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导致生态帝国主义的产生.生态帝国主义完全是旧帝国主义在当代的继续,它突出地表现在对境外资源的掠夺和境外民众的剥削上,它已造成严重的人与自然的对立现象和社会不公正问题,造成全球发展极不平衡状态.所以,抵制生态帝国主义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古称"齐鲁之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近代(1840-1949)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山东同全国一样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侵略势力虽未直接进入山东,但战争带来的灾祸已转嫁到了山东人民头上;以后,随着烟台开埠,资本主义侵略的魔掌伸入了山东,并逐步同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对山东人民开始了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1897年德占胶澳,次年英强租威海卫,1914年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对德宣战,悍然出兵山东,占领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攫取了德帝国主义在山东的侵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即将辞别20世纪,迈向21世纪的时候,回顾20世纪峥嵘岁月,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世纪是人类社会风云变幻的世纪。100年来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了帝国主义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帝国主义为了掠夺殖民地和原料产地,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正是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奴役,才使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英勇顽强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给世界人民的反抗斗争指明了方向,为他们树…  相似文献   

4.
第十四次世界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于2012年11月22日一25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举行。会议通过了以“为了社会主义,为了满足人民的社会一经济一民主权利扣愿望,加强反对日益升级的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为主题的《贝鲁特宣言》。《宣言》重申了第十二次会议和第十三次会议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声明,指出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危机造成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加剧了它们对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剥削与镇压,同时也加速了它们对弱小国家的渗透、侵略和干涉。共产党和工人党应该对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带领494J'3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和阶级斗争,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以美国为首的当代帝国主义的深刻分析和尖锐批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斯特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生态帝国主义的文章。他认为资本主义高度垄断最终必然导致生态帝国主义的出现。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生态帝国主义的本质、保护我们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两重性的,它既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对立物,被压迫、被束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同时又通过同它们的联系得到生存的某些条件,遇到一定时机且能获得短暂的发展,但是它在整个社会经济成份中永远不能占主要地位。被帝国主义严重侵略和控制的封建落后国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没有力量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只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前途,而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前途。这是帝国主义时期被压迫民族的历史发展规律。从旧中国荣家资本的发展情况,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民族资本主义的这种命运。  相似文献   

7.
饶明奇 《中州学刊》2001,(1):128-132
近代华北农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式和物质生活内容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一变迁是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华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或者说是华北农村日益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结果.这一变迁过程可大致划分为开始、逐步扩展、全面深入三个阶段.尽管这一变迁具有被动性、迟缓性和不平衡性,但它在客观上对近代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其《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一书中鲜明地表达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制度替换之路.福斯特坚持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并开始注意生态运动中的阶级问题.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新帝国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抨击,并对社会主义的复兴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对阶级斗争等革命斗争形式的强调表明,福斯特正在超越生态社会主义,并尝试进行生态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9.
生态帝国主义不仅是一个生态范畴,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经济范畴。生态帝国主义表明了生物扩张的生态逻辑与资本扩张的政治经济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两种辩证逻辑力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处于不同地位,产生不同变化及意义。根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的生态帝国主义导致了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岌岌可危。认清生态帝国主义的本质,应对生态帝国主义扩张导致的生态环境危机,需要生态与政治的双重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没有独立;对内没有民主;贫困而又落后.中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近代中国任何进步的、革命的阶级、集团和个人都必须承担这桩历史的使命,而一切真正的社会变革则定要以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其内涵.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同志在十大政治报告中号召我们,必须对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对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突然袭击,保持高度警惕,做好一切准备。要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经常深入地对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分析,从根本上认清其侵略本性。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篇光輝著作中明确指出:要“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的经济问题。不研究这个问题,就根本不会懂得如何去估计现在的战争和现在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慕,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外国资本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而这种侵略又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于是,在中国上层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要求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并日益汇集成十九世纪末叶一股进步的时代思潮。陈炽的思想便是这股时代思潮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以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进入近代历史时期。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使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近代龙州铁路筹建始末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为了侵略中国西南地区,法国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筹建龙州铁路并由法商承办。在与中方代表就龙州铁路的铁轨宽度、造价费用的谈判中,法国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达到其侵略中国的目的。但由于时局的发展及法国与英国对云南的争夺,龙州铁路最终并未建成。  相似文献   

15.
<正>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是由来已久的。自十九世纪末叶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而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为害最重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全面的侵略。山东地处祖国海防前哨,所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为惨重。本文仅就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我山东省的侵略,作一概括论述,以见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帝国主义理论主要有两种范式霍布森—列宁范式和熊彼特范式。前者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后者坚持帝国主义自古有之,与资本主义没有必然关系。沃勒斯坦在批评上述两种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范式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恒量,它表现为“非正式帝国”和“殖民主义”的轮替。沃勒斯坦将帝国主义定义为强国对弱国的活动,即中心对边缘的活动。在经济上,帝国主义表现为中心和边缘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关系;在政治上,它表现为中心通过强大的政治力量捍卫既存的国际劳动分工。沃勒斯坦的帝国主义范式实际上是霍布森—列宁范式的一种变体,因为他在承认“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的同时接受了布罗代尔的资本主义具有垄断性的观点,从而将帝国主义由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引申为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爱国主义传统,进入近代以后,我国遭受了资本主义列强前所未有的侵略和欺凌,爱国主义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特点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近代历史上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近代,我国在政治上外患甚于以往任何一代,在经济上和科技上也出现了落后局面。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为此遭受了帝国主义列强前所未有的侵略和欺压。这就使近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的抵货运动从一开始就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斗争,而且是结合政治目标来进行的。一次又一次抵货运动的进行,由少数城市扩大到全国,海外华侨也积极参加,发展成为全民运动,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打击十分沉重,鼓舞了人民的爱国情绪,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伴随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不断扩大,鸦片侵略亦不断加强,成为对华鸦片侵略的最大的祸首,日本帝国主义对华鸦片侵略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垄断性,地域广泛,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相似文献   

20.
当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正在愈演愈烈,闹得很不安宁。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深刻地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①。认真学习和掌握列宁指出的帝国主义争霸这个重要特点,对于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认清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有着重要意义。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②帝国主义的对内压迫、剥削和对外侵略、掠夺,完全是由它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垄断资本家不能不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