种运动理论表现的马克思主义也具有国际性和民族性两个方面。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民族化趋向。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半个世纪里,资本主义尚处在自由发展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工人运动只是在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兴起、展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还处在打基础和积蓄革命力量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着眼于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这种研究应当包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的研究与再认识。因为,工人运动的状况既是最直接、最明显地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的现实,又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紧密相联的。总的来讲,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在广东从事工人运动,为广东乃至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出席全国劳动大会,肩负领导全国工运的重任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广...  相似文献   

4.
唐睿 《理论界》2013,(9):166-168
工人运动是西方社会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也十分重视对于工人运动的研究。然而,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的发展并没有按照学者们的设想而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工人运动逐渐由激进转为保守。促使工人运动发生如此转化的重要原因在于工人阶级认同感遭到社会各种机制的分割,这些社会机制包括民族主义、部门分割及生产过程中的"制造同意"、国家对社会运动的调控等。汤普森、安德森、曼和布洛维等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过阐述,这些阐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也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工人运动的重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也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从成立开始就同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一直是贯穿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此主要分别阐释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对立加剧和工人运动高涨的情况,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分析这一矛盾发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运动及其阶级斗争的规律是不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逻辑。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锻练了自己队伍的壮大与成长。到1917年,在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领油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首都发动武装起义,实现了《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历史任务。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不管历史发展至今呈现出怎样的曲折和反复,但十月革命的精神是永存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相似文献   

8.
一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立即为一部分立志改造中国的党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成立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规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但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工人阶级人数很少,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民,中国革命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呢?当时党内占主导地位的意见是主张采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或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仿的办法来开展革命斗争并争取这个斗争的胜利。这实际上就是照搬照套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外…  相似文献   

9.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工人运动最有威望的领袖。他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我国华北和上海等地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在我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就是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诞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开始就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又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持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同时 ,本文还就当前少数人对我们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所产生的模糊认识 ,提出了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80—90年代,欧美自由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起来。但是,当时无产阶级的力量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程度。资产阶级极力推行“两手政策”,一方面凭借它所掌握的强大的国家机器加紧对工人运动的镇压,一方面又采取收买手段,腐蚀工人阶级的上层分子,大力培植机会主义势力。因此,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各种反马克  相似文献   

12.
<正>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关系到中国人民事业成败的中心问题,在大革命时期,虽说党的许多领导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考察中,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基本观点,但并未被党的指导机关所重视和采纳。作为中国工人运动主要领袖之一的刘少奇,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从推翻帝制到共和国成立等一系列根本性的政治变革,可以说,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在中国,尽管农民占压倒多数,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较少,但后者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却对近代中国政治性质影响更为重大,因而工运史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为什么有相对稳定的发展,它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方面有那些变化,这些新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世界工人运动的现状和前景如何?这些问题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因为资本主义本身的变革和工人运动的状况,不仅规定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而且还规定着下一世纪国际社会的状况和未来世界的发展前景,并对社会主义国家目前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强烈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工人运动的状况,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面。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本质上就是工人阶级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而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以来一系列改革的结果。本文即试图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参加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只有短短5年多,但却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最开通的中国人”。洪仁玕对太平天国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曾提出一系列改革的主张和措施,他的思想比较集中系统地反映在他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中。 一、《资政新篇》产生的历史背景 1.国内形势 洪仁玕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仍在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正在逐步崩溃,中国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漩涡之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2.国际形势 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西方一些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富强起来,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抢占原料产地积极对外侵略,争夺殖民地,中国便是他们掠夺的主要目标之一。1840年英国用炮舰  相似文献   

16.
张学君、张莉红同志辛勤耕耘数年完成的《四川近代工业史》一书,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通读全书后,感到这是一部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考察四川近代社会的成功之作,是进行受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书。 本书通过大量的史实论证了近代四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认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四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客观上促进了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四川近代工业产生于两个途径:一是由于四川远  相似文献   

17.
杨斌 《理论界》2003,(3):6-6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是指经过毛泽东概括的,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处理中国与外国相互关系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思想理论原则。按照毛泽东的开放思想,中国本应该更加开放,但由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复杂性及其个人的主观因素,他的对外开放思想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得到贯彻执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使整个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最终必将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而无产阶级离不开世界,无产阶级夺取胜利后也不能孤立地搞建设。列宁也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经济是密切联系的。但斯大林却认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把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的伟大纲领。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是由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在十九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展开,相继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职工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了当吋阶级斗争的实践,总结了阶级斗争的经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十九世纪的现实情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西欧、北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大体同时取得胜利。因为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比较高,无产阶级人数比较多,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问题不突出,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也不象帝国主义阶段那样尖锐。任何一国无产阶级单独进行革命都可能遭到资本主义各国的联合镇压而失败。马克思恩格斯也论述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他们认为,这只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之后,在其胜利的鼓舞和支持下才有可能获得胜利。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发现并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的新结论。并领导无产阶级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资本论》从1867年第一卷问世,到现在已115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这座理论大厦,犹如光芒万丈的灯塔,照耀着资本主义世界雇佣奴隶解放的道路,在国际工人运动、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本剥削和压迫以及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理论指南和思想武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