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瑞芬 《东岳论丛》2000,21(4):115-118
在苏轼现存的2400多首诗中,语涉讽刺者大约可占三分之二。其讽刺时政的诗篇,有些是露骨的讽刺;有些则是隐而不露,但其中蕴涵着“精悍道古”式的辛辣幽默。在其一部分赠答诗中,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在表现对亲友的真挚情感的同时往往也借助讽刺的手法,从而使这类诗带有亲切而幽默的情调。其语带自嘲的诗篇亦占相当数量。用事讽刺是苏诗重要的讽刺手法,而大量运用比喻进行讽刺尤为其最大特色。运用反语和对比进行讽刺也是其常用的手法。上述讽刺手法往往互为交错或同时并用,妙趣天成。我们应该把苏轼诗歌讽刺艺术的渊源追溯到庄子。苏诗的讽刺艺术集前人讽刺艺术之大成并发扬光大,是我国诗歌史上讽刺艺术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2.
《史记》全书中,讽刺艺术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应该是《酷吏列传》。《酷吏列传》的讽刺手法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客观叙述深含讽刺;运用对比手法妙寄讽刺;运用层递推进的叙述手法取得讽刺效果;运用复笔手法增强讽刺力量;引用他人言论强化说服力。通过委婉曲折、富于变化的讽刺艺术,司马迁对于当时的酷吏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和揭露,表达了自己对当代政治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廓清了人们对传统讽刺小说的理论误区,并对明清讽刺小说的发展轨迹作了清晰的勾勒。在叙述的过程中,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讽刺艺术对讽刺小说的浸淫与渗透,并从古代讽刺小说文体的演变中归纳出明清讽刺小说的艺术规律。本文还对明清讽刺小说的叙述模式与艺术图式作了简要的总结,并试图通过与西方讽刺艺术的比较研究抽绎出明清讽刺小说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之一,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不仅具有巨大的文学意义,更传递了狄更斯对19世纪英国底层民众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用人物群像的手法深刻描写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英国底层人民生活画卷。《雾都孤儿》不仅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也为完善后来的英国文学添砖加瓦,并使狄更斯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作家之一。通过分析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并对小说中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可以促使读者对社会改革深思,让更多人体现出自己善良的一面,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品运用独特而鲜明的讽刺艺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轻妙的世态速写画,塑造出一对超越时空穿透力的父子形象。文章试图从素描、意识流式幻想、国民性等三个方面对其讽刺特色所体现的现代意义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人,他秉承、延续并发展了中国讽刺文学传统,又从异域的讽刺文学中吸取经验,开创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为以后的深入开拓奠定了基石,成为现代讽刺家的先驱.他的讽刺文学以其超拔的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中占有着杰出的地位.他的《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等现代小说,是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现代小说发展了现代讽刺文学,他的讽刺艺术,是对以“中和”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审美原则的动摇和冲决,对既往婉讽、劝善、美刺精神的历史超越,是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在艺术中的延伸和升华,代表着走向成熟和完备形态的现代意识.鲁迅的讽刺艺术,主要在两种相关而有区别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正> 鲁迅是一位卓越的讽刺大家。讽刺艺术的运用,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创作中,成为他的艺术风格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本文只就鲁迅小说运用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作一些探讨。一、讽人与讽世讽刺,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它的主要职能是揭露和批判,就是扫除社会的尘垢,拯救道德的沦亡,匡正思想的谬误。鲁迅对讽刺艺术有许多精辟见解,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讽人与讽世结合起来。在我国古代讽刺小说中,他最为推崇的是《儒林外史》,认为其可贵就在“以公心讽世”,作者讽喻的是整个封建科举制度,不搞人身攻击,而“兼持公心,指擿时弊”,所以他认为这才是“足称讽刺之书”。鲁迅的创作实践也遵循“以公心讽世”的原则,这是他的讽刺艺术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的讽刺意识与叙事特征孟昭连讽刺既是一种文学手法,也是小说观念的因素之一。早在史前小说中,讽刺就已经作为一种文学意识存在。神话中尚无讽刺因素,但在先秦寓言中,讽刺就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手法了。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种“手法”,而且还表现为明确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正> 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中,乔治·艾略特以其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面貌,发展了属于现代小说特征的心理分析,被誉为英国“心理小说”的先驱.艾略特的心理描写艺术特点,是在她的道德伦理观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从表面上看来,艾略特是一位标准的古典作家,她的心理描写注重道德伦理的探索、运用传统的写实手法.但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包括意识流作家,都对艾略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从她那里得到极大的启发.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探讨艾略特的某些艺术特点以及文学成就,可以看到英国文学演变发展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讽刺艺术是一种忽略了讽刺的讽刺。他温婉宽厚地将讽刺寄寓在客观的艺术描写之中,始终对准半封建培半殖民地社会中的丑恶,并为塑造典型的人物服务,形成了静冷深刻、绵藏针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举世公认的讽刺大师,也是鲁迅受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果戈理创作和鲁迅前期小说的创作思想是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表达出来的,其大多数作品均是讽刺艺术瑰宝。本文试图将他们的共同点——讽刺作为一个艺术视角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白先勇小说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艺术是构成白先勇小说独特风格的重要特质。白先勇禀承象征型思维的天赋,继承发扬中国文学传统的象征艺术,并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象征手法,使其小说的象征艺术体现出东方为本、东西方嫁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如今被公认为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甚至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诗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生动逼真,忠于生活。哈代的组诗《命运的讽刺短诗十五首》短小精悍,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处处体现了哈代对现实人生百态的审视。更为重要的是,反语、讽刺以及戏剧叙述等艺术手法在诗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了诗作的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是独特的.她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敏锐的创作世界,并且创作技巧非常娴熟.乔利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典型人物的刻画和讽刺批判,又富有现代主义错综复杂的意识流和象征手法,更不乏循环结构、“小说套小说”和互文等后现代写作技巧,形成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艺术特色,推动了澳大利亚小说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把毕生的才华献给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她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成就,体现在小说创作的技巧性上。她运用无情节模式、意识流、内心独白和生活片段式的描写等手法,将探索的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发掘那些貌似平凡甚至平淡内容的深刻内涵。文章以《序曲》为例,揭示曼斯菲尔德在现代短篇小说创作领域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学艺术一般都是以“人”为中心来反映生活的,一切艺术样式的中心任务都是塑造人物形象,喜剧文艺也不例外。 塑造喜剧形象,可以运用讽刺、滑稽、机智、怪诞等手法,也可以运用幽默的手法。  相似文献   

18.
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摆脱了语言实指意义的束缚,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入到语义之外更广阔的领悟空间。从小说文本叙述语言的反讽、人物自我语言的反讽、人物对话语言的反讽三个角度论述了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而为中国传统小说所缺乏。直到明清长篇小说的创作,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擅长运用大黑大白的色彩铺张手法,营造一个阴森、冰冷的充满悲伤的世界。同时运用红色点染的艺术手法,或增加恐怖色彩,或用以表达希望。只有关注其色彩艺术才能解读完整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