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徐章勇 《江汉论坛》2007,2(1):87-90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价值转形和市场价格理论,不能直接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因为劳动价值论功能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不是分析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只有从马克思作为资本产品的商品理论出发,才能认识价值转形和和价格理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需要借鉴或吸取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为此,将这两种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价值规律与价格机制作一比照分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劳动价值论与价格机制理论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和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还没能把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他  相似文献   

3.
李仁君 《北方论丛》2002,1(2):73-76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转形问题上只强调,生产价格理论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生产价格规律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以及生产价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各部门的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对立的关系,对于转形问题极为重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前提,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部门间统一的剩余价值率、部门间各异的资本有机构成以及部门间统一的利润率,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三大理论前提,三者缺一不可.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也只有在这三大前提下才能存在.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是正确分析认识商品价格的首要问题。资产阶级庸俗派经济学家从需求的表面现象上来看问题,丝毫不触及价值、价格的本质,因而是不科学的。只有马克思在吸取了资产阶级古典派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部分,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对决定价值的劳动作了精辟而透彻的创造性分析,并对价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形成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形成在理论上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其阶格形成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是以资产阶级庸俗派经济学家所宣扬的价值学说为依据。不论是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Marshall Alfred)所提出的供求价值论,还是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庞·巴维克(Bohn-Bawerk)及其门徒熊彼特(Schunpeter Joseph  相似文献   

6.
<正> (一)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最重要问题之一,它的创立使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更加完善,为说明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剩余价值特殊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使广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得以建立起来。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是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  相似文献   

7.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原理,则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赖以奠立之根本.我们应依据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劳动及其创造价值”的新特点,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符合实际地拓展“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科学内涵,以反对用所谓“全要素价值论”、“广义价值论”的观点,去改造甚至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种根据历史性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切合实际地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新的条件下,能否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作出准确的合乎逻辑的科学解释,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理论以及由此而生的价值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统认识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足,由此造成了理论研究的困惑和停滞,并造成了相关领域中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混乱甚至矛盾。本文的重点是纠正这四个方面的缺陷,展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在体系上重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义,并由此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现代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和谐互通,并不对立。  相似文献   

11.
斯拉法的价格理论作为当代影响较大的三大价值—价格理论体系之一 ,与新古典派相反 ,它强调客观性、物质性和一般均衡性 ;应肯定其把资本按照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区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以及对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阐述。同时 ,与马克思的价值、资本有机构成、生产价格以及固定资本等基本理论相比较 ,斯拉法的理论远不如马克思理论科学、深刻、系统和全面。所以 ,对某些西方学者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试图用斯拉法的价格理论取代马克思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错误 ,应予以评判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当代的社会生产活动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的情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深化认识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是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二是历史地和发展地认识劳动价值论 ;三是正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深化对物化劳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价值(价格)溯源入手,扼要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认定它是科学的价格决定原理,有三个层面:其一,价值规律,对于一般劳动产品,价值决定价格,而人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二,生产价格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决定,而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市场价值)为中心,由供求关系决定;其三,地租理论,对于土地等非劳动物品,其商品形式的价格现象是类似地租的收益资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暗含的前提条件是公有制可满足假设,发展它的途径是增加"实现"这一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中已经用劳动力价值代替了劳动价值概念,要彻底完成这一变革,就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应当是劳动力价值论;在做了上述发展以后,劳动力价值实现论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而要素价值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识过程中,我国理论经济学界存在着以下八个方面的误区:把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相混淆;把价值、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相混淆;把价值的特定含义与词语学上的价值含义相混淆;把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源泉相混淆;把价值与均衡价格、生产价格相混淆;误认为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为了准确地制定市场价格;误以为肯定劳动价值论,是为了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误认为劳动价值论妨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跳出劳动价值论再看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出劳动价值论,就是跳出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理论的逻辑和结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创立的价值理论所以是"劳动"价值论,而不是"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管理"价值论,或者是"生产要素"价值论,是因为马克思站在工人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资本等的立场上或生产要素的立场上。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并不意味着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跳出劳动价值论后,再看劳动价值论,其理论应该发展成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新生产要素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正是在这一科学基础上 ,马克思首次全面论证了剩余价值学说 ,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成为“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这同马克思所创立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是密不可分的。所以 ,今天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学术之争 ,实际上已经是关系到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还能否成立、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适用不适用这样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正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学揭示劳动价值论的三重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论基础。要做到既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又结合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科学理论 ,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 ;二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 ;三是准确扩展生产劳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提之一。对于现代科技向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挑战,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现代科技的观点,辩证地分析并回答现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挑战,以期更全面地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卢昌军 《江汉论坛》2007,3(8):69-73
本文通过对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的同异比较分析,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者、捍卫者和发展者,但在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具体深层次问题上,尤其在共产主义与劳动的关系这一涉及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问题上,恩格斯的观点明显不同于马克思的看法.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分析恩格斯与马克思二人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分歧,不是制造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而是要从理论渊源上弄清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些重大基本原理的准确内涵,解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更好地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