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本斋1901年生于河北省献县一个回族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家乡河间、献县一带发动回民同胞,组织了“回民教导队”,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1938年率部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时,马本斋表示:“我决心为回族解放  相似文献   

2.
从回族学的回顾谈当前回族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回族族民教育进行探讨,就现在回族居住格局的变化对回民从聚居区走向散居形成的回族学研究提出新的问题,认为要形成一门专门的“回族学”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起点不是等待,而在足下。  相似文献   

3.
“留东清真教育会”三位四川籍会员事略马彦虎“留东清真教育会”是回族近现代新文化运动中成立最早的文化教育团体之一,其宗旨是开展和普及新式回民教育,提高回民文化素质,以振兴回回民族。该会是来自中国14个省的36名留日回族学生干1907年在日本发起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新式回民教育在回族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文中论述了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包括回族知识分子、回族群众、社会名人眼中的新式回民教育,回族知识分子和社会名人积极倡导新式回民教育并为之努力奋斗,而回族群众从最初坚决排斥到逐步认可、接受,这反映出新式回民教育在这一历史时期较好地处理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实现本民族文化更新的同时,努力学习先进文化,从而为谋求本民族自身的发展所作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5.
台湾白奇郭回族及其与大陆祖家的交往郭志超台湾自奇郭氏回族的祖家在福建省惠安县百崎乡。1982年成立的百崎回族乡是福建省唯一的回族民族乡,现有人口12000多人,其中回民有9000多人,系郭姓。据《郭氏族谱》,郭姓回民将自奇(或称“百奇”、“白崎”、“...  相似文献   

6.
东干族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穆斯林民族之一。“东干”是俄罗斯文献及突厥语文献中对中亚回族的称谓,而他们自己则自称“回民”、“中原人”。“东干”显然是他称。19世纪下半叶,有三批回族人在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先后移居到中亚,迄今总人口约10万人,人口数在前苏联120多个民族中倒数第六位。他们多以从事农业为主,兼做小本生意或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2,(17):68
<正>8月19日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节日——开斋节。当日,湖南省广大穆斯林群众来到各地清真寺互道色兰,聆听阿訇讲卧尔兹,并参加隆重的节日会礼,品尝特色糖粥和油香。在邵阳,节日当天,各回民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纷纷赶往各地清真寺。大家互相问候,互相祝贺,一派欢乐景象。该市大部分清真寺里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爱国爱教的回民群众在感赞真主的同时,更加感谢党和政府,给了回族群众这么好的宗教信仰自由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素有“小麦加”——临夏(即河州)和兰州市“金城关”这类回民集聚的地方,从而使这里的回族人更具地方性的民族特征.这其中的特色之一便是他们所经营的“小吃”了.本来往昔城市回民的经济状况,就是以当时北方流传的一句俗语作为生动写照的:“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然而在这种共性中,甘肃回民的饮食业却更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多彩特色.兰州的“清汤牛肉面”以它的一清二白三红四黄五绿的独特风味,不仅占领西北地区饮食业“小吃”阵地,而且打向了广州,“走向了世界”.这就是以兰州回民马保子的首创而誉传四方的(见封二图1、2).显然伊斯兰教的信仰,牛羊肉作为主食之(图5),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回族小吃的主干食品,“手抓”肉是其一;而在兰州俗称“烂着香”的“羊杂碎”(下水)也吸引着相当一群好吃者(见图6、4).来自新疆、中亚的“烤羊肉”(羊肉串)自然又为甘肃回民小吃业增加了收益颇佳的品种(图6).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开始,回族上层人士马福祥、马鸿逵等在宁夏兴办新式回民学校,先后创办了“蒙回师范学校”、“宁夏中阿学校”、“宁夏河东中阿师范”、“云亭国民中心学校”等几十所回民新式学校,成立了“云亭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伊斯兰人才。  相似文献   

