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夷坚志》入冥梦故事的书写模式及其通灵方式,直接透视出宋代通灵文化的理论程式。《夷坚志》中祈梦与托梦过程都被附着对神灵的敬畏色彩,释梦无规则或梦不应验无不透露出神灵的人格化特征,洪迈转述传闻的梦故事当是宋人通灵意识的真实写照。宋人期许沟通神灵来实现自己梦想的功利心态,不仅体现着宋代儒家伦理教化的主旨,并且凸显出宋代民间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以及他们对变幻时局下多元社会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2.
康武刚  李碧虹 《社科纵横》2013,(10):129-134
通过研究安徽现存古代地方志、宋人文集中收集的材料,考察宋代安徽州县官学的选址、经费筹措、师资力量与教学、内部建筑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宋代安徽地区的州县官学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发展原因。  相似文献   

3.
宋代,李白、杜甫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人开始对他们的诗文集进行广泛的搜辑、整理和编缀,表现出了对他们的高度尊崇.宋代唐集序跋,向我们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文献资料,对研究李、杜集在宋代的搜集补缀及宋人对李、杜的尊崇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台湾学者昌彼得等编撰的《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自七十年代出版以来,几已成为宋史研究者案头工具书,所收罗的宋人达二万二千人,这对了解宋人和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大方便。但限于搜罗资料范围,其所漏收的宋人尚多,自不在言;而所撰小传,也出现不少差错或遗漏。为此,四川大学古籍所李国玲又编撰了《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增补宋人达一万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索引》之不足。然诚如《补编序》作者曾枣庄所说:“无错不成书”。《补编》大都以方志为取资之源,其间错漏不少。本文作者在运用上二种工具书过程中,陆续作了订误补正。限于文章篇幅,兹先选录出其中一部分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5.
宋代饶阳李氏家族以共财和家法而为时人称道,在北宋前期即被视为能够保守门阀的代表性宰相家族。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李氏家族进行了一些剖析。在宋代社会条件下,官僚家族的共财被认为是世所难及的事情。共财之难在于管理,李氏家族在财产管理方面颇有自己的特点。数代同居的李氏家族,设有专门的仓库。财产入库之后,各种消费则有详细的规矩,并形成成文的财产管理法规。在李氏家法和家风的作用下,李氏家族在较好地处理内部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时外部关系的处理。两方面社会关系的处理,对李氏家族的门阀维持和家族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宋代官僚家族大都重视同族之间的共财,并借助其财产关系进行家法和家风的建设。这种努力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官僚家族门阀的维持。  相似文献   

6.
常春 《唐都学刊》2010,26(3):30-33
唐代、宋代的书法观念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书法观念的典型代表,二者之间又有颇为明显的异同之处。正如常人所说的"唐书法"就是说唐代书法对于字体规范、风格法度有着严密的内在要求,其实由于科举进仕的需要以及宋人文化素养的普通提升,宋代文人对"法"也有着自觉地遵循。同时,在宋代还大量出现了"游与艺"、"以书为乐"等更为轻松的书法观念。  相似文献   

7.
宫云维 《浙江学刊》2002,(5):185-189
宋人笔记中的科举史料包括唐、五代和宋代两部分 ,两相比较 ,有关宋代的科举史料要比前者更加丰富、全面。从史料来源看 ,前者主要来源于唐五代人旧籍、金石遗物等。后者则主要来源于作者的履历见闻 ,父兄师友相与谈说等。二者都有重复记载的现象 ,但都对有关史料进行了辨证。  相似文献   

8.
程海伦 《浙江学刊》2023,(1):191-199
宋代文学中的边界书写主要集中在燕山、白沟、淮河、长江这四个核心意象之上,并形成了“界分南北”的表述模式。如何描绘、阐释疆界问题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是宋人边界书写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燕山区隔华夷性质的强调,源自北宋士人对华夏疆域理想范围的体认,也是其表达对边界现状之不满的婉曲方式。至南宋,淮河所造成的中原成为外国、南北相互隔绝的状态令士人感慨系之,并引发了他们对于天意的质疑。白沟这一宋辽旧边也在南宋士人对北宋对外政策的反思与以昔鉴今的现实考量中,被赋予了负面的形象色彩。宋蒙对峙时期,长江书写则寄托着士人对于华夷秩序坚守与疑惑并存的复杂情感。要之,边界书写典型地体现出宋人在面对华夷空间南北两分的天下格局时特殊的心理感受与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胡珺 《社科纵横》2008,23(2):119-120
本文从宋代发达的经济状况、繁荣的都市文化背景.隋唐五代词的兴起,宋人向内收敛、追求个体情致的细腻表现的创作心态,以及词与音乐的密切融汇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宋词以情致缠绵、委婉幽约的婉约风格为本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文的家法族现大约形成于唐代。自唐以降,家法族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也随着其载体谱牒的制订而演变。作者梳理了一千多年来家法族规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家法族规从形成到发展、转型、兴盛以至衰落的全过程,探讨了家法族现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两宋时期私家园林别业发展兴盛,不仅拓展了宋人身心游憩的空间,也成为文学活动的重要场域,对宋代文学风貌的生成具有深刻影响。南宋杭州张镃南湖别业作为迄今保存资料最完整的宋代园林,规模庞大,造物精致,功能齐备,集中展现了宋人以园林别业为中心的丰富多样的休闲雅集活动,并在与园主张镃及当时文人士大夫发生密切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和文学创作,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丰富时代蕴涵与独特美学意味的文化场域和文学空间。以"园林"为核心空间意象的诗文创作,其走向精细和日常化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宋代诗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具有独特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代文学精神与理学最基本的一致和相类就是文道合一和尚理轻情。道代表了宋代士人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和自我人格的确认 ;而推崇理性则是宋人在把握世界方式上对唐人的最大超越 ,它们显示了社会向近代发展、自然科学日益发达形势下文化的成熟和嬗变 ,无疑属于一种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和问题。由于此两点原因 ,宋代的文学精神便呈现出与前代明显不同的风貌与特色  相似文献   

