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婚姻制度和习俗,有它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我国古代东北契丹族进入文明时代后,仍然保留着较为浓厚的原始婚制婚俗遗风。剖析其婚姻制度与习俗,对深入了解和认识契丹社会历史发展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契丹婚制基本形态辽代契丹人姓氏基本为耶律、肖二姓,实行两姓通婚制度。皇族婚姻范围相当严格:“王族惟与后族通婚”。贵族与庶族通常亦不许联姻。皇族、后族,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  相似文献   

2.
对乌孙收继婚制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沐  王希隆 《西域研究》2003,(4):104-111
乌孙的收继婚有着相当严格的法则和收继顺序,它不仅是一种婚姻制度,同时也是乌孙身份 继承制、丧偶妇女赡养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纳妾制"并存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绪芝 《中州学刊》2007,(3):176-178
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中,"一夫一妻制"是其基本原则之一,在很多朝代的法律中都给以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夫一妻制"原则却没有严格践行,实际上"一夫一妻制与纳妾制"并存却是中国古代社会婚姻制度的常态.原始社会婚姻遗风、古代婚姻功能观、男尊女卑观念、最高统治者身范作用等因素对这种现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婚娶重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婚姻史上的重要内容。婚嫁时男女双方的父母都要花费大量钱财来为子女完婚 ,嫁资和聘金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沉重负担 ,并引发了社会奢侈婚俗的蔓延。因而 ,一些明智的统治者屡次发布诏书予以禁止。但因门阀等级内婚制所处的主导地位 ,门阀士族的相互攀比 ,庶族地主极力与士族地主联姻 ,借此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凡此种种 ,导致了财婚现象久盛不衰  相似文献   

5.
王孝俊 《中州学刊》2008,(1):194-196
契丹族只有耶律与萧二姓,这种姓氏制度与其婚姻制度有直接关系.契丹族二姓的来源同他们部落所居地名有关,也与中原汉姓的攀附有关.通过对二姓分布地区的考察,不仅可以了解其人口的分布、迁移历史轨迹,也可以看出二姓联系紧密,不仅政治上保证了辽国的政体稳定,在军事上也是国家安全最是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徐惠婷  粟丹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58-64,157
西周婚姻制度主要体现宗法伦理道德精神,以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原则为宗旨,对婚姻的原则、要件及解除等规定十分详备。中国传统婚俗中耳熟能详的"同姓不婚"、"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等传统婚俗,均可以追溯到西周。文章从西周婚姻制度和中国传统婚俗的主要内容着手,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透过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历史表象,揭示其内在深层的底蕴和精华,为今天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北方游牧民族女性的贞节观念增强,收继婚俗渐趋为人们所不齿,作为接受收继婚的主体,因自身无法摆脱世俗中约定俗成的习俗,其内心充满了挣扎与无奈,却又无法挣脱,只能被动地顺从.加之上层高压的政治因素、生产结构转变后的经济以及中原礼制文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冲击着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收继婚俗中的女性.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两大部类生产中,人类自身生产占有重要位置.而婚姻是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唯一方式.人类的婚姻史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许多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后人对早已消失的婚姻制度和礼俗会产生种种误解,对《左传》中记载的“烝”婚和“报”婚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什么叫“烝”婚和“扳’”婚?这是曾长期存在于奴隶社会的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形式之一.所谓“烝”婚和“报”婚是指这样一种婚姻形式:在父亲死后,儿子继娶庶母为妻,叫“烝”;在兄或叔父死后,弟弟或侄继娶嫂或婶母为妻,叫“报”.如果从女方言,则是转为庶子或夫弟、侄子之妻,所以又叫收继制婚或转房制婚.在《左传》里,关于“烝”婚的记载有六次,关于“报”婚的记载有一次.这种婚姻在当时是合理合法的,所以《左传》只做了客观地反映.但后人对此不能理解,以封建的伦理道德来看待此种婚姻,把它等同于“通”或“淫”,亦即“通奸”,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9.
收继婚分为两类:一是平簟收继婚,也就是指同胞兄弟之问或家族同章阊的转婚关系;二是上下辈之间收继婚,如父死,其妾嫁给其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子,甚至有的继祖母嫁给孙子辈等.但这种现象对于中原华夏民族来说,也仅散见于<左传)等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收继婚习俗历史悠久,形式不一,在我国古代各个民族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制约,几乎历代政府和民同都禁绝之,清朝政府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蒙元时期汉人收继婚的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以降,汉人收继婚因其紊乱伦常为法律所禁止.蒙元时期,受蒙古等民族婚俗的影响,在汉人中亦有收继婚流行.据<元典章>、<通制条格>等典籍记载的实际案例,元代对汉人收继婚的态度并非放任纵容,其法律调整在不同时期曾经发生重大变化,但主要内容、处理结果基本符合汉族的婚姻伦理传统且往往综合考虑了很多因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