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言的乡土小说将幽默与讽刺、荒诞与严肃、夸张与真实相融,其荒诞折射了现实,使现实包蕴在荒诞、真假、虚实当中,将对现实的反映提高到了更高层次的真实,它给读者以深深的震撼,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历史和现实中所具有的荒诞、无意义和混乱。通过这种艺术手法,莫言为我们创造并展现了一个另类的充满苦难的乡土文学世界,同时,幽默的叙事与沉重的悲剧内容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叙事张力,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为民请命的精神,成为莫言写作《天堂蒜薹之歌》的动力,也使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小说从叙述者、《群众日报》上的文章和瞎子张扣的唱词三个角度对蒜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这三个角度分别代表了精英、官方和民间的立场,同时也构成了三个叙述文本。这三个文本分别属于小说叙述文体、新闻文体和政论文体、民间说唱的韵文文体。多种文体被组合在一个叙事结构中,构成一部跨文体的小说。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莫言将西方现代派手法与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交融在一起,使其叙事方法显得错落有致、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3.
《秦腔》采取了一种"乡俗"的叙事策略。从文本时间特性方面看,细说慢写的风格形成了重复、弥散和绵延的日常性时间特征。对人物产生实际影响的,是日暮晨昏、节气变化、寒暑交替,这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但同时作者又采取了两种方法来超越日常时间庸常性的拘囿。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代生成性时间,二是疯癫叙事的手法。  相似文献   

4.
文革之后,壮族小说的叙事方式出现了明显变化:突破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大胆探索"心理时间"叙事;突破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视角,探索使用多元叙事视角;将意识流手法与民族审美习惯相融合,出现了多条叙事线索并存的现象;将象征主义与意识流手法相融合,出现了建立在象征关系上的多重叙事。  相似文献   

5.
结合作品阐述莫言对叙事技巧的使用。莫言对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体现在他对各种叙事角度的灵活运用上;并且他逐步将现代叙事技巧与民族传统结构形式相结合,在叙事上表现出向民间文学复归的趋势。莫言是个有着强烈文体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传奇品质,他通过民间想象具有的奇观化叙事方式营造传奇气氛,文体的寓言化是90年代后莫言小说的突出特征;以此实现他对文学超现世品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死疲劳》出发分析了莫言叙事把中国传统文艺与西方先锋手法相融合,形成莫言独特的东方化叙事文体。本文从《丰乳肥臀》等小说表现了莫言在意义层面上所具有的超越性视角,他的“审丑”与对人类苦难的“冷漠”是他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结果,达到人类与动物同构的高度平等;更重要的是,他在超越人类之后又回归到了对底层弱势群体的关注,形成一种极具包容性的大悲悯。莫言超越的思想基础正是中国的道家文化,这一思想基础形成了莫言作为一个宇宙间的自由生命体建构的狂欢化叙事。  相似文献   

7.
墨白长篇小说是一种迥异于目前商业化叙事的先锋文本。他以探索中国那场荒诞而真实的文革岁月和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一些人精神的匮乏和压抑见长。其魅力主要来自主题意蕴上对历史荒诞与人性沉落的尖锐刺痛感的把握 ,以及文本形式上以神秘与独白呓语为特征的梦幻式结构和诗性叙述  相似文献   

8.
时间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文学的发展深受时间观流变的影响。当代西方文学作品里出现了大量常规逻辑不可能出现的时间构架和意象,产生了循环叙事手法、意识流写作手法及死亡叙事等不同文学叙事手法。其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时间发展直线与圆的统一,时间感受主体与客观的统一,死亡与永恒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现代讽刺大师,散文诗《野草》中的讽刺艺术由于其真实的讽刺生命,经过"特别一提"的讽刺手法,表现出"旨微而语婉"的讽刺美。《野草》的讽刺渊源起于鲁迅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主旨,以及批判对象的滑稽荒诞,是鲁迅外冷内热的人格投影。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小说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历史观",实践了一种解构的叙事策略。在他的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已非线性式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而演化了虚构故事的背景;以往所彰显出来的王者视野与庄重风格解构成了民间视角与轻佻叙事;近乎"神化"的英雄被拉下神坛,转而由流淌着自然人性的草莽、土匪等人取代。通过以上解构策略,莫言的历史小说实现了历史的祛伪目的,形成了新时期以来历史存真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杜攀 《山西老年》2012,(9):25-25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个国家的语言。季老一生坎坷,特别是"文革"期间,住牛棚、挨批斗、强劳动,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残酷迫害。季老却以苦作乐,自我解嘲。他说"像十年浩劫这样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的——我但愿它也绝后。我居然躬逢其盛,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得不感谢苍天对我的垂青、加佑。想找这样的机会,真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我不但赶上这个时机,而且能住进大院(牛棚),有人日夜守护,使我得到绝对的安全。”季老以调侃的态度看待“文革”,何等洒脱!  相似文献   

