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石油最多的国家 ,石油安全战略是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一项重要战略 ,美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石油外交。非洲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是美国全球石油战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石油供应地 ;同时 ,近年来非洲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因此 ,非洲也是美国推行“石油外交”的重点地区之一。美国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推行的石油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根本上讲 ,是为了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2.
李欣 《国际论坛》2012,(3):40-45,80
伴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在海外经济与能源领域的扩展与延伸,能源领域国有企业在中国外交有关经济、能源、投资等海外利益决策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并日益成为中国外交新的参与者。本文即以中国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角色与利益为问题导向,通过引入"组织化利益"概念对国有石油企业与中国外交政策之间的特殊复杂关系进行探索。国有石油企业在与具体的国家利益代表机构发生联系时,需权衡类似国资委、发改委、国家能源委员会,以及外交部、商务部等涉外职能部委的利益需求,从而可能形成各种导向不同的"组织化利益"。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根本因素。邓小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出发点的中国领导人。在邓小平的战略视野中,将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出发点,将国家主权和安全作为国家利益的根本内容,突出中国外交的国家经济利益,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与发展利益的一致。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战略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利益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因而观察某一时期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是否维护了其国家利益,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应是国家利益客观性与主观性是否一致。通过研究冷战期间中国国家利益及其与当时外交战略的关系,从而认识评价当时外交政策的成功经验,以达到为建构当前中国的国家利益提供重要的参考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中国南海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地缘能源双因素叠加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和能源重要运输通道,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基地。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激烈博奕的严峻现实,化解和规避中国企业开发利用南海石油的困境与风险,积极推进“强而不霸”的中国石油安全南海战略,维护国家主权、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6.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就冲突不断,特别是"颜色革命"后,格鲁吉亚采取了一条倾向西方的外交路线,积极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这对俄罗斯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失去了格鲁吉亚这个俄罗斯南部战略后方,不但是俄罗斯战略上的重大损失,而且会使俄罗斯失去对里海石油的控制.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也是俄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要通过能源来实现其独联体、欧洲战略,控制独联体国家.在两个事件中,俄罗斯对格、对乌采取强硬的手段正是要维护自己在石油、天然气出口欧洲的垄断地位,维持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的主导地位,保障俄罗斯自己的经济利益及战略利益,俄格战争、俄乌争端标志着新的俄罗斯能源之战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最重要而成功的举措之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有义务承担起维持世界和平的责任,中国外交政策的和平性也决定中国必须参加维和行动。参与维和行动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手段之一,受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和指导。从外交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上看,中国参与维和行动也必然包括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务实外交”的俄罗斯开始大举在全球范围内布下能源大棋局,在国际上推行能源外交。俄罗斯在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的情形下,以其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后盾,在全球大打能源牌。一方面利用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行情,加强能源载体的出口创汇,用“石油美元”振兴俄罗斯经济;另一方面又以能源为武器来突显自己的大国形象,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他国进行制衡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的不断加快,石油工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与挑战,石油逐渐演变为一种政治博弈手段。新时期,中国、美国、日本三国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石油外交博弈问题。中国要想在国际能源博弈中生存,必须以本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在外交方面积极互动,寻找各个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点,以期"双赢"。  相似文献   

10.
巴列维上台伊始为平衡大国在伊朗的竞争,选择美国作为抗衡英苏的第三国力量,其后对美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随着现代化的开启,伊朗外交逐渐向全方位外交转型。巴列维运用"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平衡外交战略、地缘外交战略和石油外交战略来维护国家利益。巴列维时期的外交战略为伊朗成为地区强国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最终导致其王朝统治的覆灭。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外交是一国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实现某种特定战略意图,以自身文化为载体,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它是从属于并服务于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的整体外交战略的。在文化外交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以此来指导国际关系与外交活动的方方面面。浅析了文化外交的概念,梳理了中国文化外交的历程,总结了新世纪中国文化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构建和谐世界目标下的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主要采取粮食"和平计划"战略、粮食垄断化战略、粮食能源化战略、粮食金融化战略、粮食转基因化战略等手段来攫取大量经济利益、遏制战略对手。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美国全球粮食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检验检疫机构是服务于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国家职能部门,其核心作用是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在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诸因素中,检验检疫能够在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外资安全、知识产权受控安全、制造业安全、粮食生产安全、重要战略资源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日稀土贸易中的不对称相互依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日稀土贸易中,中日双方都对来自于对方的产品呈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依赖。但因日本稀土进口市场的替代性较弱,且替代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日本对中国稀土产品依赖的脆弱性程度明显高于中国对其稀土产品依赖的脆弱性程度。我国应充分利用这种脆弱性依赖所产生的权力资源,维持和增强国家的战略利益。而日本为保障稀土资源的安全供给,可能会利用它在一切领域的优势地位对中国施加影响,对此,我国应尽早做好准备,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建国后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具体表现在对国际主义强调过多,对国家利益重视不够。“文革”时期国际主义甚至取代其他原则而成为中国外交的最高准则。改革开放后,国际主义在中国外交中被逐渐淡化。对国际主义的认识应该与时俱进,国际主义精神在中国外交中应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伊朗核危机与中国石油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核危机中,伊朗凭借其地缘、能源“优势”大力开展“政治性能源外交”,与美国展开“能源博弈”,这一状况将对中国的石油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突破能源“困境”,中国需要做出一些“战略性”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安全利益的概念,阐述了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基本涵义;接着分析国家安全利益区的性质特征,提出了确定国家安全利益区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最后,阐明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区,着重剖析了我国安全利益区的核心层和内层。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危机反应、"战略沟通"项目和文化外交为主要内容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外交模式。相比较而言,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应急策略,灾难外交是其主要形式;中国的"战略沟通"项目主要体现在"文化年(国家年)"项目的运作上,把关于中国的信息与中国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展示;孔子学院是目前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主要方式,因其双向互动的特点更容易为他国的公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中国着力构建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安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性任务.基于市场经济系法治经济的背景,在新时期我们必须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政策解决粮食安全的做法,注重法律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对保障粮食安全所具有的长效作用.为了达致这一目标,首先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厘清粮食安全立法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审慎、严谨的立法程序,完善当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所急需的法律体系,从而为促进我国粮食的持久安全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