10.
马邻翼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倡导新式回族教育的先驱。他和童琮、王宽等回族有识之士冲破以往经堂教育读经不读书的旧习,革新旧的教育制度。他创建的偕进小学与童琮创办的穆原学堂、回文师范学堂等为我国第一批新式回民学校。新式回民学校推动和普及了回族初等、中等教育,提高了回民素质,促进了回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8月19日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节日——开斋节。当日,湖南省广大穆斯林群众来到各地清真寺互道色兰,聆听阿訇讲卧尔兹,并参加隆重的节日会礼,品尝特色糖粥和油香。在邵阳,节日当天,各回民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纷纷赶往各地清真寺。大家互相问候,互相祝贺,一派欢乐景象。该市大部分清真寺里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爱国爱教的回民群众在感赞真主的同时,更加感谢党和政府,给了回族群众这么好的宗教信仰自由的生活环境。在岳阳,该市伊协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等单位应邀参加,与大家欢度节日,向广大穆斯林群众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历次西北回民起义规模巨大、影响广泛,回民起义是回族历史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起义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回民起义史的研究,就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尤其是自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民起义资料丛刊》出版后,“回民起义”成为史学领域研讨的热门,陆续出现一些颇有见地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明末农民大起义中绰号“老回回”的马守应,是杰出的回族农民起义领袖,在回族人民反压迫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对明代后期的回民起义,特别是关于马守应的战斗活动,作一简略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正> 古城常德是一个汉、回、维等民族杂居的城市,一九四九年六月,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这里的回族进步青年奋起抗争,投身革命,创建了湘西第一个少数民族党组织——中共常德回民支部。这个支部是在进步组织“回民青年读书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九四八  相似文献   

15.
听说老山前线有个“回民阵地”,战士们怎样生活,战斗?盛夏的一个清晨,我们踏着羊肠小道,穿过一片密林,来到了前沿。一个不到八十平方米的小山包,背靠高耸入云的悬崖陡壁。左前方不到五十米就是越军阵地,右边是一片布满越军地雷的芭蕉林。这就是闻名的某部二连的“回民阵地”。这里距越军最近,也最危险。战士们形容说:“越南小鬼子打呼噜,我们都听得见。”这个阵地本来不属于他们守卫,但部队接防后,“回民班”战士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和请战书。战斗动员会上,回族战士端起了鸡血酒,立下了铮铮誓言:“人在阵地在!”我们问起了“回民阵地”的由来。年仅19岁、被大伙称为“小灵通”的战士古怀方风趣  相似文献   

16.
<正> 回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地域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回族居住,自元代以来就有“回回民族遍天下”的俗称。回族迁居湖南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邵阳地区是湖南回族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人口占全省回民总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在团结抗日的目标条件下,群众团体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动员和组织的重要形式。在众多回族抗日群众团体中,成立于1938年的中国回民救国协会是影响深远的回族群众团体,为了更好地动员和团结各民族,1940年在延安成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抗日群众团体—延安回民救国协会,同年还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陕甘宁分会。通过对延安回民救国协会的观察和研究,以及对回族基层干部的关注,可以了解到回族基层干部主要是中共中央基层组织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本文以金浪白和马文良为例,研究他们的经历、参加中国革命的契机,以及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回族政策中的作用。此外,通过对其他回族干部来源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选拔录用回族干部,并与鄂豫皖根据地选拔与录用干部方式的加以比较,探讨回族干部选拔录取方式的特点,提出有关回族妇女干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离开我们整整三十五个年头了,三十五年来,人们一直在怀念着他。我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九○二年二月,他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里,从小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家乡组织成立了“回民义勇队”,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一九三九年,这支队伍在党  相似文献   

19.
云南回民,僻处祖国边陲,虽经六七百年的光辉历史,但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各方面发展较慢。再经清丙辰之惨祸,回民人口濒临绝境,房舍农田被官绅霸占,穆斯林流离颠沛,横遭歧视,过着悲惨生活。民国元年(1912)建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在“临时约法”上规定,人民有信教自由、言论自由,结社集会自由。孙中山说:“……三民主义首在解放国内之民族一律平等,回族在中国历史所受压迫最甚,痛苦最多……。”云南广大回民,在革命潮流的驱动下,要求增强民族团结,而发展经济,振兴文化,也就成为回族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爰于清末一些回族元老、回族爱国军将、高级知识分子及部分造诣较深的伊斯兰教长之灼见,按照“留东清真教育会” (光绪三十二年即1907年在日本江户川亭成  相似文献   

20.
自清朝建立至其覆亡期间,连续爆发了多次回民起义。西北回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但一个重要而长期被学界忽视的原因是西北回族人口的变迁轨迹。西北回族人口的壮大、迁徙及其集居格局的变迁过程,充满着民族歧视、压迫与剥削,这为大规模回民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准确认识西北回族人口变迁轨迹与清代回民起义之关系,无疑会对今天的西北民族关系之良好传承与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