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弘明集》是唐道宣晚年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文献集,是中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之一。《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以下简称《可洪音义》)是五代可洪编撰的一部偏重辨析手写佛经疑难俗字的音义书,该书卷29、卷30为《广弘明集》注了5480条音义。可洪每则音义条目主要包括词目、注音、释义、说字、校勘等。目前,《可洪音义》的完整本仅见于高丽新藏中。我们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试对高丽新藏本可洪《〈广弘明集〉音义》说字内容中存在的传刻失误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佛教史上两部最重要的论辩资料汇编《弘明集》与《广弘明集》为讨论重点,从形神关系与因果报应、佛教与道教的冲突、佛教与王权的冲突诸角度,探讨了佛教在中国化的历程中,与本土文化所发生的种种磨合与激荡,揭示出外来文化的输入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今传《古文孝经孔传》出现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南北一统使《孝经》学打破了南北学和今古文的界限,走向折衷化;《孔传》对《管子》的征引,与隋文帝以《孝经》治天下的政治手段暗合,体现出《孝经》学的法家化;《孔传》将经文之"毁伤"特指为"刑伤",则契合了隋代以佛教立国的社会思潮,有宗教化的意味。《孔传》之真伪及成书年代虽仍不能确定,但通过刘炫疏解此传的《孝经述议》,可以探索《孔传》与隋代政治及学术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考察赞宁的《宋高僧传》,惠洪的《林间录》等佛教史书中对禅宗五祖弘忍身世的不同叙述方式,可以发现佛教史书叙事文学的本质属性.从叙事学角度看,惠洪的一些著作是佛教史书从“实录”到“虚构”的跨越,这一尝试在佛教传说的接受史来看,其叙事策略相当成功.同时,从叙事学角度切入对佛教史书中存在的大量灵异故事也可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洛阳伽蓝记》作者的姓名,目前该书各种版本、校注本,各类文史工具书,以及名人学者的著述,几乎都记为“杨衒之”。看来,作者姓“杨”,似已成定论,其实不然。 关于此书作者的尊姓,历史上本有“杨” “羊”、“阳”三姓之说。记作“杨衒之”的,有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记作“羊衒之”的,有唐刘知几《史通》,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等;记作“阳衒之”的,有《新唐书艺文志》、唐朝道宣《广弘明集》,元朝《河南志》等。 同一个人,史籍上竟有三个姓,这在古人中是很少见的。那么,作者究竟姓杨、姓羊,还是姓阳呢:遗憾的是,作者在正史中无传,其他史籍也不见载。惟有《广弘明集》中有其极简略的小传:“阳衒之,北平人,元魏末为秘书监。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競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广弘明集》以“采摭浩博”,有不少 “坠简遗文”而著称于世,且道宣乃唐朝高僧,对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周叔迦、苏晋仁先生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次浩繁,有些校点和勘正可再商榷,笔者不揣鄙陋选取数条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时贤。1."唐永徽年,雍州蓝田东悟真寺,寺居蓝谷之西崖,制穷山美,殿堂严整。有像持北寺隒,更修别院,大石横嶷,甚为妨碍。乃以火烧水沃之令散,终无以致。"(《敬佛篇》,第487页)按:"有像持北寺隒"文义不通。唐释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唐永徽年,雍州蓝田县东悟真山寺。寺居蓝谷田之西崖。制穷山美,殿堂严整。有僧于寺北隒,更修  相似文献   

7.
笔者作为一个思想史研究者,面对中国佛教史种类迅速增加之时,偶然阅读中山大学出版社所出谭世保之新作《汉唐佛史探真》(以下简称《探真》),大有“其乐不可言”之感。《探真》一书共27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对汉唐时期最庞大的经录《开皇三宝录》的辨伪,下编是对汉唐之际佛教若干重要史实的探讨,该书学术功力深厚,见解新颖深刻,为研究者深入汉唐佛史堂奥扫清了障碍,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8.
旧说隋文帝轻取天下是不对的.其实他在掌握政权以后,克服了王朝交替过程中的内外危机,为一统天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西北的突厥族从北周末形成对中原的强大威胁,这是隋文帝实现统一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隋文帝推行了有力的西北对策,从而推动了自北朝以来帝王们"大一统".志向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旧说隋文帝轻取天下是不对的。其实他在掌握政权以后,克服了王朝交替过程中的内外危机,为一统天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西北的突厥族从北周末形成对中原的强大威胁,这是隋文帝实现统一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隋文帝推行了有力的西北对策,从而推动了自北朝以来帝王们“大一统”。志向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永平  王超 《东岳论丛》2023,(9):94-107
隋文帝杨坚“雅好符瑞”,自其图谋代周立国以至统治之末,力行不废,以致“造作而进者,不可胜数”,汇集为《皇隋感应志》等文献,数量之巨,前所未有。隋文帝注重宣传,以此培训地方朝集使,并译为梵文,流播异域。就其符瑞之核心内容或主题而言,主要集中于隋文帝“受命之符”与“奉天承运”。在符命造作方式上,除利用各类传统术数诸如相术、天文星象之外,隋文帝笃信佛教,注重利用佛教因素兴造瑞应,特别在仁寿年间敕送舍利立塔过程中大肆兴瑞,推进了佛教术数化。隋文帝如此重视符命瑞应,究其原因,一是以符命论证其立国与统治之正当性,二是隋文帝“素不悦学”,“好为小数”,利用佛教编造祥瑞,三是隋文帝“素信鬼神”,因循世风,推波助澜,造成隋代符瑞盛行的政治文化风尚。  相似文献   

