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网络食品安全问题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全新的防控命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倡社会共治监管体系,这一监管体系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同样适用,但该监管体系应在理念维度、制度维度和主体维度作出相应调整。在理念维度,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防控理念,采取常态式、全程式、及时性监管形态,将网络食品安全危机及时化解。在制度层面,应当构建动态式社会共治监管体系,在监管模式上应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其他监管主体予以协助,在监管的运行方式上,应用“交互式”监管替代“单线式”监管。在主体层面,应引入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管主体定位,发挥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体系中的联动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网络暴力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网络暴力的概念内涵;系统梳理了网络暴力的基本类型,指出主体认知虚化、网上法制意识淡薄、特定心理动机异化、外在监管滞后、技术进步与心智发展不同步、网上生存便利与公共话语平台缺失、现实文化环境的侵润是当前网络暴力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管主体队伍,加快网络安全立法,加强各国间网络安全监管合作,已成为加强新疆网络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文章以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公安系统的网络安全监管为例,对进一步加强新疆网络安全监管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5):237-24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交往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样态,迅速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日益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流交往形式。基于网络的交往丰富多样,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和风险,主要表现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普遍异化、现代与传统的全方位冲突、全球文化交往的多方面摩擦。网络自身局限、网络主体行为失范、网络监管"把关人"困境是信息时代文化交往困境产生的根源。信息时代文化交往的和谐拓展,应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网络文化观,激发网络主体的正能量,建立现代网络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5.
网络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日常主要的一种生活消费方式,但它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其中税收监管问题尤为值得关注。通过对网络团购交易中涉税监管现状的考察就会发现,网络团购存在交易凭证缺失、课税对象不明、价款收付失当等直接影响税基核算的问题。究其原因,没有准确把握网络团购交易各类主体即消费者、实体商家、团购网站、支付平台和税务主管部门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当前网络团购交易税收监管难以有效进行的症结所在。对此,应从传统的“以票控税”这一基本税收制度入手,结合“信息管税”理念改进网络团购交易税收监管,明确网络团购交易税收征管的正当性、课税主体的确定性、征税管辖权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7,(10):181-187
近年来,我国网络募捐迅速兴起,但同时网络诈捐、骗捐事件频发,不仅冲击着社会公众对网络募捐的信任,对公益慈善事业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此背景下,网络募捐监管亟待加强。本文以协同治理理念为视角,紧密结合现阶段我国网络募捐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明确多元监管主体理念,力图构建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平台参与、社会力量协同、自律与他律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更好地推进网络募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复杂变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也走过了40年的历程,对于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务院整合成立生态环境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对生态环境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本文从提高政治站位、推进机构改革、拓宽监管主体、完善政策法规、提高监管费用和加强监管手段等方面全面回顾了40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内容,总结改革成果与经验,分析监管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诸如横向职能分散、纵向监管乏力和监管主体结构失衡等。最后,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从生态环境政策、监管网络、队伍建设和监管主体等方面对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文苗 《兰州学刊》2012,(3):167-170
网络的诞生为自由的进一步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网络主体确认的难度增加,进而使网络侵权的法律保护陷入困境。网络实名制作为网络管理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地界清网络主体身份,有助于解决网络行为监管,避免网络侵权现象救济难的问题,但网络实名制又会涉及网络自由保护与限制、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冲突问题。因此有必要探析网络实名制的内涵,分析其推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搜索引擎服务技术已使信息网络成为汇集人类知识的集散地。但搜索引擎服务技术在便利大众、活跃电子商务活动的同时,也产生了假冒商品充斥网络市场的负面效应。于是,越来越多的商标权人将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作为被告诉诸法院以维护自身的利益。网络时代下,假冒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究竟由谁承担?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真的要承担这份法律责任吗?基于此,分别从搜索引擎提供商、社会消费者和广告主三者维度进行考察,以追踪网络商标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寻找法律的应然状态。我们的研究认为:网络作为一个服务平台,只是交易的中介,不应被苛以严格的法律责任;无过错搜索引擎服务商及比较性广告主不应构成商标侵权之主体;除欺诈性广告主外,知假买假的消费者也应承担一定的商标侵权责任。即便如此,构建网络环境下商标权人权利救济之途径,应该从搜索引擎提供商制度监管、社会消费者责任和政府监管三个层面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学生健康网络主体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网络技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不仅仅要融入网络生活,更应承担起使网络技术向善的方向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大学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机构,应做到:以人为本强化大学生健康网络主体意识塑造,以网络技术知识为基础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的信息素质塑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引导大学生网络主体的文化价值观塑造,以道德自律为核心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观塑造,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健康的网络主体。