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汉语里,一个名词带有几个附加语,是很普遍的现象。翻译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语需要译成俄语非扩展一致定语,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汉语名词附加语的词序与俄语非扩展一致定语的词序不尽相同,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安排俄语定语词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机器翻译方法歧义问题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SYSTRAN和GOOGLE两个机译系统90句商务英语英汉翻译译文的比较分析,从词义歧义和句法歧义两方面,研究基于规则(RBMT)和基于统计(SMT)两种机器翻译方法的消歧处理的优与劣。研究表明,基于统计方法词义消歧强于基于规则方法,而句法消除歧义能力相当。词义歧义问题主要集中在动词多义词和名词多义词,而句法歧义问题则集中在定语、状语和从句。动词与介词搭配,名词与介词搭配作定语和状语,以及具有商务内涵的动词和名词,成为机器翻译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结构歧义及排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状语中的歧义、定语中的歧义和否定式中的歧义三方面探讨结构歧义,通过举例,分类说明结构歧义的形成并提出消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虽然现代汉语中定语层次的划分有时非常复杂 ,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只要符合语法规范 ,无论多么复杂的限制性或者描写性甚或是限制性加描写的多层定语 ,都不会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5.
歧义现象是英语语言学领域中一个常见的研究话题,但人们往往侧重其作为语言学领域的深度而进行研究,本文想对英语中定语从句、代词指代、句子结构、比较状语从句、名词性—ing短语、前后置修饰语和状语位置等方面的歧义现象作出分析,并提出一些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希望对语言学习者在阅读、写作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附加语可以是经验性、人际性和语篇性的,经验时间附加语通常作为小句环境成分位于句末。句首时间附加语则是一种有标记的词序调整,而这种调整不是任意的。通常来讲,能够移至句首的时间附加语必须是句子附加语,而不是述谓附加语,也不是指向宾语或者依存小句中的时间附加语。句首时间附加语作为有标记主位和已知信息,其语篇功能主要包括时间场景设置、语篇衔接和信息焦点凸显以及信息对比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中,不少语法专著,教材和文章,都论及“定语后置”的问题,有的称之为“后附的形容附加语”,有的称之为“形容语的后置”。近年来,一些语文期刊又比较集中地讨论了这个问题。概言之,或者肯定有后置定语,或者认为此说与古汉语的语言实际不符。应当说明  相似文献   

8.
Larson关于附加语生成方式的观点面临解释汉语事实的困难。补足语、指定语、附加语可以统一处理,三者差异实质在于合并次序不同。补足语最先和核心动词合并,然后与指定语合并,最后才与附加语合并,英语、现代汉语及汉语史的事实可以为这种统一解释提供经验上的证据。现代汉语的动词在列举时就携带的时体特征从基础位置向T渗透;当代标准英语也采用特征渗透的方式;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法语则存在V到T的提升。英语附加语基础位置应该和现代汉语相同,英语附加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构成"镜像"关系,是经过"谓词提升"派生的。英语是屈折语素较为丰富的语言,现代汉语形态贫乏,这方面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英语存在谓词提升而现代汉语不存在谓词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歧义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特殊关系形成的一种常见而复杂的语言现象。从语义学的角度阐释,英语歧义既有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等词义变化而引起的词汇歧义,也有因定语、状语、否定词等引起的语法歧义。一定的语境有助于减少歧义,但当语境不充分时,需要分析语音、上下文、情理等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全句附加语的分布、构成,认为全句附加语是单句、复句、句群的修饰、限制、关联成分,主要由副词、时间词语、介词词组、方位词组等构成,表示时间、处所、排除、语气、依据、条件、对象、关联等意义。分析了一些全句附加语不能移到主语后作状语的3种限制,因而认为全句附加语不能称为“句首状语”,而应该看作一种特殊成分。  相似文献   

11.
英语状语(adjunct)的多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功能语法的角度,英语状语的分类:环境状语,情态状语,连接状语,分别体现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状语与补语有着功能性差别。上述三类状语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它们实现的功能不同;并且某一状语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其意义或功能亦不同。上述三类状语在分类上存在级差问题。在讨论分类级差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了某一类状语,在实际语篇中可以同时实现两种或三种元功能的性质,即,多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2.
关系问题是罗素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不同时期罗素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阐释。罗素将关系视为世界的基本元素。在其理论的不同时期,关系联结的最终对象有所不同,包括项、殊体和共相、事件或性质。罗素坚持关系不可还原,认为关系命题和主谓命题是两类命题,主谓命题里的谓述是一种伪关系。  相似文献   

13.
矿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产权概念的基础上 ,探讨了矿权 (矿产资源产权 )的定义 ,认为矿权是由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以及由该所有权所派生出来的矿业权 (探矿权和采矿权 )组成。对矿权和矿业权作了区分 ,认为矿业权是矿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Halliday和Matthiessen的评论附加语系统,通过Kconcordance检索软件对比分析了自建汉英医学论文语料库中的评论附加语的使用情况。评论附加语使用的共性说明了汉英医学论文共同的语篇特点,而评论附加语使用的差异则反映了汉英医学论文作者不同的文化传统。通过了解评论附加语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语篇,以提高学术语篇分析中的文化意识。本研究也提醒大家,要提高医药学术英语论文撰写的质量和医药学术英语交流的能力,就必须在医药院校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完善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不是一个否定文艺与道德关系的美学家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有直接关联 ,也与朱光潜希望改造社会的愿望有关。但朱光潜对文艺与道德关系的三种解答 ,没有解决文艺与道德的内在联系问题 ,他对文艺与道德特性的区别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16.
句子中动词以外的成分影响到句子情状类型的最终分类。根据组合性原则,情状类型属于句子层面,句子的情状类型可以通过有界/无界的概念获得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思想与表达二分法是著作权制度的理论基石.然而,具体如何划分思想与表达之间的界限是一个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符号学理论对作品中思想与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作品的符号性决定了思想与表达不可分,作品是思想与表达结合的整体.对作品关注的焦点应该从思想与表达之间的区别转变为思想与表达之间的联系.对思想与表达之间关系的不同认知将导致对于作品本质和价值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歧义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论文选取词汇歧义中由同形异义现象引起的歧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分类并区分了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现象;其次介绍了同形异义词的分类,并对各类同形异义词及其可能引起的歧义问题通过举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歧义消解的两种方法:一种通过语境,另一种借助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角度为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的“父子相隐”之“隐”系沉默不言之义,“直”指明辨是非,“直躬”指明辨是非、品行刚正,“直在其中”指有“明辨是非”的成分。告亲的行为具有内在的道德缺陷,这涉及对亲属的伤害与家庭良心的匮乏。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也认为告父并非“虔敬”,这种不虔敬性来自告父行为的自身具有非正义属性。不做不利于自己亲属的举告而知情沉默,道德与法律当予之以谅解或宽容,从而不强制或鼓励以直接伤害亲属来实现社会正义及道德崇高。  相似文献   

20.
大卫.休谟以人性为出发点,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独特伦理视角对道德感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道德的区别不是由理性得来的,而是由道德感得来的。道德感是一种特殊的苦乐感觉,又是以此为基础对某种行为或性格进行责备或赞许的一种情感反应。特别是休谟在对道德区别的重释中,提出的"是"与"应该"的理论,对道德感的本质与起源的论述中,关于道德感与利益、利己与利公、自私与同情的关系等方面独特的伦理见解和理论主张,这些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道德感理论,而且推动了其后的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