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区域城市研究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中国城市史通过对沿海、沿江有代表性的重要城市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为阐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但是,要进一步深化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还需扩大研究视野和研究范围,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而对区域甚至对全国有代表性的城市作比较研究,对城镇体系、城乡网络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考察,由点及面地弄清城市发展的历史、特点和规律。因此,区域城市史研究亟应提上日程,并有若干理论方法问题需要探讨:近代中国区域城市研究的对象、内容是什么?可以采取何种研究模式?有哪些值得研究的理论方法问题?我们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构想,向专家学者请教。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从《中英南京条约》开始,清末中国被迫和自行开放的口岸城镇据统计有104个。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  相似文献   

3.
苏州大学王翔副教授在其《挣不脱的锁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命运》一书中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的发展并没有中断。 王翔说,人们以往认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的一些城镇手工业中,已孕育着稀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有如苏州、杭州、南京等地丝绸业中的重要生产经营组织——“账房”,就是一种典型形态。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破坏了中国的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道路,使它难以幸免。王翔认为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否中断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有些行业可以是这样,如踹布业、刨烟业;但也有一些行业则未必如此。他提出,在鸦片战争后江南丝绸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则逐渐发育成熟,并从20世纪初年开始逐渐由传统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业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近代都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汉口民众乐园的历史显示,近代综合性文娱中心与都市社会构成同步互动、互为表里的关系.一方面,近代城市社会为综合性文娱中心的生长培植了土壤,充实了内容,规定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综合性文娱中心又俨然是都市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是观察和形塑城市生活方式与文化品位的窗口,是民众交游往来的拓展地和政治归属感的养成空间,进而成为城市声望与集体记忆的重要凭借,为从经济之城向文化之城的升华提供了历史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于云汉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其标志一方面表现为一批因港而兴、因商而兴、因工而兴、因路而兴的近代城市的诞生和发育,体现出近代城市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则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正> 一年多来,我们结合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了工业。经过在一些省市和工业部门初步试点,组建了一批专业公司、总厂,尽管时间不长,但在发挥现有工业潜力、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都已显示出专业化协作生产的优越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专业化协作的基础上,最近又出现了打破行业、地区、隶属关系和不同所有制的界限,向生产联合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产内部的专业分工有了新的发展,并出现丁一大批经济效益显著的以粮棉为主,粮油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或以其他经营为主的专业户。正确认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及其专业户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地组织农业专业化分工,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  相似文献   

8.
房正 《兰州学刊》2011,(10):165-168
16、17世纪,中国与西方原本相去不远的传统工程技术开始出现"大分流",中国传统工程技术缓慢发展,而西方工程技术却走向了近代科学的道路。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近代工程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在这个过程中,洋务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京师同文馆等洋务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开展工程教育的机构,为工程学进入中国做出了最早的努力;福州船政局等洋务企业为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最早翻译西方工程学著作进中国;留美幼童接受了西方近代工程学的系统训练,成为我国近代第一批职业工程师。  相似文献   

9.
公园作为近代中国城市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近年来引起一批学者的浓厚兴趣,问世了一批研究成果.研究者揭示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萌生与演化的历史进程、时代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解读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文化内涵、多重功能及其象征意义.这些成果既显示至今为止这一研究领域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也显示了有待进一步拓展的学术空间:一是对不同城市公共空间的比较研究;二是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倡议者和设计者;三是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城镇体系的演变特点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中等城市数量增加明显,城市在四大区域的分布格局基本未变;城市人口以特大城市为主,城市增加的人口以巨型城市和中等城市为主;城市群发展迅速,城市职能明显增强。但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特大型都市集聚效应有待提高;城市建成区扩张过快;建制镇集聚效应弱。"十二五"时期,应充分发挥城市聚集效益,保持全国城市建成区基本稳定,建设好国际化大都市和全国中心城市;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城镇体系优化政策;促使一批中等城市尽快成长为大城市,一批大城市尽快成长为超大城市;加快县城发展,建设一批重点镇。  相似文献   

