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创新生产函数构建产业集聚与研发投入产出模型,运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为正向影响,研发资金投入对高技术专利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对专利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影响为正但不显著,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和优化人力资本和科研投入,提高产业集聚度,扩大产业规模,提升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贯穿贯穿其产生、发展过程的始终,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和关键动力,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投入,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和产业集群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该文以风险投资为视角,探讨了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动力机制,以期有利于集群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市场化制度的不完善和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特征,社会资本成为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基于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1对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调研数据,从实证角度研究了社会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政治社会资本对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受到地区市场化程度的负向调节作用影响。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社会资本同样促进了企业的创新绩效,但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于企业间纵向社会资本和创新的关系并不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航空产业已成为我国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国家产业升级起着极为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而航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产业集群绩效的提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归纳现有文献中涉及的航空产业集群以及其他高技术高资本产业集群绩效影响因素,结合调查问卷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探寻影响陕西省航空产业集群绩效的关键因素,即集群内外部环境、集群投融资体系、集群发展后劲、集群科技产出、集群科技创新和集群投入水平,并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为例,采用中国2002-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研究。结果表明:成本因素中税收竞争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关键;投资环境因素中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对承接力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对技术差距有促进作用,相对开放度、工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基础设施水平的影响则不显著,其中,相对技术差距的影响最大;市场潜力因素中相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对于产业转移力度有消极的阻碍作用,相对总资产贡献率和产品销售率的影响则有限。鉴于此,提出重庆市提升产业转移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测算了广东和山东2000-2010年的市场化指数和产业集群度,并以萨缪尔森模型为基础,引入市场化和集群化程度变量,比较了两省经济增长的市场化效应和集群化效应。分析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与市场化因素相比,广东产业集群度高于山东是广东经济增长快于山东的主要原因,集群化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远大于市场化的贡献率,而且集群化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地区市场化差异程度越来越小的今天,地方政府应加快出台产业集群政策,引导产业从集聚向集群方向发展,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三个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例,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和Liseral8.7,研究产业集群网络、知识整合能力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网络关系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内部知识整合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结构、网络关系都与知识整合能力正相关,知识整合能力与创新绩效正相关,网络结构、网络关系通过知识整合影响了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提升安徽省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能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发挥资源共享效应和加强区域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安徽省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体系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产业集聚度不高,只有推动安徽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才能提升安徽省产业的竞争力。安徽应重点培植如汽车及其配件制造、机械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群作为主导产业,构造合肥—马芜铜城市群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集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塑造区域形象,从而加快安徽省产业集群形成,提升安徽省产业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四大层面建立金融产业集聚评价体系。选取上海市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测度出上海市历年的产业集聚度。研究发现,上海市的金融产业集聚度逐年平稳上升,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最初受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但随着经济的渐趋稳定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主要受金融规模的扩张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综合资源观与关系观理论,引入吸收能力中间变量,构建轮胎产业集群创新的资源-关系-吸收能力(Resource-Network-Absorption,RNA)分析模型,以山东省轮胎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回归模型以及结构方程(SEM)分析方法,对集群企业内部资源、网络关系资源与吸收能力三维要素各因子之间,以及各因子与集群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资源、社会资本与知识溢出有显著相关关系,知识溢出与企业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吸收能力与集群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特别是知识溢出在企业吸收能力作用下对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最显著,这说明了集群各主体资源和社会资本通过知识溢出,在企业吸收能力中介作用下对集群创新绩效产生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3.0范式下,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主要取决于不同网络嵌入关系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互动关系,依赖于集群治理机制的约束与激励。为此,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网络治理概念模型,利用Ordered Probit方法实证检验高科技产业集群网络嵌入关系下集群治理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集群网络内部,契约、政府公序与组织私序构成的正式治理机制与信任、声誉与集群文化构成的非正式治理机制之间,无论在强关系网络还是弱关系网络中均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高科技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网络嵌入关系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强关系网络中,非正式治理机制对渐进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弱关系网络中,正式治理机制则对根本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凸现了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而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信任是集群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信任对于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我国产业集群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并提出了提升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非正式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影响研发人员非正式创新网络运行的重要因素,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非正式创新网络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文献阅读和前期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正式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杭州、上海、深圳三地的高技术园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访谈,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支持和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是影响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频率和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此外研发人员的外向性格特征和跳槽经历等内部因素也会对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单一集群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在地方政府引导下,通过集群企业群际协同创新,整合单一分散"小集群",形成整体"大产业"优势,是实现我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及方法,构建集群企业群际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及集群企业行为。博弈结果表明,知识收益系数、成本系数、相互信任程度、群际协作风险系数影响着集群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集群企业可能选择协同创新策略,也可能选择独立创新策略,但只要地方政府不加以限制,集群企业最终会选择协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发展内源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问题,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内源动力的构成要素,指出产业集群内源动力包括社会网络的协调信任机制、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和学习机制、专业化分工与自我约束机制。提出产业集群内源动力三机制分别促进产业集群系统的交易规模、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提高,推动了产业集群内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推动区域产业的不断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集群规模小、集聚度不足、低端产业比重偏大等。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等旨在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概念引入适应度景观及NK模型中,建立以创新资源、创新活动、创新意识、合作网络为基本要素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发展NK模型,并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技术产业集群为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资源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前提,创新活动、创新意识、合作网络依产业集群特征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化的集群创新能力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创新扩散是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创新扩散研究成果,在构建产业集群加权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基于邻居感染权重的扩散机制,提出了基于三阶段感染状态的SIR病毒传播改进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创新在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扩散过程.仿真结果显示,节点强度对创新扩散具有重要影响,可调节参数k与创新扩散呈现正相关关系,产业集群创新扩散的爆发存在一个临界值.最后提出了政策启示,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聚焦18个“一带一路”中国境内沿线省区市,从创新能力、绩效产出、基础条件等方面构建智能制造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剖析研发投入、成果产出、新产品开发、互联网和基础设施等影响智能制造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推进科研、信息、物流等智能化核心要素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培育“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的产业梯次,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等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政府支持程度、市场容量和外部投资等外部因素对集群规模的影响,以及资金水平、员工努力水平和风险偏好等内部因素对集群规模的影响。并对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的基本模型进行了扩展,结合Matlab软件设计了8个模拟试验,分别测度不同影响因素对集群规模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企业风险偏好、资金水平、员工的努力程度对集群规模的影响较为显著,社会资源、市场容量、外部投资和政府支持程度对集群规模的影响不明显。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产业集群存在一个最佳的集聚规模,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