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艳芝 《理论界》2002,(1):68-6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呈现出“六强六弱”的特征,即:历史使命感强,具体责任意识弱;政治上进心强,辨析问题能力弱;人生进取精神强,集体主义观念弱;成才立志愿望强,抗挫折意识弱;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2.
罗卜藏丹津事件是青海历史上"社会"与"国家"之间权利博弈的典型,《善后事宜》的实施,不仅导致了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关系的模式从"弱控制—利用"转化为"强控制—渗透"关系,也为政治社会学意义上的强国家—弱社会关系模式建立,及整个青海社会的国家化、封建化、儒法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瑾  梁欢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01-105,159,160
对336位中国企业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探讨国人典型的文化特征———集体主义倾向对组织承诺的影响。采用Meyer的划分方式将组织承诺分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持续承诺三种。结论证明,集体主义倾向越强的员工,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越强,对组织的持续承诺越弱。该结论启发管理者应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权势距离 ,以及强环境文化和弱环境文化的对比 ,指出这些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以及语言习得的影响。提出应加大文化学习的力度 ,增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和1996—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使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距离、人口等因素对省际人口流动的作用标准化,从而计算各省市的"期望"流出人数,与各省市的实际流出人数作对比,衡量省际人口流动的区域差异;同时利用标准化流出指数计算各省人口流动的区域偏好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市的人口流出规模具有区域内的统一性和区域外的差异性,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人口流出比例远小于南方各省;消除经济、社会、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后,省际人口流动仍具有强烈偏好性,大部分省际流动人口更偏好流往同一区域的吸引中心,文化距离的作用甚至强过经济差距、地理距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芸 《理论界》2014,(1):166-170
通过运用社会网络相关理论,对我国参政党、执政党、司法或立法组织牵头推动其他不同组织之间合作进行公共治理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得出对公共治理中组织合作方式的一种社会网络理论框架内的描述。分别用"弱关系的强力量理论和结构洞理论"和"含有对等性思想的网络位置和社会角色分析"等理论对组织合作的方式进行了描述,最后获得从社会网络视角看组织合作的清晰描述和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19-224
与大企业品牌建设不同,小微企业通过产业集群进行品牌建设具有自身独特的路径,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区域品牌的形成。区域品牌具有一定公共产品的属性,其既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对于集群内部小微企业品牌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容易导致"公共地的悲剧",对小微企业品牌的建立具有负面甚至是毁灭性影响。如何从"强区域品牌、弱企业品牌"过渡到"强区域品牌、强企业品牌",不仅关系小微企业品牌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更关系区域品牌是否会被滥用从而造成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和小微企业三方面的协同努力,来实现"强区域品牌、弱企业品牌"向"强区域品牌、强企业品牌"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发展的"弱二元"化特征对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对二元经济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的相关数据,以全国平均值作为对比,勾画了浙江省二元差距缩小的概貌,进而分析了乡村工业、县域经济、城镇化三条特色路径对"弱二元"化结构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经济人”假设出发,以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为基础,结合格兰诺维特的弱嵌入性概念、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可形成一个地方企业集群制度变迁的演化论分析框架。文章认为,中心边缘处自由市民群体的形成,是浙江模式起源的成因;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中,以家为中心的血亲关系是强关系,家以外熟人社会圈中的义务—期望关系则是弱关系,人际关系的强与弱,在地方企业集群形成中,则逆转换为强集群和弱企业。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生命精神是个体与社会绝对统一的绝对集体主义,具有"无我"的"准宗教"性。这种"准宗教"性的生命精神具有走向悲剧的必然性,因为其将知性思维推上了"形而上学"的极端。"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一样,也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把握世界及自身的思维方式,是人的"知性理性"的具体展开,是人性被激发起来的一种存在状态。因此,屈原因其知性思维方式而促成的生命悲剧不是浅层次上的生死观问题,而是在人性层面上显示出来的深度悲剧。  相似文献   

