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许多作家的创作经历不同,老舍是以写长篇小说开始他的创作生涯的.如果除开作家青年时代的习作《小玲儿》不算,那么,他的短篇小说的真正发轫之作,乃是一九三一年十月发表的《五九》.而在这之前,作家已经写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和《小坡的生日》等四部长篇了.尽管老舍曾经谦称他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但是,由于作家在写作短篇之前已经具有充足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特别是他在艺术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不仅在数量上是可观的(主要有《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五个集子,合计约五十余篇),而且在质量上一般也是较高的,其中的几篇佼佼者,即使列入我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杰作之中也毫无愧色.这样,具体探讨一下他的短篇小说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与特色,就不是没有必要的了. 独特的题材领域几乎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会以他独特的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作品既有象《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拧发条鸟编年史》、《1Q84》这样的长篇巨制,也有10余册短篇小说集,他还翻译了很多美国当代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和长篇作品一样以其内容复杂、风格奇诡为特点。在村上研究中,对于这些短篇还未给予足够重视。村上的短篇既是他长篇小说探索的前奏,又是他一些重要思考的试验田。将村上的长短篇结合互见,会让我们加深对村上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3.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春英副教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王鲁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中坚作家。他一生创作了《柚子》《黄金》等9部短篇小说集;2部中篇小说《乡下》《婴儿日记》;1部长篇《野火》;2部散文集《驴子和骡子》《旅人的心》;还有《显克微支小说集》《世界短篇小说集》等译作。王鲁彦一生只有短短的44年,但他留下来的文学遗产达  相似文献   

4.
姚雪垠虽然从一九三八年创作《春暖花开的时候》起,“兴趣和追求就转向长篇”,而“对写短篇小说的兴趣淡了”,但写作中、短篇小说,确实是他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站。据作家自己回忆,他的第一篇作品就是一九二九年发表在《河南日报》副刊上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作家.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写出了三百多个短篇,六部长篇,另外还写了不少的旅游杂记和有关文艺及政治的评论文章。他的作品早在二十年代就被介绍到中国。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中的精品,始发表于1884年.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它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丑恶和毒害,也辛辣地讽刺了小平民阶层醉心享受和  相似文献   

6.
《品尝家》(TheSampler)是美国作家I.V.莫里斯写的一篇胜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莫里斯是芝加哥人。他曾在密尔顿研究院、哈佛大学和海德伯格大学就读。毕业后在纽约担任过报纸和出版社编辑。一九三四年以后成为自由作家。著有《自由大街》、《纸墙》、《芝加哥故事》和《通往西班牙之路》等长篇小路。他曾有五篇小说被评为美国最佳短篇。《品尝家》写一位上了年纪的先生在一家布丁店品尝布丁时不肯接受年轻人“我”的施舍但自感受辱而消声匿迹的故事。这个短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但读来使人觉得有声、有色、有神、有味,尤…  相似文献   

7.
作为小说家的张天翼,其创作的精华在短篇小说领域,讽刺幽默小说又是其中的精粹。他的短篇讽刺幽默小说创作之所以能比较成功,除了他的天赋、才能之外,也得益于中外讽刺幽默文学的滋养,没有这个滋养,张天翼也许不能成为出色的讽刺幽默小说家。而他的长篇小说像《鬼土日记》与《格列佛游记》、《洋泾浜奇侠》与《堂吉诃德》的影响关系更为明显,但还不属于"照搬"和"套用",而是借鉴、受启发、类联想和触类旁通,然而,他的长篇之所以不太成功,原因是张天翼与塞万提斯和斯威夫特相比,还缺乏深厚的人生感受和体验,缺乏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根基,缺乏批判的广度和力度,也缺乏驾驭长篇的能力。所以,张天翼的文学贡献、创作优长主要在短篇小说领域,尤其是讽刺幽默短篇的建构。张天翼的个案,给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磨坊文札》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集。都德这个名字对我们说来并不陌生,他的好些作品都有中译本,长篇如《小物件》,《沙茀》,短篇如《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特别是《最后一课》,不仅早在二十年代就被译成中文,而且一直被选入语文教本,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磨坊文札》作为“世界名著选”,一九二七年,经成绍宗、张人权两人合译,由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发行,当年三月和八月,就先后发行了两版。四十年代,贾芝在延安根据伦敦出版的法英对照选本,重译了《磨坊文札》中的七篇,题名《磨坊书简》,一九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他首先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诗神”。其次,在他各种体裁林立的文学宝塔之中,小说,放射着光芒。他的堪同世界第一流短篇小说相媲美的那些短篇。不可否认,泰翁在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比较不错的长篇小说。可是,不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其艺术匠心考虑,他的短篇胜其长篇。譬如,他的那些著名短篇《喀布尔人》、《素芭》、《摩诃摩耶》、《弃绝》、《河边的台阶》、《太阳和乌云》等等。好象是一件件天造地设般的艺术珍品,可以说在短篇小说领域里,不是“千古绝唱”也“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0.
王鲁彦(1901——1944)是我国“五四”时期优秀的前辈作家之一。他是认真的小说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的一生著译很多,共计出版了三十几本集子。小说有长篇《愤怒的乡村》(又名《野火》),短篇《黄金》《屋顶下》《河边》《伤兵旅馆》等;散文有《驴子与骡子》《旅人的心》等;翻译有《显克微支小说集》《世界短篇小说集》《犹太小说集》等。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鲁彦选集》,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鲁彦散文集》,并重印了他的长篇小说《愤怒的乡村》。据鲁彦夫人覃英说:“这三本集子可以说较全面的代表了他的创作。”鲁彦是一个忠实于人民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虽然经历过不少贫困和挫折,但  相似文献   

