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都剌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回族文学的“鼻祖”。元代是回回民族的形成期 ,也是回族文学的形成期。萨都剌以他丰厚的诗作 ,过人的才思 ,刚柔相济的风格独占元代文学的鳌头。萨都剌的诗在元代就有着极高的声誉 ,在元诗由宋返唐的进程中 ,萨都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刺(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山西代县人,有《雁门集》行于世。在“舍弓马而事诗书”的西北少数民族诗人勃尔崛起的元代诗坛上,“文心绣腑,绰有风华”(潘是仁语)的萨都刺,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杨维桢《宫词序》);他的词,雄健高亢,被人推为“元词之冠”(林人中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回族文  相似文献   

3.
元代诗人萨都刺的族别问题,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近几年来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甚多,有维族、蒙族、回族、汉族以及阿拉伯人等多种说法。对于他的姓名,探讨者尚不多见,而李一氓先生推测“萨都刺”其名,中间应有省略。他的原名,应该是萨××·××都刺(见《扬州师院学报》1983年3期《回族诗人萨都刺姓氏年辈再考订》)。参照元代大量外族进入中原之后的命名习惯,如廉惠山、贯云石等,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4.
萨都刺为元代回回族的杰出诗人。他的创作心态有三个来源: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蒙古文化和汉文化。回回族的性格使他的诗较少羁旅之愁和地域偏见,具有宽宏的观察角度,但缺乏整体感,难以与汉族的诗大家比肩。他对蒙古族文化采取欣赏接受的态度,但对其以征战为荣的思想不苟同。与汉族文人、僧侣密切交往,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汉族的历史意识、哲学思想、文学传统。诗作风格兼有北方文学的阳刚之美和南方文学的阴柔之美。  相似文献   

5.
关于萨都刺的族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都刺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其诗词创作有独特的成就,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山西古代作家之一。关于萨都刺的族别,历来说法不一。除了答失蛮氏,回回、回纥、蒙古等几种明确的说法外,还有西北人、西域人、色目人等几种笼统的说法,以及“本朱氏子,冒为回回人”、“本答失蛮氏,实为蒙古人”等极其含混的说法。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属于难以解决的历史悬案。但近年来,一些学者曾经力图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番考证、多肯定萨都刺为回族人,而排除了其它种种说法,认为“确定萨都刺系回回(指现在的回族),理由相当充分。他们论证推理的逻辑是,答失蛮氏就是回回,而“回回后裔即今之回族”。对此,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萨都剌简论     
萨都刺是元代独具特色的诗人。长期以来,关于他的族属、生平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颇有争议。本文全面论述了萨都刺的生平、思想与创作,并就他的生卒年月、族属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萨氏并非蒙古族、维吾尔族,而是回族。他的一生约活了八十多岁,晚年避元末农民大起义而隐居。他的一生“以诗鸣世”,是元代独成一家的诗人。他为中国诗歌园地增添了一种新的活力与北方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廿周年。在我国历史上,回族富有革命传统和创造精神,对祖国经济、文化诸方面做出过卓越贡献,曾产生了许多有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元代的萨都刺就是其中一位负有胜名的诗人。萨都刺(约出生于十三世纪末),字天锡。号直斋,本属回族的答失蛮氏,其祖父因功留镇代郡,遂为雁门(山西代县)人。泰定四年进土,官至河北廉访经历,晚年曾投人民起义军方国珍幕下。著有《雁门集》、《萨天锡诗前后集》等书。萨都刺的诗词创作造诣很高。他的诗篇,大多是歌颂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描写塞外风光,也有不少关怀民间疾苦之作。例如,《过居庸关》《题画马图》等诗,揭露了掠夺战争的残酷,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鬻女谣》和《早发黄河即事》等诗,用贫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谴责了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意考察元代回族作家在诗、词、曲等方面的独特成就,并初步分析元代回族文学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诗人,目前学界多认同他籍贯雁门的说法,但由于这一说法的主要文献依据是《雁门集》所录干文传作的萨都刺小序,而这个序因文献来源不明,错讹连篇,真假遭到学者的质疑。以这个小序之外的五种文献为依据,考证萨都刺籍贯燕山,即大都,而非雁门。  相似文献   

10.
萨都剌是元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在解放后的元代文学研究中,萨都剌也是最受注意的一个作家。但由于《元史》没有为他立传,后世也没有发现他的碑志墓铭,所以有关他的生平,后代史传颇多讹误。这种情况,无疑影响了有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九七九年,张旭光先生发表了《萨都剌生平仕履考辨》一文,考证了萨都剌生平的主要经历。此后,学术界陆续出现了一些考证文章,将萨都剌生平的研究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可以认为,通过这些考证,萨都剌生平的主要面貌,大致已经清楚了。但诸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