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传统大陆法系合同法上的相对性原则是指合同债权债务关系仅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然而,合同相对性原则也在实践和法律修正中不断被突破、修正。其中,第三人利益合同即是合同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发生效力,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一种情形。我国法律中存在着大量的第三人利益合同,但是却缺乏对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一般性规范。因此,需要对此作深入研究以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法律业务中 ,合同漏洞的存在是引发履行困难和合同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合同漏洞 ,需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方能实现合同功能 ,促进交易 ,便利履行 ,减少纠纷。本文论述了合同漏洞补救的原则 ,并对合同漏洞补救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网上履行”合同的履行发生在网上,不存在物理交付,使得在依“合同履行地”特别管辖规则对此类电子合同案件确定管辖权时,因合同履行地难以寻找而遭遇困境。在网上履行的情况下,合同履行地管辖规则适用的重点在于:根据合同交易的内容和方式,确定其交易性质,以确定合同履行地;需兼顾诉讼各方利益,在运用信息传送地、接收地方法的同时,考量网上行为与管辖地的关联度,合理确定管辖权。  相似文献   

4.
有别于传统合同效力理论,合同效力并非始发生于合同的生效,合同成立亦发生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44条第2款与第52条第5项同为引致条款,当事人对前者的违反属于后者规范之情形,为其所包容评价;两相比较,后者在规范目的达成与功能实现上有过之而无不及,足可取而代之。法定申请义务的独立性成为突破“未经审批合同不生效,合同不生效则无从履行报批义务”恶性循环的关键所在。附延缓条件、始期合同中,合同具备履行效力,不代表一定要即时履行,也不因当事人约定不即时履行而消灭。当事人约定的延缓条件或始期无法决定合同产生履行效力与否,其合意的真实目的在于合法规避因自身不即时履行合同义务所引致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辨权制度各国立法中均有规定。我国合同法完善了同时履行抗辨权内容 ,增加了履行不当的抗辨权 ,加强了合同对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力 ,维护了合同履行的公平性。异时履行抗辨权 ,公平地权衡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对于促使合同的正常履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法理论强调合同相对性原则,原则上仅承认合同于当事人间发生效力。从现代合同立法及司法实践看,合同第三人的法律地位皆得以认可或实践。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大量涉及第三人的合同,但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却过于简单。以第三人在合同履行中的作用是接受履行还是实践履行作为标准,对我国合同第三人的存在情形进行分类,可较全面探析第三人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从《合同法》第64条在《合同法》体系中的定位、内容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看,我国并未形成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鉴于此类合同确实存在及相关立法规范的缺失,在未来合同立法中有必要加以规范,以完善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7.
未生效合同是合同效力缓和的重要制度,但中国合同法上未生效合同的性质、范围、责任性质和形式等均未明确,理论和实践中的认识也存在分歧。未生效合同的范围应当包括所附生效期限未届至的合同和所附生效条件未满足的合同。未生效是合同的阶段性描述而不是独立的效力形态,合同的最终效力仍应得到确认。合同未生效的责任是缔约过失责任。在附选择行为条件生效合同的效力责任形式中应引入相反推定,允许相对人选择合同效力。在附义务行为条件生效合同的效力责任中应引入强制履行、代替履行。  相似文献   

8.
试论合同履行原则的唯一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同履行原则是合同履行制度中的重要问题,但理论上分歧很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确立合同履行的原则,应当依照严格的法理进行。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都可以内化于全面履行原则之中,而诚实信用、情事变更、同时履行、经济合理、亲自履行等都不符合合同履行原则的标准,因而,合同履行原则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9.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合同签订的准确和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合同的履行是否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合同履行过程中细致的工作则决定了合同的执行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合理周全的索赔条款常常能使合同各方尤其是承包商减少损失;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的变更及分包合同的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进行,军队采购合同问题变得日益重要。本文拟就军队采购合同的概念、订立方式、履行监督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促进我国军队采购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试论无效劳动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劳动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劳动合同在现实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无效劳动合同由于不具备法律效力 ,不能产生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劳动合同的形式是判断无效劳动合同的依据。判断无效劳动合同 ,有利于在实践中避免、减少无效劳动合同的存在 ,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合同法律制度赖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在我国,合同相对性规则也是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所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规则。根据它的概念和所包括的内容,即合同主体的相对性、合同内容的相对性、合同责任的相对性和合同效力的相对性,从内涵分析的角度来把握合同相对性的例外,以达致对合同相对性及其例外逻辑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自制定、颁布到实施就一直存在各种不同主张。由于人们对劳动合同法基本问题缺乏共识,对诸如劳动合同法与市场经济、劳动合同法的属性、劳动的弹性化、劳动合同法与现实的关系、劳动纠纷的调解与仲裁、劳动合同法与常识、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法与国家责任、劳动合同法的发展完善等问题还需要加强研究,以有助于劳动合同法的健全完善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合同相对性原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自由虽然一向是民法永恒的核心和灵魂,但如今却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该思想的一系列衍生理论中,合同相对性原则作为最后一道防线,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种种制度渐次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突破,这一系列突破在价值上是重叠的,这一原则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它经过不断的“突破”,定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完成其现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存在不以"补偿关系"和"对价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它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性质,同时也有缩短给付环节,节约交易成本、丰富合同自由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功能定位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强制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承载着保护劳动者、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功能。由于实践中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措施规避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致使其立法初衷不能实现。在劳动合同立法中,应当确立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原则,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例外,同时放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辅之以完善失业保险等制度,以实现劳动荚系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没有纳入统一合同法进行规定 ,劳动合同与普通民事合同的差异成为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作者从合同目的 ,合同性质 ,合同效力 ,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 ,违约责任等 11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以期在理论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劳动契约的历史追溯表明,劳动契约的产生既确立了劳动者从"身份到契约"转变的主体地位,又确立了政府对劳动者的"从契约到身份"倾斜保护的义务。因而劳动契约是一个包括劳动基准契约与劳动约定契约的契约体系,其主体涉及劳方、资方及政府三方主体,其内容包括在劳动契约的缔结、履行和终止过程中而发生的劳方与资方、劳方与政府、资方与政府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9.
劳动契约理论视角下的员工忠诚度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劳动契约理论视角分析,员工的忠诚就是其忠实履行劳动契约。而劳动契约分为显性劳动契约和隐性劳动契约,前者对员工忠诚度培养形成外部强制,后者对员工忠诚度培养产生内在约束。因此,要培养和维护员工的忠诚度,既要强化显性劳动契约,又要建立良好的隐性劳动契约。基于作者在美国加州富乐敦州立大学进修期间的见闻及对其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考察发现,权责利明晰的劳动契约是美国高校教师爱岗敬业即忠于职守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讲,劳动合同形式的立法模式决定着劳动合同条款的性质。文章结合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实际,就劳动合同采用书面形式的理由、事实劳动关系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劳动关系建立或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