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承载力是评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之一,也是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生态承载力概念及其内涵的演变过程,评述了常用的评价方法及其指标要素,总结了各评价方法及指标选择的优缺点.最后探讨了目前生态承载力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对厘清生态承载力概念及推动评...  相似文献   

2.
孟楠 《城市》2018,(8):70-79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遭到破坏必然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其指导城市建设,关系人民的福祉与民族的未来.笔者综合考虑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生态文明建设特点,从经济发展、 资源能耗效率、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计算结果,找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以评价结果为基础,给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综合承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城市发展反过来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状况,两者相互作用.笔者结合绿色城镇化内涵和要求对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由经济、资源及环境三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存在客观阀值区间,可利用各承载力阀值区间作为评价标准,用状态指数评价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限制因素,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欧阳旻 《职业时空》2012,(11):45-46,50
从生态位的角度看,属于生态位占有能力、适应能力和提升能力三个层次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包括11个模块57个指标,构成了生态位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现有生态本底评价方法仅针对现状、无法定量分析建设行为与建成后生态状况关联度的事实,构建密集建设区生态状况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对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本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逻辑如下:通过对既定空间形态下的典型建成空间进行生态功能评价,获得相应建设模式的生态状况代表性数据,将之赋予同类型规划用地,获得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模拟图。该方法操作的关键有三:一、理清建设管控指标与建成环境空间形态的关系,提炼典型空间形态;二、确立密集建设环境的生态本底评价指标体系;三、构建生态本底评分操作规则。研究以成都为例,基于卫星影像和实地情况,归纳了基于建设分区管控体系的10类典型空间形态;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层典型抽样调查,评定不同空间形态的生态本底质量状况阈值,并将之赋予各个地块,生成中心城区生态本底状况模拟图。实证表明:该方法能从整体层面判断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状况;也可依托控规模拟规划建设方案的未来生态本底状况发现生态空间构建和建设控制的生态关键,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秦树忠 《职业时空》2012,(9):107-108,110
以多元多维评价理念为指导,即自评与他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涉及化学内容的文献资料查询例说了化学探究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并结合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了化学探究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建立了佛山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00~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且增幅越来越快;佛山市土地利用各分效益也都呈增长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幅最大,社会效益增幅居中,生态效益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8.
叶佩华 《职业时空》2012,(6):104-105
针对当前开放式实验教学评价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实验教学评价方法,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理论依据,并对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李敏 《职业》2012,(27)
本文列举了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对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性评价模式的指标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0.
陈圣鑫 《职业》2013,(17):35-36
现行学生学业评价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较为片面、评价方式比较单调、评价功能不强、评价层次较低、评价时机不够及时等问题,这也是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一体化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要进行多元、动态、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使“教学评价”真正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为主。要改进民办本科类大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形成性评价,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达到民办本科类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敏 《职业》2012,(Z1):41-42
本文列举了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对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性评价模式的指标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3.
程华  李可敬 《职业》2016,(6):29-31
针对一体化课堂教学实施中,传统评价方式遭遇评价内容偏离工作任务、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忽视培养过程等问题.本文提出一体化课堂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应从评价内容围绕工作过程和内容开展、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以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评价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显著地提高了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4.
赵培红 《城市》2012,(9):24-28
"十五"以来,我国城镇化高速推进,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为6.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型国家行列。与之相伴,城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城市承载力研究显得重要而迫切。一、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承载力研究的回顾国内外学者围绕承载力概念的内涵演进、城市承载力及其分要素内涵、评价方法、城市群承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我们进行城市承载力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金堂  王丽 《职业》2015,(6):60-61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专门技能型人才。然而,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忽略了“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的根本目的,轻视了评价对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影响力。现行的评价模式大多采用终结性的、简单的考试方式,评价给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提供的是不尽科学的简单结论。为此,不断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建立基于过程化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过程评价的重要意义、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建立过程化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刘颖  路立  张良 《城市》2011,(1):56-58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对规划区土地特定用途适宜性的综合分析,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生态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进行综合分类定级,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的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提出建议,为空间管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他人负面或消极评价的担忧与恐惧称为负面评价恐惧,对他人正面或积极评价的担忧与恐惧则称为正面评价恐惧。这两种恐惧统称为评价恐惧。本文从内涵、理论解释、测量、相关研究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近十五年有关评价恐惧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8.
毕永利 《职业》2013,(36):74-75
本文分析了现行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成绩检查与评价体系的弊端,从评价目标、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三方面对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检查与评价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城融合是相对于产城分离的产城关系模式,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新型产城关系,当前,对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情况不能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新阶段指导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笔者在梳理产城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从工业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产城关系3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个目标层、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突出了以人为本、 创新驱动、 生态文明理念在产城融合评价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驱动下产城关系的"新"特点,对各地区编制产城融合发展规划、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评价素养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评价素养研究方兴未艾,但对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仍属空白。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评价素养能力较低,教龄和课程经历对评价素养无显著性影响;评价实践存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课堂评价效果不佳、评价过程静态化问题,但能较好地利用评价结果,并与调查问卷发现形成了三角验证。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评估素养的发展并提供充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