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的形成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为特征的传统社会性别歧视观念,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大众传媒、教育环境、家庭生活等渗透渠道,使不少当代女大学生无意识中形成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表现为认同郎才女貌,男强女弱的婚恋观、逃避竞争的择业观,事业观的选择则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开设社会性别课可在自我认识、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方面有助于消除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这也需要增强对大众媒体的监督干预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1949年之前主要有政府出资和家庭出资2种形式,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以政府出资为主,1978—2000年有国家、单位公派和自费留学3种形式,而当前自费留学井喷式增长,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有一种强烈的留学愿望。自费留学者的家庭类型主要有3种:经商家庭、公务员家庭和工薪家庭。父母选择子女出国留学的心理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二是为了子女回国后有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盲目从众攀比;四是希望通过出国留学增加在该国就业的机会,进而实现移民的目的。出国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促进中国留学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首先,父母应对孩子出国学习的必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期望值不能与现实脱节;其次,父母在决定送子女出国留学前应充分考虑到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再次,父母应根据孩子所学的专业特点来确定是否有必要出国留学。因此,在对待子女出国留学问题上,父母应秉持理性的态度,选择一种最恰当从而最正确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3.
铺路石     
正在隔代教育中,祖辈必须有"铺路石"的精神,即甘愿在"第一线"多奉献,但不要沾"第一线"的功劳。更明确地说,是让孙辈多记住其父母的"功劳",而不是父母缺位。比如,考虑到父辈忙于工作,祖辈学会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多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祖辈要多陪孩子玩他们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有意识地点明是他们的父母带来的"乐趣",让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相似文献   

4.
父母元情绪理念是父母面对自己和孩子情绪时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认知态度和教育理念,主要有情绪教导型、摒除型、失控型和不干涉型四种类型。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学习、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不当的父母元情绪理念会引发孩子产生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父母选择适当的元情绪理念对配合学校共同培养21世纪身心健康的"阳光儿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自卑感是很可怕的东西,它可以一口一口地吃掉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许多有自卑感的孩子都认为自己在家庭里不能得到父母的爱。相反,那些父母很喜欢,很疼爱的孩子,即使在某一方面不如其他孩子,也不会产生很严重的自卑感。由此可见,父母的爱对孩子是多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是孩  相似文献   

6.
李月平 《21世纪》2006,(1):23-25
比起普通的孩子,生长在名人家庭的孩子总会有一点儿不同。他们有着声名显赫的父亲或母亲,从小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当这些孩子离开了父母,飘洋过海到了异国他乡,没有了父母的光环笼罩在头顶的时候,他们会过上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姜昆之女姜珊姜珊是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  相似文献   

7.
正又到暑假时间,按理说,这是孩子们最期盼的假期,可是,现在很多孩子提起暑假却一脸的郁闷。原因就是,他们的暑假要么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所占满,要么就像笼中鸟似的被父母关在家里写作业,这不准动、那不准摸,一点自由都没有,找不到一点快乐。那么,我们的近邻日本,那里的孩子是如何过暑假?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感到不快乐?日本非常重视学生们的暑假生活,  相似文献   

8.
金思斯 《社区》2009,(27):11-11
心理学中的亲子关系,不单单是指家长与未成年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天孩子长大,变成大人,可他仍是父母的孩子,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变的。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孩子已从少不更事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父母也渐渐老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随之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家人。男的是教师,在一所中专学校教经济学;女的下岗,在街面开一个纽扣店;孩子是女儿,在一普通中学读初三。男的教学之余,除了到图书馆翻翻经济类杂志,就是到妻子的小店转悠。女的除了卖纽扣,最多再卖些头饰、胸花之类的小玩意儿。女儿学习也很一般。总之,一家都是普通人,过的日子也是普通人的日子。  相似文献   