11.
在佛典里,千余年来题着马鸣所造、真谛所译的《大乘起信论》,是一部和隋唐佛学关系密切的书(隋唐时代的禅、天台、贤首等宗思想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受到《起信》的真心本觉说的影响),也是一部来历不明而面目模糊的书。它大约是在北周隋代之间(约公元577—588年)伪托马鸣所造而以译本的形式于北方出现的,但不久即有人对它的译者发生问题。隋代第一部众经目录即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编成的《法经录》,将它编入众论疑惑部,并附注语说: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继而唐初(618顷),吉藏的入室弟子慧均著《四论玄义》,又对《起信》的作者提出异  相似文献   

12.
《乐府诗集》所录乐府古辞一首,当为汉武朝采诗所得。因其并非郊祀颂辞,故不见史书著录。宋前仅见《艺文类聚》《北户录》《法苑珠林》有录。前两书皆为摘句,且多有讹误。仅《法苑珠林》所录完整,与《乐府诗集》雷同。《法苑珠林》乃佛教百科全书,《北户录》转引亦意在证明《功德浴佛经》中所云之香料名称。结合古辞形式及所涉六种来自西域“列国”特殊物品之功能看,该首乐府或与张骞出使西域时期佛教初传中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清代蒙古族学者贡布嘉用藏文撰写的《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经过比较认为作者大量参考了汉文和藏文史料,汉文史料主要有《史记》、《汉书》、汉传佛教五大高僧传记、隋代的《众经目录》、元代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等,藏文史料有《如意宝树史》等。作者驾驭史料娴熟,对于汉地佛教发展历史表述线索清晰。本书是反映清代汉、藏、蒙三地学术交流的代表著作,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姚彬彬 《云梦学刊》2014,(6):159-160
任职于台湾“国史馆”的侯坤宏对现当代中国两岸的佛教史素有研究,他所编撰的《浩劫与重生——1949年以来的大陆佛教》(台湾妙心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是研究中国大陆当代佛教史的第一本专著,台湾学者对该书评价颇高,认为“此书的正式出版,将会很快地在海峡两岸的当代佛教学者群之中,带来一定程度的诠释冲击和相对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明 《船山学刊》2014,(1):104-110
钱穆的一生,亲近过佛学经典、亲历过佛教修行、进行过禅学研究、参加过禅学争论、接受过禅宗大师影响,与佛与禅都有极大的因缘。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钱穆的禅学研究是以中国文化和儒家文化为本位的。他指出,从佛教发展的角度来看,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佛教中国化的"中心台柱";从佛教中国化的历程来看,禅宗堪称佛教史上的"宗教革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禅宗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中国文化与异文化融合之典型。在20世纪关于《坛经》及其作者的争论中,钱穆反驳了胡适的观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考据在禅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注意了禅宗思想中的"悟"与"修"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禅宗最具有中国特色,它不像其他中国大乘佛教宗派那样有直接明确崇奉的印度佛教流派或经典,如三论宗对中观派,唯识宗对瑜伽行派,天台宗对《法华经》,华严宗对《华严经》等,而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民族的自信自觉为基础。又由于自唐代会昌法难之后,直至明清,中国大江南北的佛教寺院多归属禅门,禅宗在佛教界占据了主要地位,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深、最大的宗派,以至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因此,探讨中国禅宗缘起与嬗变的方式和特点,对于佛教如何中国化以及佛教如何最终成为中…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对《高僧传》之影响臆探陈洪《高僧传》乃我国最重要的佛教史籍之一,不仅为治汉魏六朝佛教史者所必读,且对文史研究有多方面参考价值。此书与《出三藏记集》的关系一目了然①,而受《文心雕龙》的影响,似尚未经揭橥.《高僧传》的著者释慧皎,生于齐明帝建...  相似文献   

18.
僧叡,北朝著名佛学家。鸠摩罗什八名入室弟子之一,与道融、僧肇、道生齐名,世称“关中四子”。由于《高僧传》载录语焉不详,他的生卒年迄未确定。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未作考订,石峻等主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迳称生卒年不详。唯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作了研究,云: 《高僧传》对僧叡的评价很高,但传记却写得语焉不详。从僧叡自己写的《喻疑》推算,他可能  相似文献   

19.
《神州集》之中所体现的诗歌意境(意象)属于李白等中国诗人,而诗歌形式则属于庞德本人的创造,因此,《神州集》的成功得益于李白因素和庞德因素的共同作用。中英诗歌互译时,诗歌意境(意象)的可译性较强,而句法和形式的可译性很差。过于夸大《神州集》中的个别有意或者无意的"误译",从而否定《神州集》的翻译性质,无疑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贵州佛教史的研究,先前只有陈垣所著《明季滇黔佛教考》一种,并不完备。王路平教授所著《贵州佛教史》,可说是全面研究从西晋至民国期间佛教在贵州传播的开拓之作。此书将佛教在贵州盛衰的过程置于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展开,既有广阔的视角,又精细地分析了因地域、民族、民俗的特殊性而形成的贵州佛教的众多特点,且发掘出一批灯火相传的佛教思想家。作者还将“史”的结构与“志”的写法结合起来,使全书闪现出思想文化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