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杂剧《西游记》是蒙古族剧作家杨景贤所著,在西天取经故事的发展演变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西游故事是再生型神话,用坎贝尔的英雄历险模式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再与吴承恩本小说《西游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杂剧《西游记》的英雄人物是唐三藏,而小说《西游记》的英雄人物则是孙悟空。  相似文献   

2.
杨景贤的存世的著作有《刘行首》、《西游记》杂剧二种,散曲数首。我们拟将这些作品在《杨景贤思想资料》中,详加选注。其中散佚的,或存片言只曲,或只存剧目,但从取材中可窥见其哲学社会思想的,作了些注释,并且作了必要的考证。杨景贤剧作,其见于《录鬼簿续编》者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南游记》与顺昌民间大圣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圣信仰”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与《西游记》的关系,结合阂北山区“猴神崇拜”和顺昌大量的“通天大圣”碑刻遗存,认为大约于元末至明中叶,顺昌就形成了“大圣崇拜”。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和早于百回本《西游记》的余象斗《南游记》中分别描绘了“通天大圣”、“齐天大圣”与华光的关系,说明顺昌“大圣文化”遗存是《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元杂剧、平话阶段的实物佐证。在此基础上,对大圣文化与顺昌文化产业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朱有燉杂剧《文殊菩萨降狮子》《蟠桃会》《辰钩月》诸剧对小说《西游记》成书有着重要影响,许多情节为其所吸收;朱有燉对西游故事的接受存在事实可能,吴昌龄、杨景言所作西游杂剧当为其观览;朱有燉及其杂剧在西游故事传播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是中原文化故事系统融合西北故事系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戏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元杂剧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元杂剧的诸般主旨诉求和艺术魅力中,其命运轮回、佛法救世的精神及其影响也不可小觑。刘君锡的《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郑廷玉的《布袋和尚忍字记》和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便大致对应了佛法杂剧的逻辑秩序:世人都在与生俱来的无边苦海里起伏挣扎,在红尘世界中无法逃脱冤业果报。依赖于大慈大悲的慈航救渡,便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救人救世的宗教理想。  相似文献   

6.
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臆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最早明确作出这一判断的是吴玉摺和阮葵生,但并未广泛为人所接受。到1923年,经胡适、鲁迅的考证和认可,才得到学术界的公认,成为定论。1933年俞平伯虽曾提出怀疑,但并未掀起波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时有疑意,1983年章培恒发表了质疑的文章,引起了讨论。笔者现不揣浅陋,聊抒鄙见,以助探讨。一、吴承恩《西游记》是游记性质的作品先把《西游记》的著录情况择要开列于下: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杨景贤《西游记》。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卷中《乐府》:《西游记》。明周弘祖《古今书刻·山东·鲁府》:《西游记》;又《山东·登州府》;《西游记》。明徐渤《徐氏红雨楼书·子部·释类》:《西游记》二十卷。杨景贤、名暹、后改名纳,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西游记》主题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西游记》主题的评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全书前后主题矛盾,或主题转化而不统一等说法。本文以为,若把《西游记》放在明中叶以后社会新思潮中来认识,不难发现:《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情理之争贯穿着全书,猪八戒是弘扬人欲的凯歌,孙悟空是反理学的斗士,唐僧则反映理学的破产。《西游记》的主题是统一的,孙悟空的形象也是统一的。《西游记》是明中叶以后反理学思潮中的先驱之作。  相似文献   

