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生活中的任何交往都离不开称呼。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在称呼方面从古至今都十分讲究。比如古人称呼他人时,多用“尊”、“令”、“贤”表示尊敬的词,称呼自己时则多用“鄙人”、“小人”、“在下”。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自称时也用“孤”、“寡人”等,这一切都体现了谦虚的美德。现代人在称呼他人时,亦多用“阁下”。“X老”、“您”等敬词,就连称职务职称时,也都找好听的,比如某副币长或副教授,人们都习惯称其为“某某市长”、“某某教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笔者发现有些现代人,在自我称呼方面却有些不符合礼仪规范。前两年…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熟人圈中,人们相互称谓通常会直呼对方之名。而和你不熟悉的人交往,不分彼此而直呼其名会使很多人不高兴甚至不愿与你交往。所以,何时应不用正式称呼,何时应避免不受欢迎的亲密称呼,就得根据情况,选择时机而定。如果你被真诚地接纳到一个圈子中,对你来说,在刚接触的一段时间里,仍要称呼人家的姓氏,如“约翰逊先生”和“布什太太”。在商业圈里,许多人认为直呼其名有失身份。所以,对他们最好称“先生”或“小姐”。 同军官谈话时,你要以其军衔称谓,天主教的牧师被称作“神父”,总统被称作“总统先生”。参议员习惯上终…  相似文献   

3.
“称呼”是迈向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恰当的称呼是打开交谈话闸的金钥匙。称呼得当,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促进交流。运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把握“称呼”的运用礼仪规范呢?  相似文献   

4.
称呼与外宾交往中,适时运用称呼与对方交谈,这是一种礼貌。对外宾,一般称男子为“先生”,未婚女子为“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对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称她“小姐”比贸然称她为“太太”要稳妥得多。有些称呼可以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史密斯先生、议员先生、怀特小姐、珍妮小姐等。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如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先生”或职衔以示尊重。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大使先生等。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王后为“陛下”…  相似文献   

5.
称呼的奥妙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称呼”具有相当微妙的意义。称呼也就是人的名字。“您怎么称呼?”也就是您的名字叫什么。人的名字就是一种符号、代号,就是用来代表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用来同别的人打交道的。简言之,就是用做交际的。然而事实上,在具体交际过程中,因不同的世事情态,不同的心理和不同的交际内涵,由名字而到称呼,不但其间发生干变万化,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含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内容。李某某;如果直呼其名,我们大抵可以看出如下关系;“这李某某是他的晚辈而此时此刻又无须表示亲近;是他的同事而又不太外道;两个熟人…  相似文献   

6.
称呼语是语汇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成员。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日常交际中我们使用的称呼有许多是“虚假”的,即称呼与被称呼的人名不副实,称呼语与被称呼者不一致,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比如,“师傅”本是“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但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这一称呼竟也“史无前例”地风行开来,不管是不是“师傅”,都一概喊“师傅”。再比如,凡是有顶乌纱帽的人,如果这人恰好任的是副职,那么,别人(特别是一般平民百姓)称谓时,是决不会象部队里那样理直气壮地大呼“x副名记”、“x副局长”的,而会小心翼翼地将“…  相似文献   

7.
恰当、得体地使用称呼语是良好交际必不可少的保证。正确地使用称呼语,是跨文化交际中一项重要的交际礼节。俄汉两个民族文化特点不同,在称呼语的使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直接关系到能否恰当地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关系到日常交往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交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同样的目的,不同的实现方式,往往会导致天壤之别的结果,为了使交际交往活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交际交往过程中,应该铭记以下几点: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入乡随俗、摆正位置、以对方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称呼大演变     
中国人现如今的称呼,真可谓是五花八门了。除了秉承20年前“同志”的庄重之外,又有了小姐、先生、太太、老板、老外等一系列民间民主意味浓厚的新称谓,无不透露着时代的新鲜色彩。称呼的这种大演变,折射出一个大变动时代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龙夫 《公共关系》2001,(10):60-60
美国人大多性格外向,直爽热情,即使与人初次相识也会显得很亲热。美国人以不拘小节著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即使是与人首次见面,通常都直呼对方的名字。与人见面时,甚至常常不握手,只说一声“Hello”而已。外国人与美国人交往时,一般情况下可以入乡随俗,但在一些正式的社交或公务场合,除了相互熟悉或地位相当的人以外,一般都应以姓氏加先生(或小姐、女士)或职务(或职业头衔)相称。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俄罗斯人与人初次见面时握手为礼,同时报出自己的姓名。朋友之间见面问候时,通常拥抱和亲吻面颊。保加利亚:见面时通常握手为礼。捷克:对有专业头衔的人,例如医生或教授,称呼时要在他的姓氏前加上头衔。比利时:见面时亲吻面颊三次,两颊交替着吻。见到男人与男人拥抱不要大惊小怪。丹麦:男女都一样握手。  相似文献   