12.
莫言笔下的高密世界既具有浓烈的色彩,又充满奇幻的声音。莫言主要从现实与想象两个不同维度建构高密世界的色彩与声音。以红色为主体,以绿、白、黑、紫、黄等为辅的色彩谱系组成了莫言笔下的色彩高密。虚实结合、主客交融是莫言色彩修辞的主要方式。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主要来自自然物象、民间音乐和人为声响。色彩与声音在制造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具有建构文本的叙事功能。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常常超越其本身的视觉效应,具有深化主题、塑造人物、渲染环境的叙事功能。莫言早期小说中的声音多用来表现人物心理、渲染环境氛围、增强语言表现力,后期则已明显超越外在表情达意的符号功能而具有内在结构文本的叙事功能。从初期对声音与色彩的并重,到后来更多关注声音,体现了莫言对声音叙事功能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遭到错误批判。1966年“文革”开始后,彭德怀被关押在北京卫戍区里,不断接受批判和批斗。因长期的铁窗生活和无情折磨,1973年春,彭德怀患上了直肠癌。铁汉一般的彭德怀终于被林彪、“四人帮”整垮了。他每天很少进食,大便出血,身体完全虚脱。由于癌细胞不断扩散,他疼痛难忍,躺在牢房的木床上,不断地发出痛苦的叫声。  相似文献   

14.
魔幻现实主义是莫言与拉什迪作品的显著特色之一.莫言与拉什迪对文学想象力与现实之间关系看法相似:他们主张以夸张荒诞的想象力同现实世界的冷漠与残酷分庭抵对.虽然作品风格相同,二者在不同读者群中的反映截然不同,作家本人与作品的命运也迥异.文章试从莫言与拉什迪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入手,对比二者成功的一些共同因素,同时分析莫言与拉什迪作品风格相似、读者反映与作品命运却大相径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品特的《升降机》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出品特剧作的独特个性:游走在现实主义与荒诞派戏剧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形态——荒诞现实主义戏剧。从主题看,品特不仅表达了荒诞派戏剧所揭示的社会现实的荒诞性,而且还概括了更丰富和更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表现手法看,荒诞派戏剧是荒诞手法与荒诞主题的完美结合,具有形而上的哲理性,而品特的戏剧则是以现实主义手法传达社会人生体验中的荒诞感,具有"可以认识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提到《白狗秋千架》,相关研究者知道这是莫言受《雪国》影响而创作出的短篇小说,却很少有人重视白狗意象在莫言小说动物意象的转折点处所承担的重要作用。白狗意象是莫言小说动物叙事的一个新起点,之后才有《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作品对于动物意象的扩展,甚至以动物指代人类进入小说故事、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了莫言文学的魔幻主义。在动物意象的创作上,秋田犬的启示意义固然不可忽视,但也不能否认莫言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是莫言的动物叙事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学来源,是莫言文学动物叙事的特色。基于川端康成的影响,白狗和秋田犬的意象关联作为其切入口,展示了莫言文学中动物意象从神秘性到魔幻性再到批判性这一流变的具体过程,同时也为解读莫言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的前期与主导模式,是以"伤痕"、"反思"、"知青"小说为代表的族群性苦难叙事与悲剧模式。《黄金时代》则不同,它更多汲取了鲁迅《故事新编》所开启的狂欢传统的营养,突出表现为个人化的身体叙事和荒诞的悲喜剧模式。小说以看似乖张、非理性的狂欢化形式,寄寓了高度理性的历史与人性反思的内涵,开"另类"风气之先,堪为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油滑的开端"。  相似文献   

18.
莫言新作<蛙>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切人点,以"姑姑"这一传奇人物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书写了中国近代生育史的风云变幻.形式上,莫言再创新意,将<蛙>分作五部分,前四部分采用书信体小说叙事,最后以话剧形式升华.小说深刻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荒诞、人性的可悲与可叹,再次呈现出莫言小说一贯蕴含的救赎情怀与对现实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他的小说的叙述充满怪诞现实主义色彩,以怪诞的方式叙述了现代社会现象,在荒诞性原则下建立起虚构话语世界,与制度化的生存世界之间形成鲜明对照。荒诞性的场景和民间的怪诞场景表现了小说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