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文化”,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属于“人口”范围内的“文化”。什么是人口文化? 我们认为反映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便是人口文化的内涵。人口文化与人类文化不同( 人类文化即指一般的文化) ,人口文化比人类文化反映的内容要窄得多,它包含在人类文化之中,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必须进而搞清人口文化的外延,即应当把人口文化表述为若干类文化现象,一是人口数量文化,二是人口素质文化,三是人口结构文化,四是人口边缘文化。一定的人口文化,归根结蒂也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中国人口文化发展有其鲜明的历史特点。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发展社会主义人口文化的历史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人口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1992年提出的“人口文化”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认真探讨了其内涵与外延以及人口文化的变迁问题。本文是从大文化的角度来把握“人口文化”的,穷根追溯之下,发现人口文化是一个五维的结构体系。本项讨论指出了“人口文化”工作日趋重要的政策涵义,同时也在理论上为正在酝酿中的“人口文化学”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发展是社会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计划生育是促进人口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为实现人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宽松的人口环境。但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以及计生政策在贯彻实施时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甚至制约着构建和谐社会。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发展是社会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计划生育是促进人口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为实现人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宽松的人口环境.但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以及计生政策在贯彻实施时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甚至制约着构建和谐社会.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备受关注的俄罗斯人口危机并未因其人口政策的调整而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人口危机为俄罗斯带来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为其教育发展和国防安全等带来负面影响。母亲资本等刺激性生育措施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积极性的透支可能会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结果,说明其人口政策缺乏有效性。决定俄罗斯人口形势变化的主要变量为出生率、死亡率和移民流量。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都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而影响移民流量变化的结构性因素则在于流出地的民族资源以及移民政策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转型实质上是文化的现代化,即实现文化从传统的农业文化向现代的工业文化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诞生的兵团文化面临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挑战,兵团文化必须由"文化为辅"向"文化戍边"、事业型文化体制向产业文化体制、农场文化向城镇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公正理论来研究"城市体育人口"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从理论上说,城市体育人口研究具有社会学属性,但当前相关研究却依然多局限于单纯的"体育学"范围内,没能很好地凸显其社会学价值与意义。而社会公正理论研究也往往只倾向于物质领域,却很少关注精神、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诸如体育公正等,所以二者在理论上存在结合研究的可能性。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城市体育人口状况凸显的问题主要是结构不合理、不同阶层在体育资源占有上严重失调等涉及社会公正的问题,所以极有必要基于社会公正理论进行研究以探索解决方案,而社会公正理论也可借此来拓宽自己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英国圈地运动的进程,与人口因素不无关系,突出地体现在人口对土地所造成的压力的大小上。在英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期,圈地的进程相对迅速;而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的时期,圈地的进程则往往趋缓,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圈地后土地的用途。14世纪黑死病及其他疾疫使英国人口数量锐减,圈地运动迅速发展,圈地数量相对较大。16世纪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圈地的速度趋缓,圈地的规模有限,圈地数量也相对较少,但反对圈地的呼声和运动却最为高涨。17世纪以后向海外持续移民及工业化的发展又加速了圈地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在决定某一时期人口总量的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中国从秦汉至明清的人口增长呈三个阶梯.每上一个阶梯都伴随着生产技术、耕作方式的较大改进,尤其是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中国人口规模跃上六千万、一亿、四亿这三个台阶是与冬小麦的推广、占城稻的普及和蕃薯、玉米、土豆等作物的引进分不开的,可以说,人口规模每上一个台阶都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其主要的支撑.在中国历史上,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决定了或是限制着人口的增殖水平,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符合"总是尽生活资料允许的范围繁殖后代"的中国特色的生育文化.清代前期,人口规模从一亿上升至四亿,对当时和其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清代前期是中国现今人口问题的奠基时期.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我国人口红利达到巅峰,人口总抚养比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11年人口总抚养比开始增加,传统的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然而,在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人口结构整体变化和其内部变化并不一致,人口红利在人口分布上发生了乡城转移.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中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一直高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城镇地区的总抚养比远低于农村地区.导致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和人口红利乡城转移的原因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城乡差别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的乡城人口流动,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为了获取更有效的人口结构转变收益和城镇化释放的人口结构红利,应该完善就业服务体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参与效率,同时通过资金、机构和服务三重保障,提高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移是其重要的社会现象,主要流向城市和边疆,究其原因则有生产方式的变迁;政治领域的变革,如国家政权建设不利直接导致乡村精英发生位移;文化领域的巨变如科举制的废除促使城乡进一步分离,这些合力加速了农村人口大量迁移.而这种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促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加速中国城市、人口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前20年,我国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生育率、人口结构、人口总量、人口分布等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态,并将在未来数十年中成为人口常态。随着人口控制任务基本完成,人口工作的内容也在发生转变,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工作重点。为了做好下一个时期的人口工作,反思在人口预测和人口工作思路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是必要的。做好对人口的科学预测,在人口政策制定上、在工作方法选择上高度注意价值取向的约束,是未来人口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加快人口城镇化是江苏在新世纪最大的增长空间,但尚存在滞后现象,必须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多层次发展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建立市场化“经营城市”机制,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文化构成是指人口中受各种文化教育者的数量和比重 ,它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教育普及和发达程度 ,是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在一个民族人口中高学历人口所占的比重越大 ,说明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就越高。作者主要依据人口普查资料 ,运用数据对比对乌孜别克族人口的文化构成进行了分析 ,从而说明乌孜别克族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对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作了详细的规划。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依据全会精神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立足东北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加快东北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途径,促进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与进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李颖  王艺  王文君 《理论界》2012,(12):134-136
国务院在提出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奋斗目标的同时,把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本文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独生子女的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坚持丰富内容和拓展载体相结合,坚持育医联手和提高技术水平相结合,坚持示范引领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五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晏月平  王楠 《东岳论丛》2019,40(1):179-190
中国人口转变已进入现代静止阶段,其转变趋势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型人口问题已引起学界诸多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转变阶段与趋势的综合分析,从人口内在结构和外部环境机制作用,遵循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探讨人口转变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为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后的人口社会发展提供多元视角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又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国外文化中有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这为"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创遣了有利条件;可持续发展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内容,也是中共的一贯追求.  相似文献   

20.
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人口发展进程——完成了压缩式的人口转变、形成了高空间流动特征的迁徙中国格局,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后人口转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多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和现实处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带领中国实现了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抑制了迅猛增长的人口趋势,激活了人口流动活力,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回溯历史,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和实践变迁,这些本土化的经验与思考能为当下中国所面临的人口挑战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