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高血压病住院和门诊患者降压药物的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本文调查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高血压病住院患者716例的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观察药物依从者和不依从者的血压水平变化,分析降压药物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为今后高血压病患者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几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全民健康的一大公害。在这其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患病群体——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老年高血压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他们通常除了高血压以外还伴随有其他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肾功能疾病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严重干扰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降压药物种类繁多.仍有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良,一种全面的辅助治疗方法——心理干预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它不仅能够提高降压的疗效,并且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对身体器官的影响,指导及规范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用药.方法1.回顾性调查西院药局2003年1月~9月49种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金额及用量.2.调查分析2003年6月1日~30日212份出院带药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方案及使用频次.结果1.2003年1月~9月西院药局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金额占药物总额的7.11%,用药金额排在前三位的是络活喜、拜新同、倪福达.2、2003年6月212份出院带药处方中含降压药物的117份,其中单独用药62例占52.99%二联用药35例占29.91%;三联用药15例占12.82%;四联用药4例占3.42%;五联用药1例占0.09%.单类药物使用以钙离子拮抗为主占48.39%,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抑制均为14.52%.结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基本合理,但用药金额大、品种多、档次高.用药方案多以钙离子拮抗剂为主,联合用药应根据不同情况口药物特性加以选择,实施科学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降压效果,注意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从而提高老年人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指导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本院2013年2-2014年3月接收的120例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查其中的电子备案系统,包括患者的疾病史、诊断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其使用降压药物的合理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史均较长,对血压升高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血压波动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普遍偏高,使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及次数多,用药依从性差。结论老年高血压具有自身的临床特征,降压药物的使用应该从小剂量联用开始,针对个体特征,选择性使用药物,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开搏通和双氢克尿噻是1988年美国高血压发现评价和治疗委员会提出新的阶梯疗法中第一线降压药物之一.单独应用降压效果不够理想,剂量大时副作用多.双氢克尿噻适于轻度高血压.我们从1993年起采用双氢克尿噻联合开搏通口服,对48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并与单方开搏通25例作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6.
方雪 《山西老年》2008,(10):59-59
问:我是一名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很大,医生建议我坚持服用降压药物,请问,血压降到什么水平就算正常了?答:正常人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血管壁上有一种压力感受器,起调节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降压达标用药情况,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特点。方法按JNC7标准,回顾性分析127例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降压达标用药情况。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以联合用药为主,2联最多,方案是CCB+ARB。结论老年高血压降压达标存在临床特殊性,多需联合用药,宜选长效、控释制剂,缓慢降压,在血压达标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8.
健康在饭前     
传统的观念,人们习惯把各种娱乐、锻炼和保养,安排在吃饭以后,其实,这种观念有时也是错误的,因为根据科学论断,饭前,才是安排各种生活行为、保证身体健康的黄金时间,只要安排得当,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长期规律性地服用降压药物,是当前治疗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降压药物对某些人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以前俗称为药物的副作用)。这与服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有关,而且与每个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和反应程度关系密切。所以,医生在用药时很难预先知道哪些人会产生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要正确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要以为药物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就不敢用了。  相似文献   

9.