11.
浅析沙汀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刘跃沙汀,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从30年代初踏上文坛到全国解放前夕的将近20年的创作道路上,出版了《法律外的航线》等9个短篇小说集,收短篇小说70余篇。纵观沙汀的短篇小...  相似文献   

12.
约翰·契弗(1912—19.82)在美国当代作家中是个名家,曾多次获奖。他的作品从1958年起开始流传到其他各国,到目前已译成十五种以上的文字。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写了五个长篇和一百个短篇。1978年在美国出版的《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是契弗本人从历年短篇中精选而成,共得六十一篇。此书的出版,在美国被认为是文学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出生于鄂西山区的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经过几年的磨砺,终于写出了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关于动物小说,李传锋从《退役军犬》开始,由短篇而中篇,由中篇而长篇,已经在这块处女地上耕耘了好多个年头,收获了最初的一批成果。近几年来,当文坛闹哄哄的时候,他自甘寂寞,深入到生活的底层,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去工作和  相似文献   

14.
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勤奋耕耘,著书立说,离休后不辞辛劳宣传革命理想,一生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可谓家喻户晓,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短篇小说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  相似文献   

15.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中的重要一员。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科尔沁旗草原》这部史诗性的长篇巨著中,而且也体现在他流亡关内时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在短篇小说中,他对民族斗争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对都市小资产阶级知识者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对自我身份的复杂性进行了真切的剖析,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融入创作中,为我们提供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无不是前人艺术遗产的继承与发展者。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继承也就不会有象样的创造。从周立波的作品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均带着浓烈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许多作品中明显地吸收和融化了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优长,无论是他的名篇《暴风骤雨》,以及《铁水奔流》、《山乡巨变》,还是他的短篇小说《金戒指》、《盖满爹》、《山那边人家》等,无不表现着他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创新的轨迹。他在艺术上的见解主要地是由他在接触古典小说、戏剧、诗歌当中,惊觉于造化,默识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面前摆着两个事实:一是蒲松龄用文言创作了闻名于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同时又用白话创作了几十万字的俗谣俚曲和杂著,文言和白话他都运用得很娴熟,他是个文白兼长的语言大师.二是白话小说早已在先于蒲松龄五六百年前的宋代出现,明代更是大量流行,短篇、长篇都产生了堪称世界文学的名著;尤其是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金瓶梅》,更是标志着我国白话文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都是我们在探讨《聊斋志异》语言时,不可忽视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都令人敬重和怀念。——丁玲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白话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就在鲁迅发表他的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的第二年,叶圣陶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这也是一个人?》(后改为《一生》);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两年之中共发表了二十个短篇,并以《隔膜》名篇,结集为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付梓。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随着作者思想和技巧的不断成熟,他的小说创作后来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小说由隋唐至明中叶呈现出两支发展流向:文言笔记小说和通俗说话小说.后者又分讲史长篇和话本短篇.文言笔记小说端倪自汉晋始,连绵不断,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蒲松龄、纪昀.而唐以来的长短篇小说形式首先是在民间通俗文学中酝酿发展.至明中叶以后,文人创造性地发展了民间通俗文学中的小说样式,由集体创作的长篇讲史体而至个人创制的另一类长篇,即如《金瓶梅》、《红楼梦》,由短篇话本则演绛创造了拟话本.于是,在小说领域内,雅文学在文言笔记小说的继续发展之外,又增添了长篇体式和新的白话短篇形式,由此而丰富了整个中国古典小说的样式.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局面,从而为明清小说大兴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米·亚·肖洛霍夫(1905—1984)是继高尔基之后苏联最有声望的艺术大师,在世界文坛上是一位非同凡响的当代苏联文学巨匠。一提到肖洛霍夫,人们就会联想到他的宏篇巨著《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和短篇名作《一个人的遭遇》等,而他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却鲜为人知。虽说《顿河故事》(1923—1926)是作家创作初期的试笔之作,然而,这些短篇小说使作家在文学生涯的起步中初露才华,并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1965年,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奖金的证书上写着:“借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