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主要内容有:销售本土化、品牌本土化、人员本土化、采购和生产本土化、技术研发本土化、利益本土化等,其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满足文化环境差异的需求、进行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呈现出大量启用具有中国背景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本地管理人员、重视销售渠道的特殊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谈美国人很穷,而美国联邦税法明确规定美国跨国公司可以推迟缴纳由国外所得产生的税款。这一规定造成了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未纳税利润已累计达5000亿-8000亿美元,同时也进一步鼓励了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再投资。  相似文献   

3.
如今,战略联盟已成为跨国公司谋求国际竞争实力,强化内部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手段和方法。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跨国公司只能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伊斯曼·柯达公司是著名的老牌大型跨国公司。1999年柯达全球销售额达140.89亿美元,名列美国1999年度500强企业的第124位,同期日本富士胶卷公司全球销售额为125.89亿美元,在全球500强排名第393位,有后来者居上之势。然而,柯达不愧为有远见有能力的能确保其“龙头老大”宝座的企业,它通过建立…  相似文献   

4.
邵海燕 《经理人》2007,(9):126-127
销售总监一直是公司里炙手可热又困难重重的职位,他们永远面临着数字的高压和考量。因此跨国公司的亚太区销售总监,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外籍员工担任。而在丹佛斯,蒋基建打破了这一定律。作为大陆员工,蒋基建凭借十多年来的艰苦努力,2006年3月被任命为丹佛斯冷链及零售业亚太区销售总监。但对于蒋基建来说,这是认可,更是责任。她需要带领不同文化的销售团队,在东亚、南亚、  相似文献   

5.
苏玲玲 《经营管理者》2013,(4X):232-233
跨国公司将世界市场和全球的消费者作为自己角逐的目标,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专业化的生产和销售网络。然而,由于经济水平和文化差异的存在,加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结构、居民消费偏好等有很大不同,所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倾向于营销策略本土化。本文旨在浅析本土化策略,以及该策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  相似文献   

6.
<正>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技术转移策略的现状 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由加工、制造等领域,逐渐向培训、分销乃至研究开发等知识型服务领域延伸,其中建设研究开发机构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新趋势。来自美国纽约的《世界周刊》1999年11月28日报道(我国的《参考消息》在当年12月7日作了转摘):在中国建立研究中心的跨国公司,有来自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杜邦公司等,也有来自加拿大、日本、欧洲的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集中在北京和  相似文献   

7.
论跨国公司R&D投资的国别选择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以跨国公司R &D投资的国际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从跨国公司R &D投资的国别选择出发 ,分析东道国吸引跨国公司R &D投资的决定因素。文章采用美国跨国公司在1997年海外R &D投资的数据 ,对影响跨国公司R &D国家选择的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跨国公司R &D投资国家选择的关键因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R &D投资的区位现状 ,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R &D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提升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新世纪国际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跨国公司正逐步把中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体系,实现全球一体化生产、销售和研发。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务之急是要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为契机,通过配套生产、OEM、合同制造、战略联盟等方式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同时要适度进行产业链节点的横向扩张和纵向延伸,努力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2003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巨幅增长,中外合资企业中的跨国公司开始由原来的“合作型”.逐步向谋求单方面主导的“控制型”变化,采用了多元化合作伙伴,压制合资研发,自建销售渠道等新措施。并不断向政策底线发起挑战,谋求相对控股地位。本文从跨国合资企业控制的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合资企业控制权决定的依据,增强的方式和演化的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动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跨国公司的财务特征 1.与公司规模相适应的财务体制。跨国公司从事国际性的业务活动,面临着不同的金融环境、资本市场和货币,从而需要形成不同于国内企业的财务体制。美国经济学家罗宾斯和斯托鲍夫对187家美国跨国公司调查研究后发现,不同规模的跨国公司的财务体制呈现出较大差别:小型跨国公司因规模小,国外业务有限,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和国际财务人员,而实行分散化的财务体制。子公司在财务上是相对独立的,它们要靠自己的财力和海外融资求得发  相似文献   

