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实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实践,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了艰辛的探索:党的第二代、第三代和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探索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填补了马克思设想所留下的空白,重现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性.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贡献,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巍巍 《理论界》2005,(7):39-40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上半叶,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使马克思晚年跨越理论从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充分理解跨越理论的基本内涵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从而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杨森  金锋 《甘肃社会科学》2004,19(2):185-188
马克思晚年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实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实践,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了艰辛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邓小平在探索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填补了马克思设想所留下的空白.分析研究邓小平理论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贡献,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把俄国"农村公社"这一独特的土地所有制结构作为其设想的起点,得出俄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恩格斯把这一设想扩大到其他类似的国家,指出落后国家也有可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跨越;列宁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胜利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在一国胜利论指导下的中俄等国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这一方面避免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极端不幸,但这种先天不足的弊端又给我们出了一道历史性难题,如何建设现实社会主义?通过实践的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这道历史难题下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理论的意义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也走了一段弯路,甚至出现严重的暂时倒退,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理论的伟大意义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争论不休甚至提出怀疑。事实上,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理解,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因和自己体系的矛盾没解决被他抛弃了。而“跨越”却实际上发生了,造成了以“经典”理论指导“跨越”实践的错位。新社会主义理论天然符合“跨越”设想,至邓小平理论达到成熟形态。江泽民关于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跨越”设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指出了东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并且在中国成功地实践了这一思想 ,他特别指出要用科学态度对待资本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不能也不会走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跨越发展是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历史上 ,各个社会形态都有跨越发展的实例。在马克思那里 ,历史跨越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二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为了加深对历史跨越理论的理解 ,本文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进行了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9.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走有本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想 ,一定能在中国实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来源于俄国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思想,认为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跨越"设想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在同俄国、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实践中不断扬弃矛盾,从而得到发展与完善.苏联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是"跨越"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从"设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认识不断走向成熟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虽然这个问题曾经成为上个世纪末中国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但问题并没有随着讨论淡化而减弱或消失。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至今这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 ,我国这些年所实行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皆意在为此而努力。实践证明 ,落后国家要跨越“卡夫丁峡谷” ,既包括制度的跨越 ,又包括生产力的跨越。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跨越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否则 ,就会葬送社会主义的前途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既包含社会发展的普通规律,也包含社会形态跨越发展和依次演进的具体道路。这一具体道路在实现上又有两种形式:相邻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和不相邻社会形态的跨越发展。在唯物史观中对社会形态一般发展与这一规律的具体发展道路进行界定有助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包含着跨越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也为落后国家和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为依据,说明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二层含义;"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恩格斯正式提出的理论主张和多年研究的科学结论;苏联、东欧等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许娜  张洁 《社会科学论坛》2010,(23):204-20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提出,即跨越论,是有其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的。我们应该深刻把握其真实的内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不仅能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也能跨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成果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天才设想 ,并形成了以此为核心的东方社会理论。使其世界历史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备 ,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王薇 《阴山学刊》2006,20(2):121-122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思想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设想的提出,目的是为了给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制度指明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走过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人民在实践中摸索,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今世界,“跨越峡谷”思想仍然给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吸取西方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提供一种方法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晚年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创新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8.
19.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一个理论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形态理论分析,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一个漫长而完整的过程,该过程由"生产关系跨越"和"生产力跨越"两个阶段构成,只有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跨越,才是实现了真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目标.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跨越过程论"为思维起点,从现实定位、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三个方面体现其与"跨越设想"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20.
卢衍昌 《兰州学刊》2006,3(4):97-98,101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为人们从源头上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立论依据。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只能说明中国选择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却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且,我国至今也远没有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更没有完全扬弃资本主义的弊端,只能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最终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