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新诗"与"旧诗"不是一个纯文学的分界,而是一个道德性的判别.在"文/白"、"死/活"、"善/恶"的五四式的论辩框架中,新诗与旧诗发生了功能性分离:新诗被抬进了面向公众启蒙的文化广场,旧诗则退隐为表达私人情趣的精神自留地,现代知识者自觉的启蒙责任感与传统的文人情趣构成了一种对峙的和谐.而正是在五四新文学家对于新诗与旧诗分流又越界、缱绻与决绝的暧昧态度中,演绎着"新与旧"、"常与变"的复杂精神样态.  相似文献   

2.
阮直 《西部观察》2002,(11):49-49
按说精明的人办事都该能力强,否则我们重视人才干什么。可是如今在某些领域精明的干不过木讷的,机灵的不如憨厚的。比如在广州、北京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中,老板们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看出,那些精明强干、头脑灵活的售房人员的销售额大多不如那些看起来朴实、反应也木讷,不太善于推销自己公司商品房的售楼员业绩好,那些外表漂亮、能说会道的售楼小姐更是糟糕,反倒是那些相貌平平,智商和知识水准在买房人之下的售楼小姐,销售业绩非凡。  相似文献   

3.
僧肇的<不真空论>论述的是"空"这一本体论问题.关于"空"的涵义,僧肇的原义是"不真,故空".这个"空"并不是作为抽象概念的死的规定,而是存在着的事物的一种活的本质、本性,它是"有"和"无"的有机统一.这个"空"体现、展现在人生解脱问题上就是对"死"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透悟;而要真正理解"死",就要契悟于时间的"现在"这一瞬间点中,即在瞬间永恒化.总之,僧肇的"空"论在哲学本体论和人生论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买房时如何检验房子质量的好坏,是一门学问。对外行人来说,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在选房验楼时就会方便许多。 一要看房地产开发商选用的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去现场看楼时,要主动问售楼人员:开发商是谁?是哪家单位没计的?施工的单位属几级企业?在这方面也要讲究名牌效应。一般而言,在市场上售  相似文献   

5.
屈原作为<招魂>的唯一著作权人,在今天质疑得少了.但其中"谁招谁魂"问题,依然存有异议.而"谁招谁魂"事关对屈原<才召魂>这一被司马迁高度重视和评价的作品的读解;进而影响到对伟大诗人屈原的全面认识.而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全新的审美分析,就会比较全面地论证<招魂>并不是招楚怀王死魂,而"自招自魂"是合理的与可信的,进而形成对这部伟大作品初步的一种审美认识.  相似文献   

6.
周平王东迁后,仍有部分西周遗民留在关中地区。随着在历史渊源、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方面近似于殷商而与周之间有着较大差异的秦国人入主关中,周文化与秦文化在一些问题上发生了冲突。《诗经.秦风.黄鸟》中所反映出的"国人"对"三良"为秦穆公从死一事所持的复杂态度,便有可能来源于周秦文化在"从死"问题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驳"文学经典的终结"——与吴兴明教授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影响文学经典的各种因素而言,虽然今日之"经济力量"不容忽视,但要说它已断送或能断送"文学经典"的生命,则明显是太过于夸张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吴兴明教授在分析"文学经典的商业扩张"时明显表现出一种贬斥文学经典"精英取向"的态度.假使真的出现了文学经典全都消失的这一天,那么,这一天既是文学最为悲哀的一天,又是人类极其不幸的一天.  相似文献   