11.
1999年2月清华大学企业代表团赴美国旧金山,参观、考察了硅谷高新技术产业。走访了INTEL、XEROX、CISCO三家知名的跨国公司,考察了21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以及硅谷银行、美商中经合集团、DIJ银行等金融和风险投资机构。参观了史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拜访了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前校长田长霖教授。   关于美国硅谷的一些基本情况   硅谷地区集中了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其中约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约40%是为研发、生产、销售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公司,包括金融、风险投资等公司。98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约为24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相当于中国GDP总值的四分之一左右,约为海淀开发区GDP总值的140倍。……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反对国会对华贸易制裁9月26日,在多个对华贸易提案即将进入美国国会议事日程之际,包括122家公司和38家行业协会在内的美国大型跨国公司,例如英特尔、微软、IBM、惠普、沃尔玛、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纽约人寿、可口可乐、宝洁、雪佛龙、通用电气等巨头,联名致信国会,呼吁避免采取专门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跨国公司是世界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 众所周知,跨国公司本身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应用现代先进技术从事大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必然要以世界市场为目标来组织生产和销售,而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企业的全球化生产经营得以实现。二战后的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并为跨国公司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这场汹涌澎湃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弄潮儿正是跨国公司,它是冲浪好手,一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左右着这场革命。  相似文献   

14.
魏薇 《经理人》2011,(3):94-95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跨国公司董事长说过,新兴市场是块诱人的大饼,饼能画多大,取决于你手中的笔,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它们对中国十二亿人口的大市场极有兴趣。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开发中国的市场,占领中国市场。虽然它们多具体的运作方式上各有不同,但它们在华的发展却有很多相似之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同我国的经济和现代化关系越来越紧密,了解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一、投资发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1.投资试验跨国公司在决定大规模投资前一般都很慎重,在反复论证之后也不轻易投资,而要先投石问路。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是以在华销售其产品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6.
秦合舫 《经理人》2008,(6):108-110
中国企业把日韩企业作为学习标杆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日本在二战后重新崛起,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走改革开放之路时,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形成了以丰田、索尼、佳能、松下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群体;韩国紧随其后,在80年代实现经济起飞,且韩国也形成了三星、LG、现代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7.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是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高科技跨国公司。2004年杜邦全球取得了近年来最快的年增长率,净销售额达到了27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2004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2%,对杜邦全球的销售贡献为5%。  相似文献   

18.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是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高科技跨国公司。2004年杜邦全球取得了近年来最快的年增长率,净销售额达到了27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2004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2%,对杜邦全球的销售贡献为5%。  相似文献   

19.
从前年的“朗讯风波”到去年的“张恩照事件”和“德普回扣”事件,数家跨国公司因在中国行贿,频频受到美国《海外反腐败法》的制裁。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在华行贿的事件近10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过去的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案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目前所暴露的商业贿赂案件,只是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与经济全球化中的跨国经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全球化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跨国公司为依托。“走出去”是应我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境外投资,努力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境外资源,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国际贸易发展,资金跨国流动及资源优化配置,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经兴起,滞缓,复兴等阶段,现正处于扩展阶段,通过兼并和收购实现全球性的战略重组是今后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应当遵循合理化-集约化-集群化-国际化这样四个阶段的发展战略,遵循从间接出口,到直接出口,到在境外建立子公司,直到完全的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路线。在近期内,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目的应当主要是寻求资源或市场,应注意通过调查研究来选择投资行业及东道国,在我国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中,应特别强调从环境的变化中寻找机会并避免威胁,及时进行组织上的重组,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国跨国公司在培养核心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知名的品牌,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和内部监控等三项制度是当前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重点,政府亦应实施一系列促进,保护和监管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通过立法,税收,信贷和保险等手段鼓励跨国公司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境外投资的快速健康发展和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壮大,本文提出了八条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