张德卿——彻底改写高血压终生服药历史张德卿主任——中国名医协会理事、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中国中医研究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山西博康高血压病研究所所长。张德卿主任是一位造诣较深的心血管病专家,对各种心血管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高血压病有独特的研究。以她为首的专家组研制出的新一代抗血压回升药物——“降压脂”系列组方,不仅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且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大反响。她研创的全新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得到了世界许多高血压病防治专家的高度肯定与赞扬。专家们说,这一理论是高血压病治疗的新思路.开辟了高血压病治疗的新途径,可以说在高血压病防治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血压不再终生服药——“隆压脂”说到做到面对着名目繁多的降压药物,患者不禁会问到:什么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好药”?用世界高血压病研究会主席斯特朗博士的话说.“不只着眼于仅仅是降压,同时还能兼顾全身机体功能调节的药物是最理想的”。以前这只是一种设想,如今降压脂全做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世界高血压病治疗史上的一大飞跃,“降压脂”的研制成功将使高血压患者从此真正摆脱疾病,重获健康的生活。首先以张德卿主任为首的专家组认为: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一定要以全方位治疗理念去对待,绝不能仅仅是单纯地降压,在降压的同时还要调节血糖、血粘、血脂,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注重改善与恢复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全身血管与器官组织的功能损害,只有这样高血压病才能得到完善的治疗,获得真正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临床常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使用利尿剂治疗,6例出现低血钾症,发生率为26.09%;22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2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为22.73%;23例患者使用CCB类降压药治疗,2例出现下肢水肿,发生率为8.70%;25例患者使用ACEI降压药治疗,4例出现低血压、咳嗽,发生率为16.00%;18例患者使用ARB降压药类治疗,2例出现恶心、头晕症状,发生率为11.11%,另有9例患者使用α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1例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11.11%。结论熟知各类降压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心血管状态以及合并症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才能减少药物副反应的发生,充分达到降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分散片,每次8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治疗1周及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需要(34.7±4.5)分钟入睡,且持续睡眠时间是(5.9±1.1)小时;对照组需要(44.8±5.4)分钟入睡,且持续睡眠时间是(4.4±0.9)小时,两组患者睡眠参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药物缬沙坦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延长睡眠时间,降低觉醒次数,对提高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和改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措施和建议,为今后做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应用心衰生命质量、家庭支持和综合自护能力评估量表,对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04名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有效数据应用 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影响因素的分析用 Pearson's 相关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80.9%心衰患者生命质量处于中、低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生命质量呈下降趋势的因素有:年龄>65岁的住院心衰患者(65.2%),体力劳动者(69.1%),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和心衰年限长,伴冠心病者(61.8%);尤其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者;住院前不合理用药(55.9%)者;ACEI、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不足(分别占50.0%、22.5%);未及时应用非药物治疗方法早期行血流重建者(84.3%);不做运动训练者;由配偶以外的子女等提供帮助者(64.3%);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态度处于中、低水平者(90.3%);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者(53.9%)和医疗费自费者(27.9%);综合自护能力处于中、低水平者(85.3%),表现为自理能力和遵医行为不良。结论影响心衰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很多,有四项对策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宜清晨空腹吃的药长效降压药每日仅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宜在早7时左右服;此类药物若需要每日服2次时,宜在下午4时再补充1次。因为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1次高峰,此时用药降压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有病因多、发病率高等特点,并且在老年群体中已成为常见病之一,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受到很大影响,以前的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慢性病的药物治疗疗效。近些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改善老年慢性患病者的生活质量。现就国内外研究总结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安全作为医院认证与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而用药安全又是患者安全的核心,因此用药安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复杂又导致患者联合用药增加,进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包括药理(如药物拮抗)和物理化学方面。在输液过程中,各种药物的理化特性不同尽可能做到单一药物单一溶媒(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但由于浓度高、药物组间输液器冲洗不完全、时间长、温度、光等因素,液体出现颜色改变、混浊等[1],由此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又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增加。临床实践表明,输液在临床的配制环节对输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改善临床药液配制,杜绝安全隐患,对提高临床输液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监测(ABPM)联合胸阻抗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入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入组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治疗前给予动态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期另30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给予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用药及护理。1个月后患者回院随访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评价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降压效果显著,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胸阻抗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诊疗中,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服药时间,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治疗干预,降压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约为29·3%,而在老年人群中则高达66·3%[1]。血压升高可导致严重的心、脑并发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显得尤为重要,强效稳定的降压并使血压达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2]。乐卡地平(lercanidipine)是新一代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新颖独特的膜控药代动力学。本文以硝苯地平缓释片为对照,观察乐卡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以及不良反应。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天地》2006,(8)
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医院”如今,走出家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人是为了饱览风情,有的人则是为了疗养。高血压的诱因之一是心理压力大,所以,在适当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护行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且均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护行为,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93例慢性心衰患者中生活质量较差20例,发生率为22.47%;生活质量良好患者自我护理维护、自我护理信心评分均高于生活质量较差患者,心功能分级低于生活质量较差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自我护理维护、自我护理信心评分与SF-36评分呈正相关(r=0.204,0.315;P=0.002,0.001)。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心功能分级、自我护理维护、自我护理信心评分是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心功能分级、自我护理维护能力与自我护理信心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故早期加强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健康宣教,增强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信心,并使用抗心衰药物改善心功能对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血平,复方罗布麻,降压灵等降压药,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的作用,是高血压病人常用的有效降压药物。然而,必须注意的是高血压病人睡前不要服用降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