8.
从后现代哲学视角看,"网络恶搞"不是偶然的,不会因为网民的欢呼而被每个人所接受,也不会因为网民的厌恶而消失.在今日,它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网络,成为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恶搞"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也成为一种潮流.这实际上反映了哲学的现代性向后现代的转向.对待"网络恶搞"态度就是对待后现代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诗人"的文化认同与诗歌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代际称谓,"第三代诗人"以叛逆的姿态颠覆了朦胧诗人的诗坛主体地位,实现了诗歌观念从精英到平民的位移,同时,也把自己绑赴"刑场",宣告了诗人之死.比起诗歌观念的叛逆来说,诗人之死的震动性和影响力更大、更持久.它几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命名.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篇,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文学批评和鉴赏的态度、原则和方法,提出了系统的、深刻的、创造性的见解,为古典文学批评论奠定了基础.对于这一贡献,本文不拟全面论述和评价,仅就其中的"六观"说,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科技》2008,(4):51
背景 "精装修、小户型,低总价现房,附送全套时尚家电……"前不久,某房地产开发商打出了这样的一则售楼广告.  相似文献   

12.
癫狂边缘的审美诉求——感悟福柯的"哲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似乎已成为了上个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但其哲学试验就像在其精神导师尼采那里一样,实际上都是"上帝死了"之后无家可归的现代人的某种精神赌博和灵魂冒险.这个过程既体现为一种审美诉求,又具有某种可能会导致哲学主体疯癫的歇斯底里性质.本文通过对福柯的"哲学行为"的现代性实质及心理实质的探考,试图对现代西方人文语境里某种精神"病症"进行诊断,以期唤起某种新的心灵期待.  相似文献   

13.
"人被宣称为应当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就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人类道德发展的理想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人类的真正财富就在于人性的发展. 一、马克思的自我实现理论 (一)人自我实现的起始点--人的本质 人首先通过劳动实践"生产"和奠定了自我实现的基石.而这一基石正是人超越其他动物的本质所在,是人之补充与融合:厘清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4.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着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德与礼)的终结,以礼义论展开自我界定的中国观念以及以中国中心论为轴心的天下观的精神基础,也面临着基本型的危机.这正是<应帝王>通过混沌之死传达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学界,笔者是一个局外人.因为,除了为编录书目而不得不经常翻阅各种图书资料之外,几乎和整个学界是绝缘的.作为一个末学后进,对学界的是是非非,笔者的态度始终是淡然的,并因为自身水平的缘故从不参与其中.但今天,笔者抱着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情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因为就在日前,笔者有幸读到了郭世佑教授的"学术规范与博士生教育"(载《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3期)一文.  相似文献   

16.
对《王西厢》的第五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和说法.一种说法是,第五本并不是王实甫的创作,乃是关汉卿的续作.有人甚至活灵活现地说,王实甫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时,就"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了.这种传说,包含有两个极不相同的态度在.一种是赞美王实甫的,意思是他写的《西厢记》太感人了,观众看到这里都难受得伤心掉泪,因此设想王实甫写到这里也难  相似文献   

17.
自国内有的学者提出的"对日新思维"理念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种"新思维"与当年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是有损中国的国家利益的.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问题上的确需要"新思维",但应当是以更加理性和现实的态度看待日本的现状和发展.不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外交上,都必须坚决摈弃那种"为了友好就可以放弃其他一切"的思想,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三农"问题是一个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课题,其重要性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所决定的.必须理性对待"三农"问题,既要高度重视,又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关心农民,尊重农民,善待农民,依靠农民.从根本上来说,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论农,必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反弹琵琶".  相似文献   

19.
尼采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遥远的理性拉回到距离人们比较近的感性世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他的权力意志和"上帝死了"对人们的触动最大.我国正处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很有必要从尼采哲学中吸取营养以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20.
理智地对待诚信是孔子诚信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他倡导正确、合理而辩证的"好信",反对不问事理、不计是非而唯信是守的"必于信".在孔子看来,"必于信"会隐伏、滋生诸如"忠君"、甚至"死君"的社会危害,还会酿成一种褊狭、短视和浅陋的心态,曲解事实、遮蔽真相,妨碍正确的历史认知.为破除"必于信"的偏执,孔子提出"好信必好学",以期培植理性与辩证的诚信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