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土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而土地流转价格又是影响土地流转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湖北省71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应用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年龄对土地流转价格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流转面积和流转期限对土地流转价格有显著正向影响,银行的金融支持对土地流转价格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徐州市农民自发进行了一系列克服家庭分散经营的土地流转创新实践。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模式进行剖析,指出存在缺少有效的政策扶持、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工业化、城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农民迫切需要对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流转.针对这一新情况,山东诸城市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实现了土地产出的高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支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也有利于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参与第二、三产业的生产,并逐步完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但由于土地制度不完善以及现阶段发展现实的束缚,我国目前土地流转的规模较小,流转进程较慢,农地的有效需求小于供给,不少地区甚  相似文献   

5.
正一、内蒙古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国家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出台针对农村的各种优惠政策,这也是农村土地流转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南方比较发达的省市土地流转开展的比较好而且初具规模。但是在内蒙古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才刚刚起步,无论土地流转的规模、土地流转形式还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最后保障。土地问题仍然是当前南充农村的核心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承包”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土地的合理流转变成了当前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一个重大课题,深刻认识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建立土地流转的新机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7.
谷彬 《统计研究》2017,(1):102-107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有序流转,需要全面、综合、系统的评估.本文构建了土地流转指标体系,对区域土地流转状况与关联要素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并不充分,土地流转面积、参与农户比例有限,农业兼营特征明显,一些因素对土地流转存在阻碍作用.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可以从欠发达地区切入,这些地区对于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契合度与互补性更高,更容易形成共识与合力,改革推进会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市县的调查,分析了土地流转的方式和经营形式,各地进行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果,土地流转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对合理引导土地流转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是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经国土资源部批准。2002年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确定江油市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城市。笔者的调查及分析表明,该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流转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步骤,李克强总理曾在201 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南溪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留待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成为明显的趋势.但这个过程还受到很多因素特别是农牧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非农收入少,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低,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在一些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地区,由于非农收入的显著增长,农牧业收入比重迅速下降,对农牧民变得无足轻重,土地流转的意愿变得多样化.阿巴嘎旗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北部,2012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173.3万头只,城镇化率56%.  相似文献   

12.
四川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可把财产权的制度设计和财产有效赋予农民作为制度创新的主攻方向,努力实践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 2014年9月29日,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3.
栾江等 《统计研究》2021,38(8):96-110
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下,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否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是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使用全国25省(自治区、直辖市)180个村的固定观察点数据,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两个层面,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土地经营 权流转(包括土地转入和土地转出)在平均意义上显著促进了农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随收入分位点的提高而上升,这说明土地经营权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进一步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放弃过多观测特征后估计发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对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尤其是土地转入的影响效应在中位数及以下分位点上均不显著。这是由于低收入农户受到自身资金条件和 土地流转成本的约束,难以通过土地流转优化家庭资源配置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应采取规范农村土地市场秩序、降低土地流转成本等措施,以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带动农民收入均衡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连片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基础和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对讷南镇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11年6月中部四省12个县的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土地转出意愿和转入意愿都普遍较低,土地转入意愿更低.年龄越大、平原地区的农民越不希望转出土地,家离县城的距离越远、土地依赖性越低和试行了新农保的农民越希望转出土地;健康状况越差、土地依赖性越低的农民越不希望转入土地,职业为务农的农民更希望转入土地.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2014年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也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已成大势所趋,但在实际操作中又会面临各种问题。陕西和四川同为西部大省,在农地流转中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土地流转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浙江土地流转面逐年提高,各县(市、区)也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与推广的做法,但同时也存在土地流转稳定性差、租地难等问题,建议因地制宜、创新模式,为浙江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合理推进农地流转积极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农地流转的进行,促进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相似文献   

19.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柳  许承光  张盈 《统计与决策》2017,(11):108-111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既是实现农地经营规模化的前提,也是克服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逐步摆脱小农经济方式的有效途径.文章采用对湖北省230个基层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索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发达程度更高、农地保障功能弱化、市场机制更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宁波市土地流转市场相对于浙中、浙西地区发展得更完善、更成熟,突出表现在流转率更高、流转期限更长、流转管理更规范等方面.当前,宁波市土地流转仍存在着流转期限短、手续不够完善等一些共性问题.为促进土地经营权中长期规范流转,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采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善市场机制、强化中介服务;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保障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