12.
婚姻现在时     
素素 《现代交际》2004,(6):26-27
男人和女人走在一起,总有一天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难题:结婚或是分手。而现在,这个难题似乎迅速地奔向两个极端:有人第一次见面,就诚恳地冒出句很“日剧”的对白:“让我们以结婚为前提交往吧”;可也有女孩根本不以为意,一句“天亮就分手”说得轻轻松松……相亲?“甲女”们的最后出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2005,(2):8-10
“今天的城里人,多了一点冷漠,少了些许亲近。”许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慨叹。他们喜欢回味以往的街坊邻居:见面亲热,个个熟悉;串门聊天,交往随意;有事相帮,彼此照应。可如今,这种友好的邻居交往越来越少了,尤其在那些高档住宅区,人们外出就坐车,回家就关门,邻居之间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封闭所带来的孤寂,让人真是受不了啊!  相似文献   

14.
别类情感     
在几位女友聚会上,王女士讲述了她与刘先生的那种“第三种”感情,打开了王女士与刘先生 “关系”的谜底。 她和他是大学同学,因为是同乡,因此彼此自然多了几分交往。交往中,他们都发现竟是这样的谈得来,一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彼此什么都愿向对方叙说,而彼此又是对方最好的听众。起初,同学们以为他俩在谈恋爱,可当他的未婚妻出现后,便大惑不解了,甚至有人提醒她:警惕,不要上当。 他和她关系依旧,直到大学毕业,走到不同的工作岗位,除了频频的电话,还有常常的相聚。就在她旅行结婚途中,每到一处第一件事,便是给他打电话。 …  相似文献   

15.
在社交场合,对人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对比较亲近和熟悉的亲戚朋友,人们习惯称呼他的名字。但按中国习惯,对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长者,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另外,即使是比较熟悉的朋友,当你向第三者介绍他时,最好还是称呼他的姓加上小姐、先生,或职称。如果你不了解一位妇女的婚姻状况,最好称呼她“女士一。凡人都有大号(姓名)供称呼,但除非名人之“名”早“如雷贯耳”,令人“久仰’”,普通人的姓名则如水底沉石不为众知,于是在社会生活中,便产生了富有包容和涵盖力的其姓的称呼。“同志”曾经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  相似文献   

16.
称呼人,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比较微妙的艺术,像称“老”称“小”就很有讲究。叫对了,对方心爽目悦,彼此融融;若是没弄好,对方不是眉横眼鼓,便是郁郁不欢,话不投机,要办啥事,没准得“拉倒”。称呼里的“老”与“小”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一个“前缀”,谁不知...  相似文献   

17.
芬兰女总统有“男人”无“丈夫” 芬兰女总统塔尔娅·哈洛宁2001年元月当选之时,芬兰人一时不知如何称呼与他们的女总统在一起生活的那个男人。这个男人是律师阿拉亚尔维,与哈洛宁未婚同居15载。芬兰人其实并不介意这种关系,但在正式场合和报纸上如何称呼阿拉亚尔维成了问题。总统办公厅于是发出通报,建  相似文献   

18.
康健 《老人世界》2013,(7):52-52
缅甸人的名字实际上是有名无姓的,通常在名前加一个冠词相称,以示男女、长幼、尊卑的不同。青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在称呼时加冠词“貌”,意思是“年轻人、弟弟”;对平辈或青年男性加“郭”,意为“大哥、兄弟”;年长者、长级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要称“吴”,意思是“叔叔、伯伯”,“吴”是对男人最尊敬的称呼。“吴”“郭”都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职员,在与上司交往时,除对上司习惯、爱好、兴趣等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外,还应该对上司与自己的年龄差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好年龄差别这个“度”,因“龄”而宜,适“度”交往。这样才能交往得体,感觉恰好,效果明显。长辈上司宜“尊重”如果你的上司在年龄上属于自己的长辈,那么你在与上司交往中一定要尊重对方。态度要诚恳,语言要谦虚,举动要恭敬。切不可不拘小节或出言不逊,态度粗暴。当然与任何人交往都应该具备这些品德,但是与长辈上司交往尤其显得重要。因为你的上司,从年龄上说,是你的长辈…  相似文献   

20.
有句话说得很经典,人最欣赏的,一定是自己。一个有效的例子是,上帝在造人时,模仿自己抟土做人。为什么这样,说起来很复杂,但简单的是,我们在与他人的现实交往中,完全可以把这当成有效的交际指南。 与人交往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因此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就相当必要。在交往的氛围系统中,以下两个元素最为重要:我和他。 先说“我”。 因为交往的陌生性和交往对象的差异性, “我”在与人的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