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哈佛大学"回儒对话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和伊斯兰学者纳赛尔(SeyyedHosseinNasr)的共同主持下,邀请各国有关学者于2000年5月21—23日在欧洲研究中心举办了“回儒对话国际学术会议”。22日上午,先由杜维明作基本介绍。研究儒学的杜维明和研究伊斯兰文明的纳赛尔是十余年的老朋友,多年来就有感于近代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努力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同时,忽略了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有意于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发表了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文章,更引起了他…  相似文献   

2.
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哈佛-燕京学社校友学术研讨会上,杜维明先生提出的会议主题是"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当时中国学者对文明对话并没有什么认识,对文明冲突也没有特别的敏感。会上杜先生详细谈到他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既已开始的与穆斯林的文明对话。在杜先生的推动和直接参与下,南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在南京、宁夏、昆明主办了四次中国穆斯林学者与非穆斯林学者的学术对话,大家共同研讨中国历史上和当前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交往和碰撞、借鉴和吸收。在文明对话的旗帜下,参与对话的中国穆斯林精英的文化认同有了非常积极的发展,中国非穆斯林学者也能够更加自信地与穆斯林相处。这是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最吸引人的一次互动,不仅为"中国的"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推动,也为全球各地非穆斯林与穆斯林的相处共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回顾15年的经历,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如何将"回儒文明"对话从哲学和思想史领域向更多领域扩展,比如对中世纪伊斯兰地理学、历史学关于东方的内容与东方汉语文献的对比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更加具体地展现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前夕的世界文明史,而且让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对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2)如何认识当前伊斯兰世界面临的紧迫课题,特别是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学者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古兰经》经文为依据,辩驳了当前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关于穆斯林“好战不宽容”和“穆斯林妇女服饰压制妇女的权益”的错误认识,论证了西方文明面临的问题根源在其自身内部,而非来源于外部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杜维明先生,尊敬的张校长,女士们、先生们:初冬的塞上江南银川,天高云淡,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来自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的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杜维明先生和各位海外学者,还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各位专家学者,大家在这里济济一堂,群贤毕至,共同出席由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南京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值此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主办方之一的宁夏社会科学院,向来自国内外的与会专家学者莅临中国宁夏银川,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这次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是2002年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5.
针对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学者提出了"文明对话"的理念,认为建立在文明多样性和生活方式多元化基础上的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实际上,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历史上从来未曾间断过,正是这种对话和交流滋养和丰富了人类文明.本文欲从"文明对话"的角度对明清时期回、儒哲学思想的沟通情况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冯主席,杜先生,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在南京大学、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宁夏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文明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大学,对来自国内外的学者和各位嘉宾参加这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大家都知道,自冷战结束以后,关于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形势的分析,有各种不同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当前和未来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将是各大文明之间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东亚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对基督教文明世界的挑战,将影响未来世界…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与文明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平 《回族研究》2002,(4):31-33
从本质而言,人类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当今世界存有许多种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不同的一面。然而,在不同的文明之间,其实还有许多共同、共通之处。文明之间的“不同”,其实无非是“大同小异”,至多是“大同大异”罢了,前提却依然有很多的“相同”。除此之外,不同文明之间还必定有许多关联之处、互相借鉴之处,所以文明的“求同存异”与人类的“和平共处”便有了基础。 严格地讲,真正的文明本来不会发生冲突。因此,从根本上说文明之间是可以对话、并存和融合的,而文明之间的冲突必定是细枝末节之事。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教授提出的“文明冲突论”非常引人瞩目,并引起广泛的论争。亨廷顿教授指出:“文明间的冲突是根本性的;文明冲突的最根本因素是宗教因素和与宗教联系的种族因素;冷战后的今天,文明的冲突就将发生在不同文明之间的断层上。”他过分看重现象,过分强调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华涛 《回族研究》2001,(4):39-40
1995年 3月 1 2 -1 4日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举办了一个主题为“文明对话 :伊斯兰教与儒教”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简称“回儒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马来西亚国内有约千人参加讨论会 ,一些国际知名学者也应邀出席。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 ,儒教被认为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传统信仰 ,所以回儒对话实际上就是伊斯兰教文化群体与中华儒家文化群体的对话。这是马来西亚第一次举行如此规模的文化、宗教对话会议 ,受到马国内各界的重视和欢迎 ,同时会议虽然不是政府出面组织的 ,但政府的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言 ,使会议具有了明显的官方合法性。马来西…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东西方学术界中,来自不同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学者对“文明对话”给予了热情的回应和高度的重视。本文拟以杜维明先生多年来身体力行的“文明对话”论域和美籍伊斯兰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的文明对话中的“精神性”探讨为例,从以下六个层面进行分析比照:一、站在西方文化“马赛克”上的跨文化学者;二、反思启蒙,发掘自身传统的精神资源;三、寻求各自文明中的精神资源和超越性人文价值;四、在生态伦理层面寻求各自文明所蕴含的价值;五、文明对话中知识分子的角色和立场;六、参与主持回儒对话:促进伊斯兰与儒家文明对话实践。并对他们的文明对话的主张要旨和思想理念,进行宏观的比照和微观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澳门历史演变过程来展现中西两大文明碰撞、交融的真实情景,说明澳门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和平共处的典型,即澳门模式.澳门模式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实乃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论述了"三个代表"与三大文明建设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并就全面推进三大文明建设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青海的逐步实施,“富民强省”已成为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的首要目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青海区位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以适应青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三江源文化学概念的提出,试图从文化学视角入手,重构、提升三江源文化新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三江源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3.
康熙朝的蒙古政策是在继承清初历任政权统治政策的传统基础上的大胆创新。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面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下各民族的融合,以此来为统一而非一统的国家提供坚强的统治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康熙朝的统治从历史观上讲,推动了各蒙古文明的进程。法律的强化、文化的推广、科举制的实行、农耕的引入、政权参与的扩大等方面的努力促进蒙古各部从单一的游牧式牧业文明向游牧、农耕混合型文明的转化,并使之取得了很大的经济与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的东传带给维吾尔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本文以语言人类学的视角,从日常用语、惯用语及民族心理塑造等方面谈到了来自伊斯兰文化中的借词与维吾尔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说明,地处东、西文明交汇地的特殊优势赋予维吾尔文化以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质,使得维吾尔文化在其未来的历程中并不只是成为简单的模仿者而是积极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集中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个方面。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应是:积极稳妥,借鉴吸收,健全规则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又名(《走进伊朗》)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伊朗历史文化与现实风情的专著。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透视伊朗社会的古代文明与当代社会现状,并从多层面、多角度揭开了伊朗神秘的面纱,为史学界和社会学界同仁研究伊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中伊两国发展各种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论第四次修宪对民族法制建设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修宪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制度,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化的规定以及援引宪法条文最多的基本法,宪法的这些修改必将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从“三个代表”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保障人权入宪对民族区域自治理念和制度上影响的角度阐述了第四次修宪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 ,特别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纲领的重要构成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从而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论述 ,对于提高全党的认识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所见西藏文明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学的视角对西藏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观察与勾勒,分别从西藏远古时代人类活动及其遗存、西藏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吐蕃王朝时期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三个主要历史阶段,讨论了西藏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对其和周边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等问题也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12卷巨著《历史研究》,通过比较近六千年的人类史,阐发了文明形态理论,他的历史哲学体系给人的启示,就是他把宗教信仰作为价值体系的基础,潜心深究宗教与文明社会的关系,宗教决定着文明社会的全部活动“一种文明形态就是其宗教表达的方式”。在他那里“宗教”一词是指古往今来的一切人生态度与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