11.
关系、强—弱关系假设的方法论困境及实践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系"是社会网络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角度对关系的涵义、类型、测量标准和功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社会网络研究的强、弱关系假设面临着方法论的窘境,只有超越关系分析的强-弱维度,把关系放到实践的文化脉络中,关系才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一般经济体系中资源对选择的稀缺,传统单位制时期国企的特征反而在于选择对资源的偏好。一般的单位制批评认为,单位制国企作为经济产权的载体,其低效率是由于缺乏监督所致。而经济社会学所揭示的是:产权的复合性支配是其产权的本质特征之一。这种偏好本身导致的监督成本只作为单位制国企低效率的背景,为了规避此偏好的社会成本而沿用家长制的传统,才真正诱致出网络关系中的功利主义。网络功利性对单位制的反噬体现为集体主义的形式化,这最终导致了制度监督的外在化。单位制固然是制度安排的结果,但同时也是网胳选择的结果,传统单位制的僵化源自被消耗在网胳中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3.
商业秘密作为公司企业的"核心"财产权益,其刑法"二次规范性"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从经济学的"成本—效益""供给—需求"的进路出发,借助"经济人""市场均衡""偏好稳定性"等基本假设与理论,解构与解释了商业秘密犯罪的相关核心概念,认为商业秘密犯罪是罪犯基于成本—收益权衡的理性行为。从各刑罚类别的经济特质出发,重视刑种适用的相对性和刑罚适用的综合性,分析了商业秘密与刑法保护的均衡,比较了商业秘密罪与罚的成本与效益,表达了一种"法治",意图理性选择一种商业秘密犯罪的适用刑罚体系以及最佳刑事制裁模式。  相似文献   

14.
集体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一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但是在推广和践行集体主义的过程中却碰到诸多的问题,所以必须重新解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按照拉卡托斯"硬核—保护带"理论来分析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硬核是一种集体高于个体的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将其上升为一种社会终极道德理想;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保护带则是各种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具体措施,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换着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前,群众路线被等同于群众运动,集体主义教育模式强调党的主体系列对群众主体系列的意识形态灌输,忽视群众主体意识的培养,没有真正起到道德内化的作用,影响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化。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发展,以新的"主体—主体"模式,实现了党和人民群众两大主体系列心灵的彼此可进入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区位商和因子定量分析法剖析广西38个行业,通过SPSS13.0计算软件获得均值和方差并比较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与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及所占的权重,可以发现,产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主因子分别影响其规模、效益和潜力,综合考虑可将产业划分为"双强"、"双弱"和"一强一弱"三种类型,而适合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双强"类型.  相似文献   

17.
国企高管薪酬管制原因及其经济后果一直备受争议。通过建立纳入委托人"不平等厌恶"偏好的"委托-代理"模型,从政府"不平等厌恶"偏好角度考察了薪酬管制的原因及其经济后果。发现政府对国企初次分配的"不平等厌恶"偏好导致薪酬管制;政府干预下的政治激励和高管身份的不确定性是薪酬管制实施的关键。实证检验发现薪酬管制提高了高管在职消费水平。因此摈弃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是提高企业效率、推进薪酬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农村研究为征地拆迁中农民的抗争行为提供了诸多的理解与分析框架,"强国家—弱社会"分析范式从宏观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现实解释力。然而当前中国农村的征地拆迁实践却展现出了另一番鲜活的图景:"缠闹政治"。蕴含于其中是一种"弱政—刁民"的互动模式与官民强弱关系倒置的场景和更深层次的"民弱",这影响并威胁着良性国家—社会关系与有序乡村治理格局的形成。这就要求构建以单中心与多维度的立体关系网络、互补性与有效性并存的全面资源供给保障以及基于社会正义的认同性价值基础为主要特征的枢纽型乡村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处于低端锁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选择何种创新模式,对其转型升级是否成功非常关键。通过实证分析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数据样本,可以探寻制造业企业低端锁定程度与其创新偏好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低端锁定程度越高,其选择工艺创新的偏好就越强,制造业企业的低端锁定程度越低,其选择产品创新的偏好就越强。企业所处市场竞争程度趋于激烈,其选择工艺创新的偏好就越强,而企业所处城市为主要商业城市及企业之间进行联合研发都会强化企业选择产品创新的偏好。  相似文献   

20.
曹禺悲剧作品的舞台面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悲剧作品创作成就的取得,与他对话剧舞台艺术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娴熟把握密切相关.在悲剧主人公情感的两度峰值中彰显悲剧的力度,善于利用不同角色类型来传递戏剧情境,在预感的"暗示"和伏笔的"显示"中激起观众的注意,用声音、光影和剧情中的"意外成分"等创造充满诱惑力的舞台艺术空间,这些都体现了曹禺悲剧作品的鲜明舞台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