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脑血栓形成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主干以及皮质支由于血管的管腔狭窄以及闭塞,导致血栓的产生,从而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症状,病情恶化的患者甚至在脑局部供血区出现血流中断,导致继发软化坏死[1]。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35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除了血液粘稠凝聚外,更为重要的是血管自身的病变。一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它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因素;二是血管痉挛,高血压可以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可以加速脂类物质、l血小板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血栓,同时内皮损伤可以造成血管痉挛;三是动脉粥样硬化;四是微小血管损伤。这些都  相似文献   

3.
1概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病理损伤。尽管目前使用药物预防已经显著延缓和改善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但是在全球的工业化国家范围内,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依然是致残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美国前三位死亡原因中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二者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终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内膜的疾病。各种脂质和血液有形成份在血管壁沉积(粥样斑块),伴有典型的局限增厚和纤维增生(纤维斑块),同时可以出现复合损伤,包括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管腔狭窄、管腔壁进行性变薄和室壁瘤膨出等。2动脉硬…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11,(4):68-68
冠心病是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作用下,人体血管的内皮功能就会发生变化.导致血管内膜增生、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变形增殖.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变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血管内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血。患者会有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如不积极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加重,当动脉狭窄达到一定程度时,如狭窄程度超过50%,会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长期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肌力丧失.心室产生重构.从而发生心力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生主要是由血液的黏稠凝聚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血管自身病变两方面原因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引起,这些原因造成了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或者中断。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的发病是血液与血管双重病变的结果。血液病变主要是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使血液变得粘稠,容易在血管中积聚,同时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容易使脂类物质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使冠状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通过对修饰脂蛋白受体的大量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血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是AS的发病机理,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实验均证实,以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沉着,形成病灶及纤维增生使管壁变硬为特征的AS与血管中某些金属元素的水平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铜缺乏会导致高胆固  相似文献   

8.
《新天地》2012,(3):53
资料表明,近70%的脑出血患者发生在右脑半球,因人们习惯于使用右手,从而使大脑左半球得到锻炼,因而容易使大脑右半球脑血管壁变得脆弱,所以,右脑半球比左脑半球血管发生出血、缺血、栓塞的可能性要大。由此可见,活动双手指具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内皮源性舒血管因子被证实为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随后NO参与血管生物学功能的作用逐渐被阐明。大量实验证实,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诸多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都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NO的释放,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也伴随着NO的产生减少或其利用率降低,NO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就NO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应用NO供体或提高NO的利用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的发病是血液与血管双重病变的结果。血液病变主要是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等使血液变得黏稠,容易在血管中积聚,同时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容易使脂类物质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血管变得狭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血管的病变主要存在四个病理环节,一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生活宝典     
常吃快餐须知快餐食品如汉堡包、热狗、炸鸡等,多偏重于肉食。这些食物本身的胆固醇含量甚高,如一个105克的汉堡包便含有30毫克胆固醇;而一只重154克的快餐鸡腿,更含有多达103毫克的胆固醇。人体血液的胆固醇如果过高,就会沉淀在血管壁,使血管壁变得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至血压升高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与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56例老年糖尿病与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均空腹测定血糖,血脂和血流变学及彩超下肢动脉检查。结果①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TC,TG,V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②血流变学改变,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超声显示动脉血管壁回声欠均匀,内中膜增厚,可有多支血管斑块形成及不同程度狭窄。结论脂代谢和血流变异常可能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病变之一,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能及早准确的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为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斑由表及里显危害斑是指皮肤上出现的黑色素斑块。大部分人50岁后开始长斑,年龄越大,斑块越明显,近年发现长斑越来越年轻化,斑不疼不痒的,很多人对斑熟视无睹,特别是男性更不关心,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解剖发现,斑不只长在人体皮肤上,人的内脏也长斑,只是常人没看见而已。若斑长在大脑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就应运而生了;斑聚集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纤维性病变,引起高血压、动脉硬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又可引起胆石症,所以危害很大。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饮食疗法,以低脂低糖食物为主,无效时可适当加用一些降脂药物。调脂药物的正确应用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中医无此病名,但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应用适当中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脂血症的相关指标。我们运用《医学心悟》中瓜蒌贝母散治疗高脂血症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动脉血管系统的血管壁、血液以及动脉血管周围组织的生理物性出发,建立了脉搏波波形特征的数学表达式,从物理学以及数学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脉搏波波形的特征随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改变血管的杨氏模量,血液的粘度以及血管半径参数后发现所得的脉搏图与能较好的反映生理信息,本文所得到的结果为脉搏波的波形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临床上利用脉搏波的传播特性来分析和诊断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美国GE-VIVID7、PHILIP-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2例糖尿病患者与32例对照组患者下肢血管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腹泻也可诱发心肌梗塞,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为什么腹泻会导致心肌梗塞呢?这是因为急性胃肠炎、细菌及病毒性肠炎等引起的腹泻,极易造成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与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密切相关的电解质也会大量丢失,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动迟缓。同时,腹泻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还会促使血管发生痉挛,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氧自由基致脂质过氧化作用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有氧运动预防、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理之一是有效地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损害的能力、避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11,(27):110-110
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程从内皮细胞损伤、血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开始,发展到血管腔狭窄、血管阻塞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冠心病的防治应该从早期开始并且坚持整个病程,才能够有效控制冠心病的进展。这就是全面防治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魏立 《百姓生活》2014,(8):78-78
“糖尿病患者有了小伤口,千万不能随意使用创可贴。”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提醒说。他指出,因为糖尿病的影响,尤其是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时,一些小创日可能长时间不愈合。若是随意贴个创可贴,创可贴糊在伤口上,会造成局部温度增高,患处由于温度升高不透气,很容易出现细菌繁殖现象,这样患处就更不容易好了。李全民说,尤其在出现了足部损伤时,创可贴危险更大。由于糖尿病患者常有下肢中小动脉的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引起的缺血,血循环不畅,不利于新鲜的肉芽生长.再加上患者富于糖分的伤口,也更容易孳生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