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4世纪中叶的黑死病对中世纪后期英格兰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格兰修道院在黑死病的肆虐之下也如覆巢之卵,处境尤为艰难.黑死病对修道院的人员、经济基础、宗教权威均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使之丧失了许多传统的社会功能,这加速了英格兰修道院及修道制度的没落,从而为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英格兰初步形成了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乡村社会产生"推力",城镇特权地位产生"拉力",吸引和拉动农村人口走出土地走向城市.与此同时,乡村也存在阻碍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城镇也存在不利于人口流动的"推力",正是在上述各种"拉力"和"推力"因素综合作用下,中世纪英格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获得一定发展,畜牧业、纺织业等非农行业逐渐兴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后来工业化和城市化都继承了这些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英格兰曾广泛推行过一种强制性的集体担保制度,即十户联保。它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后期民众结成十户组追捕盗贼的制度和司法行政中广泛采用的担保制度,在诺曼征服后得以强化和推广,黑死病后渐趋衰落,但仍长久遗存。它由国王的一系列立法加以推行,由郡守负责巡查,在每年两次的十户联保会上得以管理。这种王权向乡村社区的成功渗透提醒我们更加深入地检讨过去认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割据、王权孱弱的旧说。  相似文献   

4.
镡娴娴 《理论界》2009,(8):148-151
庄园在英国历史上存在过很长的时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庄园法庭是庄园里面最重要的机构,规范着庄园中的事务,保证庄园的日常运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庭.庄园法庭首先维护领主的权威和利益,但是对于庄园里的公共事务和庄民的私务也不是无足轻重的,是普通庄民可以依靠的比较直接、有效、廉价的解决问题的机构.此外,从当时整个英格兰社会体系的角度来看,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着政令在基层的通达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宁凡 《北方论丛》2011,(5):98-102
意大利纺织业从对英格兰和荷兰布匹和呢绒的加工开始起步,依靠从国际市场获得原料逐渐发展起来。进入发展高峰时期,其资金、原料、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均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工业运转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过高,整个行业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以行会为代表的行业内部机制缺乏创新,最终背离了国际纺织业发展潮流,整个纺织业因此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6.
赵煦 《兰州学刊》2007,3(9):60-63
英国城市化的发生离不开工业化和贸易的发展,但其基本的前提条件却在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状况.英国城市化的第一前提是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正是"农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前提是英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人口压力、"农业革命"以及乡村手工业的衰落都造成劳动力的剩余,而工业化的吸引力使得其中大部分转向城市.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西藏地区民主改革前存在着领主庄园经济,存在着庄园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些领主庄园名存实亡,庄园的原有特点消失,更多的庄园处于衰落过程中,呈现出解体的一些征兆。对这些庄园的研究,将会有助于了解封建庄园由发展到没落的变化规律,揭开庄园史中某些难解之谜。本文主要是依据建国以来的西藏调查资料和作者自己在西藏的考察,并结合一些藏汉文记载,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不妥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英格兰中古时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限制农业人口向农业之外的非农行业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对农奴制造成冲击,逐步侵蚀和瓦解封建制度的根基。两者之间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劳动力来源,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文章在对南阳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劳动力本身、制度和土地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并深刻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建设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政府引导、消除制度障碍、深化农村改革和优化外部环境等方面给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威 《北方论丛》2008,(2):88-90
诺曼征服后,英格兰的医院主要是由修道院建立的。12、13世纪由于城市、贸易发展等原因,世俗人士也开始大量地建立医院,但这些医院的医务人员仍以修士或修女为多。中世纪末期,随着封建经济的衰落,这种宗教式医院也随之衰落。中世纪英格兰的医院中真正的医疗很少,主要是为病人、穷人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灵的"救治",但在组织和文化观念上为现代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贺慧霞 《阴山学刊》2009,22(3):63-67
中世纪晚期,随着英国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英国社会宗教意识发生演变,反教权思想渐渐产生。其原因有:英国的教会传统有别于西欧大陆,王权相对强大;天主教会腐败混乱、威信扫地;中世纪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受到挑战,包括黑死病的传入对西欧整个社会人们心理的影响、神秘主义出现和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习俗·法律·宪政——中古英国产权保障方式的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习俗观念到成文法律,再到宪政制度的三部曲,标志着中古英国产权保障方式的跃迁,也折射出英国宪政发展的独特理路.寻觅中古英国保障私有产权的历史轨迹,有助于理解近代西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渊源,还可为完善中国特色的产权保障理论提供某些殷鉴.  相似文献   

13.
郭华 《齐鲁学刊》2008,1(3):37-4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中世纪晚期农民的饮食结构变化日趋显著。食物种类不断丰富,膳食搭配日渐合理,人们的营养状况逐渐改善。对此进行考察分析,有助于从微观上认识英国乡村社会的变化,从宏观上理解由中世纪到近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刘鹏 《北方论丛》2012,(2):95-99
中世纪英国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结构,为民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成为培育议会制度的历史土壤。13世纪贵族限制王权的斗争是议会产生的直接动力,不仅创立了一套独立的议会制度,而且为地方代表出席议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地方代表的出席是中世纪议会的重要特征,以自身地位的提高为基础,地方代表在14世纪早期成为议会的固定成员,并拥有了批税权、请愿权等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工具,这标志着中世纪议会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中世纪史诗是日耳曼氏族文化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产物,是蛮族文化中的英雄意识转化为欧洲中世纪英雄观念的范本,也是中世纪文明特有的基督教观念影响下产生的文本.欧洲中世纪史诗塑造了人性更为复杂的英雄主人公,显示了对人的自身认识所达到的新的高度.同时,基督教的历史观和基督教文化中的"自省"精神对也是中世纪史诗文化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泽民 《北方论丛》2015,(3):113-118
英国中世纪曾长期被认为是以庄园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经济. 随着对庄园账簿资料的挖掘和对庄园管理的深入探讨, 自给自足只是中世纪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 12—15世纪, 领主和农民普遍卷入了广泛的市场交易, 交换经济取得迅速发展. 究其原因,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分工获得了较快发展, 非农产业从农业中分离, 为交换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 二是形成了完整的货币体系, 为交换提供了便利的中介工具; 三是市场和集市的广泛建立, 马代替牛成为了主要运输工具, 减少了交易的距离和时间, 降低了交易成本, 是交换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四是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交换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英国学派把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美国学者的独特风格。他们从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和世界社会三大基本概念出发,重视研究中世纪欧洲模式。这对我们深入理解新中世纪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关注的重点不同,他们对中世纪欧洲模式的概括也有所差异。从总体上看,英国学派对中世纪欧洲模式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未能形成一致看法。事实上,中世纪欧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前现代的均势体系与区域性的世界社会并存,并不存在国际社会。英国学派对中世纪欧洲模式的研究仍然是以逻辑在先的方法为主,虽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犹太人对中世纪西方文化复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人对中世纪西方文化复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参与了中世纪盛期拉丁西方人的翻译运动,并在其中担当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二,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活动,并在医学、天文学、数学、星占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三,在公元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下半叶的一个世纪中,犹太杰出文化人物占到了所有西方杰出文化人物的21.9%,从而成为中世纪西方文化复兴运动的一股重要力量,并推动了中世纪盛期西方文化地理格局的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