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吾、我、余(予)、朕、印、台”几个,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后“我”在现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汉语语言历时长久,第一人称代词从古至今在数量、称数、格各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藏汉语代词用法比较马如珍现代汉语里有一套比较简明的代词来表示指称,主要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司。藏语的代词就其语法功能与汉语代词大致相同,现比较分析如下:人称代词在藏、汉语里都有单数和复数。复数要在单数代词之后加复指成份。在藏语里加“8”或,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充分占有国内百年代词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此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展望。百年来国内汉语代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代词是不是词类中的一类;2代词的分类;3探源;4.定量、定性研究;5对比研究;6语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第一人称代词复数表达法的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在各个时期的实际形式有较大差异。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单、复数同形时期,(2)词汇表达时期,(3)形态化时期,(4)形态标记时期。从中可以总结出汉语代词复数形式发展的两条线索:(1)代词 复数义词→复数代词,(2)代词 处所词→复数代词。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国内汉语方言代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占有主要刊物发表的关于方言代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阅国内一些有较大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中的代词研究部分,并通过对它们的定量、定性分析和共时、历时比较、及归纳,试图对建国后汉语方言代词研究作一些简单的回顾与展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方言代词单、复数及其形式关系的探讨;二、方言代词语源研究上的考证;三、指代词的几分说略;四、方言代词的比较研究;五、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诗歌中人称代词的可译性是可译性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译论者认为汉诗英译时增补人称代词会导致人称判断问题 ,从而破坏源语诗歌“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 ,从人称代词所指、作者意图、含义判断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 ,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隐藏并不构成翻译上的“人称判断”难题 ,也不一定是“天人合一”体现。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代词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汉语旁称代词"别人"在南北朝译经中已见用例,隋唐时期,用例逐渐增多.到元明清时期,"别人"已在口语中取代了"他人"的位置."别人"成为旁称代词系统主要成员后,汉语旁称代词系统出现了由"别人、他人、人家、旁人"构成的新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汉语中,"弗"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否定副词,它的语法意义并非单纯地体现在用于省去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之前.在先秦不同时期的各种典籍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它不仅可以用来修饰带有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甚至还可以用来修饰内动词、形容词以及状词.因此,"弗"字既不是"不之"的合义,也不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它不可能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的宾语的否定词".它是一个单纯的否定代词.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中产生了一批源自疑问代词的"几"类程度副词。它们的产生是句法位置与隐喻、类推等认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类副词自产生以后使用频率一直很低,在现代汉语里只残存于某些方言。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文言里的指示代词“所”,是不单独在句子里出现的.必须通过以它为中心词的词组形式,才能充当其他词组的组成部分或句子中的某一种成分.这里叫它“所”字词组.因为所字本身是一个指示代词,所以这类词组也就无例外地具有名词性,在语句里面可以当作一个名词使用.但是,这一提法,乍听起来,令人生疑.因为向来的说法是“所字必居宾次”、“或隶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计算语言学角度,结合汉语代词自身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语料库和基于规则相结合的研究设想,以探讨汉语代词所指确定的一般性方法,为计算机理解汉语代词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不同时期六本词典穷尽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即不去竭力回避,也不无原则地滥用。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三身代词发展到明清时期,与社会交际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尊卑关系;另一方面,汉语三身代词在敬称、谦称、傲称、蔑称的表达以及性别差异标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缺位。于是三身代词与其它称谓形式组合使用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偿性手段,这种手段可准确地表明人的社会地位、充分展现使用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汉语对英语的影响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汉语借用词和汉语表达出现在英语里。通过历时研究,揭示这一发展趋势。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西进,汉语自身简练的表达优势,以及媒体的力量和翻译腔的客观影响,形成了一股合力,推动了汉语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地影响英语的发展,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趋势还将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5.
梅祖麟先生1986年评吕著《近代汉语指代词》时提出一个观点:“近代汉语指代词的音变都不怎么合乎规律”.支撑这一论断的是所谓“合音”说.然“合音”说既有悖于汉语音韵传统,亦不获汉语方言学支持,更将假借字当“真”(本字),在近代汉语史上只说旧质承继,不见新质产生.近代汉语指代词的语音及其音变,是有其规律的,今普通话指代词系统的词形和语音,是近代汉语历史演进、各大方言“准通语”相互激荡而成的自然结果,毋须动辄以“非汉语影响”来说事.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在词汇的用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在代词的用法上,两种语言亦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了解其中的差异,翻译时往往会造成误解或错译。为了正确理解英、汉语代词用法上的差异,避免在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深入对英语和汉语代词用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建的旅游英语源语语料库和汉语英译语料库,文章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来比较两类旅游英语的文体特征。研究表明:与汉语英译语料库相比,源语语料库具有词汇密度高、常用实义动词词频率增加、人称代词尤其是第二人称代词显著多用等特点,同时信息功能和指示功能占主要篇幅。汉语旅游资料翻译应以英语源语语料库为标杆,不断接近其语言使用规范,最终实现旅游推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可及性是认识主体达到某一指称对象的难易程度。英汉指称形式存在共性,也有以下显著差异:英语中的代词和汉语中的零代词具有相同的可及性,而且汉语中处于主题位置上的代词和指示词语也具有高可及性;英语中的指示代词主要出现在中距离篇章语境中,是中可及性标示语,汉语中的中可及性标示语通常由宾语位置上的代词和指示词语充当;英汉语中,专有名词和有定描述语尽管同属于低可及性标示语,但仍存在差异。上述各方面差异,给英汉互译造成障碍,可通过分析其异质性表现来探索互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日语的人称代词数量多,却不经常使用。而汉语恰好相反,汉语人称代词数量少,却频繁使用。中日人称代词用法迥异,中国的日语初学者,往往会把汉语与日语这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称等同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由于汉日人称代词的用法差异很大,因此很多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人称代词的用法上出现困难。为了正确地理解、使用人称代词,本文拟就人称代词的省略现象、人称代词在句子中的潜在形式及少用人称代词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吕叔湘先生对近代汉语三身代词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现代汉语代词语义所指分析理论和方法,对近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实例说明代词的本用与活用以及这些代词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