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涛 《中国藏学》2011,(Z2):133-140
文章从消费角度分析拉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差距程度及其收入成因。数据来源于2009年6—8月对拉萨周边三个村庄27户居民的生活消费与收入的田野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政府提供了公共服务的住房和医疗服务领域,农户之间的消费差距较少;而其他领域则相对较大。对形成农户之间消费差距的收入成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数量不是形成农村居民等级差距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教育年限对农牧民等级提升的作用是否显著,与其毕业后能否在政府事业部门获取就业密切相关;家庭对其资源的经营能力,对农牧民等级分类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应从加快实施西藏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牧民打工、完善畜牧业产出结构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此缩小农牧民之间生活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2.
微言     
《中国民族》2013,(10):64-65
@月光老人:四川省把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任务,计划每年投入2亿元.用于缩小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与内地的差距。并将加强保护工作,打造以“藏羌彝文化走廊”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产业带。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追赶战略的主要特征、后果影响及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认为新世纪应实施“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优先”的新追赶战略 ,优先缩小知识发展差距和人类发展差距 ,制定能够有效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广大农牧民切实受益的农村公共服务政策 ,加快促进各民族的自身开放、发展变革以及融入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 ,努力消除人类贫困 ,促进人类发展 ,保护民族文化 ,以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绒战堆  魏欣蕊 《民族学刊》2020,11(6):1-8, 149-150
本文根据机会的功能、供给与制约主体,就机会配置对西藏农牧民增收减贫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分析。首先,以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个重要发展时期为线索,就机会的市场配置对农牧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以自治区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针对农牧民增收减贫的政策为线索,就机会的政策配置对西藏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西藏农牧民的贫困性质是相对贫困,基于效益优先的机会配置是导致一段时期西藏农牧民增收乏力和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政府针对西藏农牧民机会配置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优先的政策调整立竿见影,发展机会供给量与农牧民发展机会竞争力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引领西藏走上经济增长和农牧民增收高速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党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不少民族地区的农牧民开始富裕起来了。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但是,这些农牧民开始富裕起来了,在这些地区工作的干部是不是  相似文献   

6.
现时西藏农牧业地位、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时西藏农牧业地位仍然重要,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就业领域,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调整要求继续加快农牧业发展,农牧业发展对农牧民生活方式影响依旧突出。西藏农牧业存在生产资源锐减、粮食问题、城乡差距拉大等新老问题,应在农牧业互动、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品开发及龙头企业的培植与区内外市场的开辟等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能力成为衡量个人、组织发展的标准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在信息获取与利用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究其原因,除了农牧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信息意识不足等自身因素外,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如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利用的人文环境不足、信息供给质与量不足是阻碍农牧民信息能力的关键因素。破除外部环境因素的困扰,是提高农牧民信息能力的现实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四川藏区属于典型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广大农牧民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帮扶对象。文章通过对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甘孜州色达县等藏族农牧区的田野调查,发现藏区普遍将农牧民致贫原因归结为因学、因病、缺技能、缺劳动力等。文章认为,对这些原因要辨证看待,只有精准辨证才能精准施治,并着重对因学致贫以及藏区农牧民的宗教信仰消费、贫富观等对精准脱贫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藏城乡差距变化的收入来源构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西藏城乡差距的变化过程以及收入来源构成,进而提出治理西藏城乡差距的政策重点。通过对1978—2008年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首先,1978—2008年间,尽管农牧民的收入在持续增长,但是西藏城乡差距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波动较大,先后经历了阶段性变化。其次,2002—2008年间,各个收入来源因素不仅对同期城乡差距,而且对跨时期城乡差距的变化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差别。最后,依据各收入来源因素对城乡差距变化的不同影响,指出未来缩小城乡差距的治理重点是:提高农牧业产量、统筹城乡劳动与就业、合理分配国家与地方提供的转移性收入资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发现,其发展逻辑与经典判断有诸多悖离。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其产生影响的同时,农牧民家庭经营并没有被专业合作社所取代,反而更加巩固,农户小资产所有者身份也得到加强。按照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或工业化来定义的"发展"的观念,在上述专业合作社的实践层面来看是狭隘的。相对于农牧民的经济机会、政治自由、社会条件、透明性保证以及防护性保障而言,笔者认为市场经济中的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流实践存在更全面的诠释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的分析,对青海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基尼系数的测度,并对青海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进行了回归预测。  相似文献   