11.
近代小报指的是1897年至1949年的52年间出现的小开张休闲娱乐报纸。小报是中国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它的研究远远不够,大量珍贵的新闻史料无人整理。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离不开小报,城市生活的每一天都记录在小报上,尤其在风俗时尚研究方面,小报更是难得的史料。小报还是中国近代通俗文学的主阵地和经营实体,登载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培养了一批通俗文学作家。  相似文献   

12.
城镇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空间变化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文明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城镇文明的发展具有历史周期性,体现出文化性、地域性、综合性、关联性和阶段性等特征。亚洲和欧洲城镇文明周期是世界城镇文明周期的典型代表。对亚洲和欧洲城镇文明周期的历史考量,可以看出世界城镇文明周期的轮廓及不同城镇文明间的互动关系。城镇文明周期研究给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开眼看世界”的经世派人物,他们在向国人介绍西方知识的同时也开始迈入近代的门槛,但更多的传统士人究竟是否走向了近代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进而言之,那些没有走入“近代”或仍在“近代”边缘徘徊的士人,是如何因应世变以及其实际生活世界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这是更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浙江海宁乡村士绅管庭芬,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个案。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士绅,管庭芬在“近代”边缘的生活世界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或许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管庭芬这样拒绝转型的普通士人与民众,故而使转型的道路显得颇为艰难曲折,甚至因为不得不被迫转型而变得扭曲畸形。至于这究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阻力还是生命力,却非常值得引人深思。职是之故,所谓“近代”与“近代”化的意义或许当予以重估。  相似文献   

14.
京九铁路对江西城镇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九铁路对江西城镇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李文生京九线江西段的城镇,在古代因处于南北大通道要冲而繁荣;在近代,因“大庾岭道”冷落而由盛变衰。京九铁路的贯通,为沿线城镇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沿线的南昌、九江、赣州、吉安等主要城市,有了北达京...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随着社会分工协作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出现的。近代、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则是与近、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内地和边远地区的工业发展,全国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近60%都投向内地。随着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有计划地大量增加,兰州、包头、西宁等许多大中型工业城市随之发展起来。 因此,研究任何一个省区未来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都必须以国家有计划实施的基本建设为基础。本文试图依据国家在我区进行的重点建设的特点,对我区今后二十年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旧有的城市管理模式难以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城市改革与建设要求愈发迫切。一批留学生归国,组织团体,著书立说,发表主张,形成了市政专家群体,推动了民国时期的市政革新运动,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可 《社会科学研究》2003,1(5):117-121
城市化的启动和初步发展使城市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城市化进程成为近代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商业文明变迁的推进器。 2 0世纪 2 0年代 ,以归国留学生为核心的一批热心市政发展的新型知识分子把全新的城市观念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性市政改革思潮传播到国内 ,自觉地从整个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来思考中国城市的发展问题 ,并为中国设计了一条以城市为中心带动社会全面发展和变革转型的现代化道路。尽管其设想限于当时的恶劣环境无法全面实现 ,但是他们的积极活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并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江南市镇和华北市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南地区是中国市镇发育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华北地区则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上城镇体系形成较早的区域,但公元12世纪以后,华北的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江南,直到近代华北的市镇不如江南发达。文章从市镇的类型、特点和作用等方面研究江南和华北市镇在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从市镇的发展情况、市镇的分布格局、市镇的经济功能———功能定位和市场发育等方面研究它们的差异,进而探讨近代华北市镇发展落后的原因,以期为当今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疆城镇发展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城镇化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并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而加快。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城镇化道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新疆解放以后,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通过对重要资源的开发,重点项目的配置,有计划地从内地迁入(包括成建制企业)大批劳动者和驻疆人民解放军执行屯垦戌边任务,一部分进入城镇从事各项生产建设和社会服务事业;二是区内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的增加,除自然增长外,主要是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地域内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劳动力向小城镇聚集。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去年底在成都召开。来自京、津、沪、汉、渝等市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地方史和城市研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应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近代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部份同志于1988年9月上海座谈会上的建议举行的。会议以近代城市研究为中心议题,就近代城市研究的意义、内容和近代城市化、城市近代化、近代城乡关系、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