13.
赵晓岚 《唐都学刊》2003,19(3):46-50
姜夔的《续书谱》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薄唐人法度而尚魏晋之风,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辅的切实简明、深契事理而又灵动辩证的理论,在宋代书论史上承上启下,真正树立起"宋人尚意"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左福生  陈忻 《浙江学刊》2015,(2):113-122
宋代石刻与文学的关系密切,石刻诗所占比重尤为突出。刻诗者包括朝中宰臣、地方官员和普通文士,他们或自刻己诗或选他人诗篇铭石,所涉及的作者既有往代诗人,也大量刊刻宋人诗篇,总体上以历代名家名篇为主体。所选作品根据刻诗者所需,除单篇作品外,有个人全部诗篇、阶段性诗篇、组诗、唱和诗、汇刻诗等多种内容,形成大小规模不等的石刻形态,个别诗人作品还出现多次刻石的重刻现象。宋人刻诗选诗有特定的依据和标准,即考虑诗人因素,也关注作品质量,一般会受地缘、人际、审美等诸因素影响而决定其取舍。  相似文献   

15.
党晟 《唐都学刊》2010,26(1):64-67
存世的历史文献大都将曾仕南唐的著名画家董源载入宋代画史,但对其事迹的记述却极其简略。因此,关于董源的生卒年及其是否入宋任职等问题,就成了学术界颇费猜测的疑团。通过解读宋人著述中的相关史料,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比较明确的回答,并勾画出董源生平的大致梗概。  相似文献   

16.
河北地区北宋早期墓葬发现较少,主要为简单砖室墓和土洞墓,自中期始发现的宋墓逐渐增多,出现仿木结构砖室墓,此外还有土洞墓、石室墓和竖穴土坑墓。北宋晚期仿木结构砖室墓更为流行,墓内饰有砖雕和彩绘,展示墓主生前的日常生活场景。河北地区宋代墓葬中的随葬品鲜少,主要为瓷碗、瓷壶、瓷瓶、瓷碟及瓷枕等生活用器,俑类明器鲜少发现,这可能与纸质明器的流行有关,也反映了宋人的丧葬观念与鬼神观念。从埋葬方式看,有单人葬,但大多数墓葬都采用夫妇二人或三人合葬的形式,也有的墓葬采用了火葬的形式,可能是受到了佛教以及契丹等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旭阳 《学术交流》2023,(11):171-182
在宋人所编选的宋代诗集中,从《九僧集》到《江湖风月集》,诗僧群体的作品占据了其中的重要地位。北宋陈充编选的《九僧诗》,展现了诗僧交往群体之广以及其与中上层士大夫群体的交往之密切,并且这种诗僧群体与文人群体间密切的交往关系也是《九僧诗》得以形成的原因之一。而随着从北宋向南宋的过渡,诗僧群体交往的主体也演变为中下层文人群体。就宋代而言,禅宗对诗学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晚唐体的出现与发展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诗僧诗集的编选与出版上。此外,宋代的诗僧诗集还反映了中日两国僧人的交流与诗集的保存。  相似文献   

18.
建构经典诗人形象是宋代诗话的中心议题之一,意在确立堪与唐诗分庭抗礼的宋诗面目,总结行之有效的宋诗路径。然而,因党争立场与个体经验的差异,熙宁派与元祐派虽偶有共谋,但话语权的博弈仍是主轴,由是形成各自的理论场。从主流观念来看,宋人扬升杜甫与陶渊明而贬低李白,对韩愈则始终褒贬并存。同时,熙宁派与元祐派就王安石晚年诗作罕见地达成了共识,而对苏轼颇有微词,并力图调适黄庭坚的诗坛地位。通过分析前代偶像与当世名家形象建构的不同路径,既能细致梳理宋代诗话的内在冲突与自我实现,又能完善认知经典诗人的坐标系。这对深刻认识文学与政治的互为性,以及深彻勾勒宋代文学史的嬗变轨迹,均有实证性模型的样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诗歌创作的"用典"和注家解读的"注典",共同构成了诗歌接受的两个维度.其中,"注典"带有接受者鲜明的时代风貌和个人烙印.宋人对杜甫极为推崇,注者迭出,大量援引《世说新语》典故.在迄今保留的五种杜诗注本全帙中,有关《世说新语》的"注典"可分为准确阐释、正误两可和明显误注三种情况,且后两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宋人诗注征引《世说新语》,不仅体现了宋人对杜诗素材的认识、为《世说新语》的传播增添了辅助性渠道,而且部分保存了《世说新语》在抄本时代的早期形态,从而在文学史、传播史和书籍史三个层面上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析宋代宗教对旅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05,21(1):128-131
宗教与旅游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们构成了中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宗教的介入而使宋代旅游异彩纷呈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宽松的宋代 ,宗教在旅游中充当着特殊角色 ,其文化传播功能对今天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