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一、总说汉语属于音节声调语言。同声母、韵母一样,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结构成分。如果说,一个结构成分齐全的音节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的话,那么,结构成分残缺的音节可以没有声母,可以没有韵头,可以没有韵尾(甚至可以三者均缺),但必须具有韵腹和声调。从辨义方面来看,声母和韵母都相同的音书,依据声  相似文献   

2.
音节作为一级语音单位 ,由下一级语音单位音位依据规则组合而成 ;音节作为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从语音单位的层次性角度 ,它包含若干下级语音单位 ,从自身结构系统的角度 ,它更含有质母、声母、韵母、韵头、韵身、韵腹、韵尾这些反映各个音位在音节中不同作用和彼此关系的结构成分 ;这些结构成分分四个层次依次组合 :一、质母与声调 ,二、声母与韵母 ,三、韵头与韵身 ,四、韵腹与韵尾  相似文献   

3.
教学语言对字音的发声要求,仅止于“准”还是不够的。面对几十甚至一二百学生讲课,要使每一个听课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还得在准确的前提下,把每一个字都发得清晰、响亮、有力。按照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方式,我们把音节分作五个部分:1.声母(音节起头的辅音);2.韵头(韵母起首的介音i、u、ū);3.韵腹(韵母里的主要元音);4.韵尾(韵母未尾的音素i、u(o)、n、ng);5.声调(音节的高低升降)。按照这五个部分去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八种形式:从上表,我们看到普通话音节构成的几个特点:1.组成音节的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宁波腔普通话是指宁波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掺杂了宁波话成分的地方普通话。具有如下特点:舌尖前声母和舌尖后声母不分,r声母读不准,把清声母错发成浊声母;eng、en混淆,ing、in相混,卷舌元音与儿化读音不准确,“啊”的变读存在缺陷,介音u掌握欠佳,鼻音韵尾丢失,复元音误读成单元音;舒声调值和入声调受宁波方言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例代汉语》(增订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在谈到“声介合拼”的拼音方法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xi──ong→xiong(胸)”,并指出这种拼音法“先把声母和韵头合成一个部分,然后跟韵身进行拼音。这只适用于有韵头的音节。”可是该教材给韵母“iong”标音为,排列在“四呼”分类的撮口呼中,并在注释中注明,iong放在撮口呼,是按其实际读音排列的①。这就让人感到困惑了:iong的实际读音为,从语音结构分析,是由韵腹和韵尾ng构成,根本没有韵头,或者说,韵头是个虚位。由这…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声调语言,所有音节都有声调。一个音节(如“啊”ā),可以没有声母和韵头、韵尾,但必定有韵腹和声调。声诃和声母、韵母一样,在汉语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就是靠声调来区别的。因此,研究汉语普通话声调的特征,研究声调的教学特点和方法,是同研究声母、韵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湘南嘉禾土话的几个语音现象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禾县为西南官话和土话双方言区。嘉禾广发话呈现出以下语音现象1.古帮母端母浊音化,这是古百越语言先喉塞音在南方方言的遗存。2.疑母念舌后清塞音和舌叶塞擦音。这一事实表明,将古疑母拟为鼻-塞复辅音声母是正确的。3.咸、山、梗摄细音字合流念洪音,系韵母内韵头与韵尾先同化后异化所致。4.咸山一等韵与宕江合流收双唇鼻音尾,是韵腹与韵尾相互作用和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合江音系中存在的鼻辅音有m、n、捱、耷四种,其中可以作为声母的有m、n、捱、耷,可作为韵尾的有n、耷。文章通过与中古音的对比,对合江音系中的鼻音声母和鼻音韵尾进行分析,探求鼻辅音在合江方言中的分布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昌都片赣语是赣语在江西境内的分片之一。同赣语其他片区方言相比较,昌都片赣语中中古入声发展演变很有特色。昌都片赣语中古入声调类演变条件有声母清浊、古声母送气与否、韵摄来源。从地理分布来看,北部方言入声字舒声化进程快于南部方言;从语音系统内部来看,不同声母的入声字舒声化进程也有差异,大多数方言浊入字先于清入字发生舒声化演变,浊入声字舒声化演变以归向阳去调为常。都昌小片清入声字舒声化演变以归向阴去调为常,浊入声字今读存在读阳去、阳平等多种演变趋向。昌都片赣语中古入声字今读韵尾分布类型有新建长堎型、都昌阳峰型、德安蒲亭型等三大类。入声字今读韵尾因古声母来源不同而舒化进程不同,韵尾音值因音节内前置元音而演变途径多样化。昌都片赣语入声字韵尾今读类型既有历史发展的传承性,又有区域性创新,入声字韵尾特点初现于宋代,其中[-t]韵尾至[-l]韵尾音变至今仍处在词汇扩散阶段。  相似文献   

