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扩展现代文明、推进城市化和农村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两个误区:避免"以城市工业扩展为中心"论对城市化发展空间的限制作用;避免"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论对现代化发展动力的消解作用。城市和农村是城乡一体化的两个支撑点,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会肢解城乡一体化的完整含义。因此,要促进城乡互补发展,从城乡一体化中寻求可持续发展动力;通过有效的公共服务,从城乡一体化中寻求稳定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并不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兴起而出现的社会变革现象,而是都市文明发展演变的伴生物,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化是从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和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两个层面展开的。在发展形态方面,经历了汉唐时期的"内聚型"城市化、宋元时期的"城乡并举型"城市化、明清时期的"市镇主导型"城市化和近代"城市主导型"城市化的演进过程,从中呈现出城、镇二元的城市化结构和城乡分离的城市化道路。就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而言,关键在于城市文明的发展与完善、城镇体系发展和完善、农村文明的调整和社会改造三个方面。尤其是农村社会的改造,更是中国城市化最为独特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4.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发展超过生态承载力、环境质量日益不宜居、能源资源产出的低效率以及对生态利益享受和生态环境成本责任分担不公平等,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城市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生态问题累积的关键所在,生态环境责任承担不到位进一步加剧了环境质量的恶化。为了让城市化进程符合发展规律,需要确立以生态红线为顶层约束的可持续理念、建设"经济-生态-民生"相协调的城市宜居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效率,以及促进城市与相关利益主体的生态公平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村地区一直是中华民族主要聚居地。如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村产生了巨大冲击,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农村面貌。传统农村民居聚落景观开始消失,而统一规划的新建农村聚落却出现了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盲目的城市化和忽视乡土文化是造成农村景观破坏的主要原因。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村景观的传承性、完整性和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才能促进城市街区、农村社会可持续协调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7.
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业服务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转移人员尚未建构起趋同于城市的行为模式,其城市化过程远未完成。解决这一问题,大众传媒承担重要责任。大众传媒一方面应对农村转移人员进行城市文明教育,提高其城市适应力,另一方面可为农村转移人员和城市社会提供交流平台,优化农村转移人员的生存环境,从而推动农村转移人员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公共景观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如何进一步做优做美城市公共景观,避免进入误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环境出发,阐述城市公共景观后续发展的主张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高等教育以促进技术进步引领产业演进助推城市化进程,并通过提升人口素质促进城市经济,以培养文化促进城市文明和谐;城市化则为高等教育提供发展的基础支撑,并影响其定位,城市化模式制约高校区域布局;二者之间相互促动,相互影响,螺旋式演进发展。经过对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高等教育和城市化的相关关系。提出未来我国应合理控制城市化规模并匹配布局高等教育,应加强高校的绿色低碳教育来支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从世界不同国家发展的实践看。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从中国及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践看,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动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针对贵州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面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镇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农村、制度障碍加大了农民进入城镇的难度和成本三大问题,建议采取四大对策:1.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2.政府公共服务重点和投资应进行战略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3.政府应加快完善重要的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支撑机制,推动我市农民增收市场化长效机制的建设;4.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城镇化健康的城镇化道路,是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分析了河北城镇化面临着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差距已经严重超出合理限度、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并从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河北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方面指出打造河北城镇化新局面的战略举措,健康城镇化道路是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乡村城市化以农业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镇 (乡 )集聚 ,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目前各级各类小城镇在推动城乡经济结合 ,促进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 ,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乡村城市化仍普遍存在土地占用量大而利用率低 ,规划滞后、布局分散而效益偏低 ,城市化水平有限、环境质量不保证且市场容量较小等一系列问题。为推进中国乡村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 ,文中拟构了小城镇发展的六种基本模式 ,包括功能辐射型、产业开发型、科技创新型、市场主导型、生态建设型和文化保护型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熵权法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统筹等5个方面对四川省18个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按得分高低进行归类。结果显示:目前,四川省城镇化水平质量不高。未来,四川省的城镇经济建设应通过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软环境建设、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持续不断地涌入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着缺乏“顶层设计”, 法律制度不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体制不健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城乡两种身份在利益上的严重不平等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去考虑: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提供硬性的制度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市民化的经费投入,努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基于TOPSIS模型的湖南省新型城镇化 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从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社会发展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只有省会长沙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其余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湖南省14个市州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长沙市,第二类为株洲和湘潭,第三类为岳阳、常德、邵阳等11个市州。根据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兼顾公平,促进各市州的协调发展;融入长江中游经济带发展大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大环境污染防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于城中村改造的实践各地均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城中村,住宅建筑情况大多良好,盲目采取大城市建设城市型居住区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村落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群居方式,是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的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中村作为原始的村落,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拆迁观念,以村落保留为基础,挖掘村庄特色,更要树立多样化的城市发展观念,改善基础设施,循序渐进,达到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19.
以美英日三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在对其城市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其城市管理经验予以多方面探讨的同时,指出了这些国家的城市管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这些经验中的共性能够为我国当前城市管理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界定与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乡城迁移和农民市民化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农民既是乡城迁移和市民化的主体,又是城市化的主体和核心,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和能动作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要求迁入城市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为此,"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概念体系需要深入界定。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乡城迁移的农民必须完成职业转化、身份转变、思想转换和地域转移四个方面的转化。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具有农村农民市民化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二元经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人变为城市人,融入城市生活,建设城市,从而使城市向着更高层次迈进。而且,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开放性的研究领域,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