10.
EQ(情商)在国内造成一股热潮之后,许多父母开始关心培养孩子EQ的问题。其实,目前对EQ的主张百家争鸣,所举的内容和培养之道亦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下面介绍一个"五步法"以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情商。第一步:察觉孩子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父母这个称谓首先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为人父母既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又是一种对象性的角色。因为你只有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你才成为这个孩子的父母;如果你没有孩子,无论你年龄有多大,你都不能算是为人父母。一旦你成为一个孩子的父母,这个角色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改变。选择做父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中国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中的亲子关系,不单单是指家长与未成年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天孩子长大,变成大人,可他仍是父母的孩子,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变的。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孩子已从少不更事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父母也渐渐老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随之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婚姻制度是一定的婚姻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 ,是婚姻行为的规范体系。传统婚姻制度有三大特征 ,主婚权属于父母 ,婚姻目的是生育 ,婚姻规范是男主女从、包办、买卖、顺从。现代婚姻制度是从传统婚姻制度发展而来的 ,它也有三大特征 ,主婚权属于婚姻主体 ,婚姻目的是爱情 ,婚姻规范是婚姻平等、婚姻自主、婚内性生活、婚内感情。只有现代婚姻制度 ,才是快乐、幸福、高质量、高稳定婚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如何与子女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是父母 们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了。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 一种双向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孩子只有在这种平等交流 中,才会打开自己的心灵窗户,才会感受到自己是真正 被父母所理解的,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应有的满足和积极 发展,才能焕发出主动向上的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柏顿·怀特指出:父母的教养态度,对 培养健康、自信、有创造力的孩子关系重大。在孩子身 上投资多少时间与金钱,送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以及 为人父母具有怎样的学历……都不是最重要的。唯有让 孩子感到被重视,并让他们了然于心,这才是关键所在。 而要让孩子能有此感受,沟通便是基础。 与孩子沟通有什么原则与方法吗?以下两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也许会对家长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确实,这种老师是极不一般的,它的特殊价值就有于,它是以一种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以最早的和最持久的影响与教育。 孩子出生以后是很弱小的,需要依赖父母的抚养成长。孩子从第一次条件反射的建立,到生活习惯的培养,从咿呀学语到思维的不断发展,一切能力的获得都是与父母的精心培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源流》2007,(10)
[题记]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落床,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咯,阿织网就到天光……一首曾陪伴过几代孩童成长的广州歌谣,一首过去父母们轻轻哼着哄小孩入睡的曲谣。现在的孩子有在哪里听过吗?现在年轻的父母依旧会哼唱吗?黄毅成说,如果他有孩子,他一定会哼给他的孩子听。目训女麻  相似文献   

17.
李正印 《21世纪》2005,(2):24-25
正如每个国家都很重视青少年教育一样,美国也十分重视青少年教育。美国没有全国性的青少年教育专门机构,青少年教育融于日常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 孩子教育影响各有侧重 在美国,对孩子教育影响最大的首先就是家庭。美国的家庭,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确立以下4 个方面的观念:一是国家观念。在孩子很小时,家长就教给孩子:你是美国人,培养孩子确立国家的观念和作为一个美国人的自豪感。二是平等观念。美国家庭中,父母一般不以家长自居,不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育孩子,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孩子的事情让孩…  相似文献   

18.
慈母心     
汤礼春 《老友》2008,(6):28-29
父母的心比大海更宽广、更深邃。风霜雪雨中历经再多的艰辛,受到再多的委屈,全都化作无怨无悔,只为儿女绽放最美的笑容。在每一个风起的日子,父母筑起的避风港坚不可摧。当儿女离家远行,纵使相隔千万里,一路总有父母长长的牵挂与温暖的关怀。对儿女,父母总有太多的放心不下,待到儿女两鬓斑白,在父母眼中仍是孩子。最亲父母亲,可敬父母心。愿天下的儿女都能更懂父母心。  相似文献   

19.
婆婆的存折     
张霞 《老友》2008,(6):29-29
父母的心比大海更宽广、更深邃。风霜雪雨中历经再多的艰辛,受到再多的委屈,全都化作无怨无悔,只为儿女绽放最美的笑容。在每一个风起的日子,父母筑起的避风港坚不可摧。当儿女离家远行,纵使相隔千万里,一路总有父母长长的牵挂与温暖的关怀。对儿女,父母总有太多的放心不下,待到儿女两鬓斑白,在父母眼中仍是孩子。最亲父母亲,可敬父母心。愿天下的儿女都能更懂父母心。  相似文献   

20.
良兵 《老友》2008,(6):27-27
父母的心比大海更宽广、更深邃。风霜雪雨中历经再多的艰辛,受到再多的委屈,全都化作无怨无悔,只为儿女绽放最美的笑容。在每一个风起的日子,父母筑起的避风港坚不可摧。当儿女离家远行,纵使相隔千万里,一路总有父母长长的牵挂与温暖的关怀。对儿女,父母总有太多的放心不下,待到儿女两鬓斑白,在父母眼中仍是孩子。最亲父母亲,可敬父母心。愿天下的儿女都能更懂父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