10.
合江音系中存在的鼻辅音有“m、n、(ηo)、(η)”四种,其中可以作为声母的有“m、n、(ηo)、(η)”,可作为韵尾的有“n、(η)”。文章通过与中古音的对比,对合江音系中的鼻音声母和鼻音韵尾进行分析,探求鼻辅音在合江方言中的分布 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坡脚土家语有n、η 两个鼻音韵尾。该语言有些词的鼻音韵尾是从原始藏缅母语继承下来的,有些词则是在土家语从原始藏缅母语分化出来之后才产生的。坡脚土家语鼻音韵尾的发展演变跟韵母元音、鼻音声母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该语言与汉语之间长时问的频繁接触也对其鼻音韵尾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阳话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从声母看,南阳方言有比普通话声母多的现象,还有声母相混现象;从韵母看,南阳方言中的母相混现象较多,另外还有丢失韵头现象;从声调看,主要是南阳方言调值与普通话调值不同。找出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掌握简单的纠正方法,不失为南阳人学习普通话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重庆开县厚坝乡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小片。该语音系统包括19个声母,38个韵母,4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全部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知庄章组及精组洪音今读舌尖前音[ts tsh s ];古泥来母不分;古晓组合口一二等与非组声母混合;入声塞音韵尾消失;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声归阳平。重庆开县的移民到邵东几年后,其方言的语音变化主要有:送气声母在阳平中气流减弱,韵母[yi]的韵尾逐渐变弱,与韵母[y]有合并趋势等。  相似文献   

14.
平南闽南话保留了不少汉语上古音的形式并且深受平南粤方言的影响,历史音变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保存了上古音鼻冠音声母[mb-]和[-],保留了上古音清界音声母[h-],有许多上古[st-]复辅音声母分化的字例……受粤方言的影响,平南闽南话产生了[∫]声母,「ts]、[tsh]两声母消失;鼻化韵大为减少,只剩五个(厦门话12个),塞韵尾[-k]消失,只剩下[-p]、[-t][-?]三个塞韵尾;鼻尾韵增加,共19个(厦门话13个)其中、、、四韵很可能是借自粤方言。  相似文献   

15.
(一) 藏学界的学者们都很清楚,古藏语①里有极其丰富的单、复辅音声母和韵尾,但就元音而言,却只有a,i,u,e,o…五个单元音②。所以,笔者提出古藏语里是不是有复合元音这个问题,可能会使人感到十分惊讶。但是提这个问题是有根据的,因为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古藏文历史文书中,的确存在写作复合元音的许多词语。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昔阳县方言的儿化现象从语音特征、范围和形式、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与研究。昔阳方言的儿化现象在语音上都是"儿"与前一音节紧密结合,共存于一个音节中。由于有儿化的作用,前一音节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有在音节尾加一个卷舌动作,更多情况下音节会发生变化:阴声韵主要元音央化;阳声韵脱落后鼻韵尾,主要元音鼻化;入声韵脱落喉塞尾,主要元音央化;更有韵头脱落或者发生改变而导致声母也发生变化。儿化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词类很丰富。在同一词类内部,儿化的形式也较为多样,尤其是名词的儿化;"儿化"强大的构词功能使得昔阳方言中的儿化现象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北京话中/η/只作韵尾,而湖北鹤峰方言中出现了其作声母的现象。我们试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描述,并分类举例说明。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这一现象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湖北鹤峰方言中舌根音声母/η/正呈逐渐丢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了广州方言韵母在发展变化中所产生的“韵尾繁衍化”的现象。这类韵尾繁衍化的韵母本由单个元音构成,不带韵尾,后来逐渐变为双元音,衍生出一个韵尾来,形成复韵母。其主要表现是:i→ei、i→ei、u→ou、y→θy.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广州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响水方言中存在大量古音遗迹。响水方言一方面受吴方言的影响,没有卷舌音声母,存在很多入声韵尾遗迹;另一方面受北方话舌面音j、q、x的影响,在声母、韵母方面与普通话存在很大差异。响水方言中存在古音遗迹以南部中山河沿线更为突出。响水方言明显分为三个片区。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了汉语上古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一、阴声韵尾问题。没有韵尾保护的韵腹元音容易变易,阴阳入相承的韵部元音演变不同步证明了阴声韵没有辅音韵尾;开音节和闭音节的差异不是押韵和谐声的障碍;韵尾与-k配对,在音理上完全是合理的。二、复辅音问题。必须跳出《广韵》模式,用顾炎武"离析唐韵"的思路离析上古声母;同一个谐声符的汉字在异时异地的不同读音应该是在用发音原理可解释的范围之内,构拟复辅音是最简洁明快的解释。三、上古汉语声调的性质。《诗经》同调押韵并非一定要用超音段的声调来解释,用韵尾音缀也一样可以解释。我们愿意采纳上古押韵是韵尾音缀和谐的说法。超音段的韵律特征在那个阶段可能还是伴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