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军事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一为杂家,一主道论,但在军事思想上都受儒家影响很大.如战争观上的"义兵"、"慎战"说,治军观上的"爱兵爱民"、"信赏信罚"说等.在战争起源观上,<淮南子>既继承<吕氏春秋>的"天性"说,又综合了<吴子>的"后天"说.在战略战术上,<吕氏春秋>更提倡快速主动,<淮南子>则强调以静制动,后发取胜.二书不仅昭示文化上汉武帝将定儒学于一尊,也确定了中国兵学理论"祖尚仁谊,次以钤略"的体用框架.  相似文献   

3.
<诗>纬以阴阳五行说<诗>,并形成了三期、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一套特异的解<诗>理论,这是它与汉代正统<诗>学的相异之处.而<诗>纬对诗的本质、诗之用等方面的认识,包括它对于<诗>篇的具体阐释,又与汉代正统<诗>学多相通之处,对传统诗学的构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与汉代<诗>学的关系,尤其是与齐诗的关系,也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在长篇小说的创作学层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西游记>调整此前各雏形作品的人物地位而确立孙悟空为主角,并依次确立其他次角配角;又以主角孙悟空结构全书或曰以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这一主干事件笼罩全书,形成有机鲜明的结构线索.这是<西游记>之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所未曾有的,以长篇小说<西游记>始有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是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书名是刘勰文学观点的集中体现,它强调的是精妙的艺术构思与精美的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而<文选>的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是萧统文学观点的典型反映.其"沉思"之想与"文心"之思,"翰藻"之文与"雕龙"之采,名异而实同,都体现了他们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文学观点.<文心>所论文体34种,<文选>39种,两书基本相同的文体选目近20种.其渊源有自,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6.
18世纪,Robert Lowth花9年时间,最早发现了<圣经>中的诗歌和它的4种词义结构.而这些成果从来没有在我国介绍过.<圣经>诗歌的平行结构,类似于中国的对联,但前者比后者约早1 000年左右.从认识<圣经>中的诗歌及其平行结构入手,有必要重视对圣经文学的内涵及其对世界文学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朴通事》是古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白话的书。其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据《李朝实录》世宗条记载,国王五年“礼曹据司译院牒呈启老乞大、朴通事、前后汉直解、孝经等书,缘无版本,读者转诵习,请令铸字所印,从之。”可见,《朴通事》同《老乞大》一起,在李朝世宗初已经传抄诵习了。《老乞大》是蒙古音,指中国,本是蒙古人学中国话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8.
<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都描写了荒岛历险,它们有相似的开端,却有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不同.<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他的世界观使他把鲁滨逊塑造成资产阶级开辟世界的英雄;而<蝇王>作者戈尔丁参加了空前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血与火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人的劣根性,有着比较真切的观察,因而感到悲愤和忧虑,作品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正是这种特定社会、文化意境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9.
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主编的<科学>(7-9)年级教材,在知识体系、内容特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教材以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为主要依据,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原则.本文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为依据,探讨了<科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精神、用好教材,掌握<科学>新课程的结构特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茶馆>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典范之作,剧中人物生动形象,用词简单凝炼,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老北京的生活面貌.这里从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的关联性,对<茶馆>中典型人物的言语行为进行语用分析,挖掘剧中人物对话的深层含义以及社会文化意义.认为茶馆是北京城里市井百姓、地痞流氓、官僚显贵各色人等都可以进出的公共场所,是"小舞台,大社会".<茶馆>以茶馆经营者王利发作为茶馆的主线人物,其言语行为反映了会话双方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双方地位、权势、利益的一场内在较量,牵涉到"惠"与"损"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