8.
明初的杨景贤和明中叶的吴承恩,分别以杂剧和小说的形式,创作了《西游记》。铁扇公主是其中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既有延续性,又有颠覆性变化。通过剖析铁扇公主形象的演变,可对该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引起人们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的关注。启迪现代女性自尊自强。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的叙述结构是在充分吸收前代取经故事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无名氏的《西游记杂剧》以及《西游记平话》等都对吴承恩的《西游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到小说《西游记》孙悟空形象的世俗性由强变弱。表现在:(一)出身,(二)性格。转变的原因:(一)时代背景,(二)文人心态,(三)载体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吴承恩《西游记》小说成书之前,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便以戏曲、小说、说唱等多种艺术样式广泛在民间传播,这无疑为吴承恩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这里依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等相关文献,从取经人、取经故事、取经故事的寓意等三方面,比较《西游记》成书之前的这些原始材料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的异同,以此考察吴承恩作为小说家的独特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就私人线装藏书中的《西游原旨》、《西游真诠》、《绣像西游真诠》等3种《西游记》的版本特征和与其他版本的对比作出简单的梳理和分析。通过对重刊《西游原旨》序分析,认为将《西游记》小说与长春真人邱处机的《西游记》视为一书,乃《西游记》成书以来捕风捉影之谈;列出已知的《西游真诠》的18种版本,其所藏在18种之外;对所藏泰山堂刊本《绣像西游真诠》的卷数和行款、绣像、书前序文进行分析,进而为《西游记》的版本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世纪之争,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绝妙“奇观”,对于推动《西游记》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清理了这段历史公案的关键环节:天启《淮安府志》的记载、《千顷堂书目》的著录、淮安方言、华阳洞天主人等与作者的关联,力主解决这段公案须从《西游记》成书史、作品本身、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发展史的传承关系等多角度系统地来进行深层次研究,才能最终破解这一难题。结合近十余年来研读《西游记》的经历及教学实际,在诸多史料、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认为学界前辈得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江苏淮安吴承恩是站得住脚的,并不因日本、中国几位名教授的怀疑责难而动摇。  相似文献   

14.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世纪之争,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绝妙“奇观”,对于推动《西游记》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清理了这段历史公案的关键环节:天启《淮安府志》的记载、《千顷堂书目》的著录、淮安方言、华阳洞天主人等与作者的关联,力主解决这段公案须从《西游记》成书史、作品本身、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发展史的传承关系等多角度系统地进行深层次研究,才能最终破解这一难题。结合近十余年来研读《西游记》的经历及教学实际,在诸多史料、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认为学界前辈得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江苏淮安吴承恩,是站得住脚的,并不因日本、中国几位名教授的怀疑责难而动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尽管是一部神魔小说,却能直接折射出社会百态,充分反映吴承恩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感悟。作者的思想意识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作者在书中有意识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表达弱势群体的人生诉求,强调公共关怀和社会和谐,希冀社会变迁,诠释儒家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具有相当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为吴承恩保留下来的资料的“片断”入手,分析认为吴承恩与那些同辈的、不同辈的文化人相比是幸运的。一是《天启淮安府志》“破例”为吴承恩在官修的志书中留了一笔,这应该是由于吴承恩的身份和《西游记》的影响;二是吴承恩的墓因被盗而被发现,获得了确定吴承恩身份的重要资料;三是由于吴承恩头骨的存在,人们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而不断增加对吴承恩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的品牌文化,也是连云港最显著的文化特征,这个特征在连云港市博物馆西游记文化陈列中得到具体体现。西游记文化陈列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主题、独特的设计向人们展示了西游记文化的源流及影响、吴承恩与连云港、《西游记》与花果山的历史渊源和密切关系,有效地弘扬了西游记文化,宣传了连云港。结合工作实际,对西游记文化陈列内涵的提升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西游补》是《西游记》众多续书中的一部,也是续书中最为人关注的一部。《西游补》作者与成书时间的确定,是研究《西游补》小说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通过对有关《西游补》作者与成书时间研究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整理,知其人,论其世。关于作者生平、成书时间等方面的探究,将更有助于对整部小说主旨立意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清代笔记名著《茶余客话》文笔简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学科领域,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史料,而且新见叠出。《茶余客话》记述了大量的人物故事;还注意辑录戏曲、小说等方面的材料,如《荆钗记》、《水戏》、《元曲》、《水浒传》、《琵琶记》、《金瓶梅》、《西游记》、《长生殿事件》等等,不仅保存了重要的文学史材料,还提出了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观点,例如,他以明朝《淮安府志》的记载和《西游记》中大量的淮安方言论断《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后来鲁迅、胡适等人受此启发并加以考证,最终断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茶余客话》内容还包含了许多进步思想,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明代中叶,吴承恩创作出古典名著《西游记》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游记》已经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经典。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西游记》也已经成为中国创意文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