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一飞 《经营管理者》2013,(9X):232-232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要翻一番,这是党中央对"全面小康社会"解释的一次更新,也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非我国原创,20世纪60年代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增长,解决国内社会关系紧张、内需不足等诸多问题,在1960年12月宣布启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如今,我国正面临着和日本当时类似的经济局面,"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如何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制定"接地气"的政策,少走弯路,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2,(17):31-31
在南京的“十二五”蓝图中,与老百姓“钱袋子”关系最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2011年8月24日,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和“农村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按照两项计划的奋斗目标,到2016年,南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到5.6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1960年,针对经济衰退状况,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由于实施该"计划",到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借鉴该"计划",具有改善收入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理顺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令国人欣喜的人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倍增计划"为走向崛起的中国,指明了发展的最终目标:满足人民过美好生活的愿望. 缓解税收负担焦虑是关键 但人们更关心切身的感受,百姓想知道怎样实现倍增,对自己是"倍增"还是"被增"?在这个话题中,个税问题很受关注.有学者提出,应该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45):28-31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八大报告里的GDP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引发热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  相似文献   

6.
杨敏 《决策》2012,(12):18-21
在"分蛋糕"的实践层面,"帕累托改进"的方法几乎穷尽,剩下的都是利益纠缠的"零和博弈"。11月20日,甘肃审议通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这是十八大后,第一个出台"收入倍增计划"的省份。较之于甘肃,大多数省份还在静静等待。"收入倍增计划与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是相关联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不出来,倍增计划没法出。我们现在就在等国家的政策。"中部某省发改委一位处长表示。自2004年,国家启动收入分配改革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18):19-19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有多个省份明确将“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写入“十二五”规划.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江苏省也提出.要从2011年开始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目前,无锡、南京两市已对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出明确安排。  相似文献   

8.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令国人欣喜的人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倍增计划"为走向崛起的中国,指明了发展的最终目标:满足人民过美好生活的愿望。缓解税收负担焦虑是关键但人们更关心切身的感受,百姓想知道怎样实现倍增,对自己是"倍增"还是"被增"?在这个话题中,个税问题很受关注。有学者提出,应该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税收常被称为痛苦指标。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痛苦也是快乐的"源泉"。如  相似文献   

9.
2010年末,如东县委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到2015年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与2010年相比,基本上实现翻番。本文搜集了2005--2011年如东县农民纯收入的相关数据,以2005年为基期,分析了如东县农村居民增收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难点,并提出初浅的对策建议,为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键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昊 《领导文萃》2013,(9):7-22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收入倍增计划"的同时,还强调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此,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给予解读,特别是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中产阶层在未来的走向有什么影响?如何看待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形成和现实状况及对中国的启示?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教授。国外中产阶层的现实状况领导文萃: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层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我之所以写这个题目,其原因有二:第一,消费是经济学里一个常见问题,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消费对其的影响最大;第二,讲到消费,对消费影响最大的因素就要数居民的收入了,这也可以用宏观部分的收入分配理论来解释。只有适度合理的消费才能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加,提倡适度消费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苏     
《领导决策信息》2010,(50):30-31
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到2012年实现倍增,  相似文献   

14.
促进社会主义初次分配公平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础。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存在严重失衡的格局。我们有必要规范政府的行为,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平衡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分配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是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也在逐渐加大。收入分配差距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即地区收入的分配差距和个人收入的分配差距。这两种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全局和长期发展的影响都有所不同。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月河 《经营管理者》2012,(24):115+105
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许久以来消费都是短板,究其原因,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安排出了问题,以致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连续下降,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居民的消费率缓慢下降的三下降趋势,进而使消费未能更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洞察到了这一点,并提出了居民收倍增目标及策略,对于改变这一局面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迟福林:尽快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国家规划应把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作为国家战略,在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基础上,尽快制定专项国家规划。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是一个综合指标,既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果,也反映社会建设的实际进程,与GDP等  相似文献   

18.
杨乾忠 《经营管理者》2013,(25):201-201
一个国家的主要经济目标是为居民创造高水平并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生产率将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标准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为它构成了人均国民收入的基础。高的劳动生产率不仅有助于实现高收入,还允许人民能够选择更多的闲暇而不是长时间的工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创造了赋税性的国民收入,而这些收入可以用来支付公共服务,提高国民的生活标准。  相似文献   

19.
预期:增收目标普遍高于GDP 十八大开局之年,地方版"收入倍增计划"正式开启.根据对各地市级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工作会议等公开信息整理,多个省市在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明确提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而且不少省市设定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目标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20.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0,(24):15-15
6月10日.江苏省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三大计划。其中,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服务业提速计划提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提出要实现纺织、冶金、轻工、建材四大传统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