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舆论监督功能,但不可避免伴随着诸多负面影响.“王菲案”作为人肉搜索隐私侵权的典型案例,其核心是如何确定隐私权及对应义务的内容与界限.权利的维护需要成本,当权利的实现成本低于其收益时,权利人才有足够的内驱力去维权.侵权责任法通过降低维权成本激励被侵权人维护自身的权利,通过增大侵权成本阻止潜在的侵权冲动.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量和各方利益之平衡,网络侵权法律救济体现了“防君子易、防小人难”的旨趣.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反馈互动及时等特点使其发展迅猛,但信息资源污染、侵犯个人隐私、网络违法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网络色情内容传播等涉及网络社会伦理道德的实际问题却屡见不鲜,解决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失范现象的对策包括推进完善网络立法和依法治网、重视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发展网络技术管理监督、加强注重网络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 and the invasion of malicious software has been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for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he malicious software occupies the computer memory which slows the operation speed, wastes the resources of computer hardware, hijacks the users' browser, compels the advertisement to appear, steals the users’information, infringes the users’privacy, and brings huge spiritual and economic harms to users. The malicious software is growing that has seriously endang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dustry and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diffusion of the malicious software has greatly challenged the network infringement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us to reflect on the cause of infringement.  相似文献   

14.
陈斐斐 《学术探索》2012,(12):52-54
体育新闻要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就必须做到内容的公开透明,这就会与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相冲突。本文在分析体育新闻自身特点与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的基础上,探寻了冲突产生的原因。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有媒体侵犯体育名人的权益的事件发生,对体育名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造成影响。本文从新闻立法和媒体自律两个方面着手,具体阐述了如何避免侵犯体育名人人格权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未对隐私权作出明确规定 ,而且我国对隐私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也比较薄弱。通过对隐私、隐私权含义的界定 ,隐私的类别 ,隐私权法律关系的分析 ,以及侵犯隐私权的法律救济的探讨 ,从理论上设计我国隐私权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民法规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有效规制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使用,已成为一个热点法律问题,保护网络中的个人信息成为当务之急。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法律规制中,应确立一般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特殊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责任适用与行为构成,明确不承担或减轻民事责任的事由,以求多方面完善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民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林菲菲 《学术探索》2013,(11):13-17
网络侵权纠纷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逐年增多,这类纠纷也呈现了新的形态。对这些纠纷的法律规制,是满足社会对法律的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规则的结构决定规则适用范围比较有限,而原则的特性使得其经过解释可以有更广泛的适用空间,因此面对各类新型网络侵权纠纷,法官自然倾向采用原则裁判。在对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检索中发现了三个运用了原则进行裁判的网络侵权案件,法官通过原则的适用,扩大了权利人救济的空间,弥合了法律和社会的差距,维持了社会的公正。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隐私权保护的适度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反腐倡廉的新方式,它一方面强化了对政府官员个人权力的监督制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侵犯政府官员民事权利特别是隐私权的法律风险.在网络反腐中,保护政府官员的隐私权不仅有利于维护人格尊严,而且有利于化解隐私权与知情权及监督权的冲突.但基于政府官员的特定身份,其隐私权保护应定位于公共利益除外标准,坚持适度保护原则,合理划定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开始应用于 IPTV 行业,IPTV 运营商结合云计算技术不断推出新型服务模式,较易侵犯他人版权。其中,“回看”模式和国外 Cablevision 案以及 Optus 案被告提供的云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版权角度对“回看”模式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可以认定“回看”模式提供未经授权作品的行为在我国侵犯了版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但实质侵害不大。IPTV 运营商在推出新型服务模式前应进行法律分析以规避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日益普及,电子政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借助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收集、储存、使用和传播大量个人数据,若利用不当则极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通过对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中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