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认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民族地区创造了发展的机遇.民族地区不仅经济落后,而且教育也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借西部开发的契机,发展教育,加快培养各类人才的步伐,以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长远发展全局,也关系到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的趋势,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还远未改变.必须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以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为主线,推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强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的准入限制,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革命在全球走向新的高潮,物质型经济正大规模地向信息型经济转变,信息化程度成为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新标志。民族地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信息时代的历史机遇,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的时机、条件和目标决定了民族地区应走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我国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西部大开发则需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1.西部开发的时机与东部不同。改革开放之初,国际国内环境与今天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王鉴 《民族研究》2002,(6):9-17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理念及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水平相比 ,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必须通过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教育主体责任、建立“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区”、促进民族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政策 ,实现西部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在构建性和涌现性的共同作用下,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形成一定的发展路径,并体现出明显的演化轨迹。文章以路径演化为视角,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重点阐述了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期资源优势困境、政策偏失性路径锁定、比较优势产业刚性陷阱等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战略选择,旨在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理论支持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开发西部,必须重新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特征。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就中国民族地区而言既是机会,又是挑战,而知识经济也必将赋予民族地区以新的特征。目前,在中国区域经济总体发展中,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育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疆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历史、政治、文化和政策倾向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西部民族地区现有的人力资源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迫切需要。为此,西部民族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关键是优先发展教育、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和基本经济支撑,在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发展生态产业。本文以生态民族学理念为指导,分五个部分先后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探讨了该区域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破解现存约束的制度创新途径,最后总结了几点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重要启示和结论,为我国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最终实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战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阐述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战略的着眼点入手 ,分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现状以及制定与西部民族地区相适应的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个地带”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如何加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能否早日实现的重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状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庆生 《民族学刊》2010,1(1):88-94,165
通过60年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备的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体系,该体系拥有完整配套的出版、印刷、发行功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随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社的财政政策改变,市场运作机制对出版社造成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资主体单一,出版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冲击。国家对其进行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显得尤为重要,民族文字出版单位也要练好内功,在市场机制下,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的大发展,引入市场淘汰机制,搞好本单位的内部改革,提高市场的适应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原、民族与宗教:清代西藏城市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一民  赖小路  付志刚 《民族学刊》2010,1(1):95-104,166
西藏地区城市出现较早,但发展相对缓慢。清代是西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商贸的发展,清廷对西藏统治的加强以及政教合一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都对西藏地区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清代西藏的城市多分布于河谷低地区域,呈现沿河流、湖泊分布的地域特征。西藏的城市空间布局也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寺庙等宗教场所成为城市的中心或重心所在。西藏地区的游牧经济也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发展进程,与内地相比,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形态不完善,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单一。  相似文献   

13.
杨明洪 《民族学刊》2010,1(1):72-87,165
德吉新村村民是从扎囊、错那两县集中搬迁而来的,此前这些村民生活在偏远的山沟里,耕地面积不足、基本口粮难以解决。政府民主决策,实施了朗赛岭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工程以解决耕地和住房问题,并且,进行了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配套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是基础,村民"富得起"才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从2002年开始,农户的生产扶持也纳入了政府的发展计划。自村民搬迁至德吉新村,他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善,政府也初步实现了其"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世哲 《民族学刊》2010,1(1):120-126,166-167
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形成的历史久远,而且,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有关民俗的记录和搜集整理,历代志书也非常重视民俗方面的内容。民俗形成的因素复杂,除了历史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之外,地理因素、气候因素、民族因素、宗教因素、语言因素等,都对风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恒定不变的风俗是没有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必然导致风俗的变迁,风俗流行过程就是其本身的变化过程。鉴于以上认识,对待民俗文化,我们要持既传承又保护的态度。一方面,传承有价值、有意义的民俗文化,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广泛收集,着力保护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5.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0,1(1):134-144,167-168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资料,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基督教的发展及调适加以认识。文章列举了当时德宏基督教的发展及变化概况,揭示基督教主要在景颇、傈僳两族中传播,以及盈江县教徒最多这两大特点,分析了基督教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概括了基督教积极调适、适应社会主义的主要措施,阐述了政府有关部门从积极引导到依法管理,根据基督教的活动情况,指出以族群名义裂变三自爱国会等是当前德宏基督教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访谈中,纳日碧力戈教授以人生经历为主,谈到他在人类学历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索的过程,也谈到了他多年来不断游走、研究人类学的很多成果和近期的新思考,还特别对于国内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反思,为人类学的初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