13.
张淑芳 《民族学刊》2016,7(5):76-82,123-124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 hereafter NRCMS) in Tibetan areas of Sichuan was started in Wenchuan in 2005 , and by 2008 covered all of the province’s Tibetan area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the NRCMS on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and alleviating poverty for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Tibetan area of Sichuan. Most parts of the Tibetan areas of Sichuan are located in high altitude districts. Thirty two coun-ties of these areas are classified as “National Pov-erty Counties”. Poverty and disease go hand in hand in these regions. Kashin-Beck disease and hydatid disease are the major endemics in the pas-toral and agro-pastoral areas of Sichuan. Endemic, infectious and chronic diseases are widespread in Sichuan’s Tibetan areas. More than 70% of pa-tients are workers from 20 to 60 years old. Disea-ses are more prevalent in women than in men. Kashin-Beck disease and hydatid disease are cur-rently incurable. Patients suffer from health prob-lems, which leads to a decrease in their income and the heavy burden of medical expenses.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lleviat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farmers’ falling into, or back in-to poverty due to disease. However, the existing med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not suffici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greatest impact of NRCMS on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Sichuan’s Tibetan areas is that the system has gradually changed local people’s medi-cal behavior, as well as their underlying ideas a-bout medicine: they begin to believe in hospitals. In particular, more pregnant women are choosing to give birth in hospitals, which reduces the rate of infant mortality and postpartum diseases, and im-proves the health of women. Since the full coverage of the NRCMS in 2008 , the number of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the system has reached the overall average level of Si-chuan province. By analyzing the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ystem, and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he system on people’s health,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NRCMS’s role in serving the vulnerable population, such as the elderly and infant children, is more mark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RCMS, all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Sichuan Tibetan areas have established village clinics, which solved the problem of a shortage of medicines and doctors in those areas. Farmers and herdsmen have conven-ient access to medical treatment, enhanc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servic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RCMS,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improved. Infant mor-tality rates have dramatically fall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RCMS improved the medical service capacity of township hospitals and village clinics. And the NRCMS has brought the township hospitals and village clinics into its scope of compensation,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utilization of primary medical services in Tibetan areas.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NRCMS can be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Firstly, the im-
provement in health leads to increased income, be-cause good health can promote labor productivity. Meanwhile, the increase in income will in turn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health. Secondly, the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compensation rate is raised year by year, which reduces the medical fees of farmers, and prevents them from falling back into poverty.  相似文献   

14.
创建西藏新型环境资源产业,全面建设高原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西藏农牧民增产增收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需要重新认识高原环境资源状况 ,建立新型环境资源产业 ,并且掌握环境资源价值实现的基本特性 ,选择环境资源产业的市场运作方式 ,采取多种体现地方特色的综合措施 ,谋取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藏族农牧民人权享有的人类学和民族法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维伟 《民族学刊》2010,1(1):55-62,164
藏族农牧民是人权享有的主体,除了反映藏族人权状况的宏观研究外,还应选择对藏族农牧民人权享有的微观进行实证研究,以补充宏观研究之不足。由于微观研究的对象是以村落为代表的藏族小规模社会,所以适用于人类学和民族法学的理论与方法,以此证明藏族农牧民人权享有的真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互动过程的角度 ,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及后果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原因。文章对西部民族地区在实施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农牧民应得收入漏损、收入稳定增长预期模糊等两大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 ,全面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方针 ,努力做到四个创新 :经济发展思路创新、经济社会结构创新、经济体制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支持中国牧区加快发展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克跃林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3,4(1):1-11,95-97
中国牧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在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牧区的发展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如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草原生态严重恶化;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金融服务不能满足牧区发展需要等。支持牧区加快发展首先要建立现代草原产权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其次,将牧区的保护、建设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第三,加大对牧区发展的援助力度,制定发展援助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事业政策、扶贫开发政策、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开发政策及重大自然灾害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中的额勒苏台嘎查察哈尔蒙古人的研究,力图反映镶黄旗与其他生态地域的蒙古族牧民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存状态.文章又从额勒苏台嘎查牧民人口、村落、牧业生活、风俗习惯、生产收支变迁等视角来阐述当下牧区牧民生活现状,并对保护牧民生态环境和生态民俗等方面的政策与现行探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青海不同民族近年来收入分配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基尼系数等一系列指标对青海主要民族的收入分配差距进行测度与评价,并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缩小青海省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农牧民进城务工有增长之势.职业选择范围窄、劳务工资较低、生活素质较差等问题,折射出西藏农牧民工在劳动技能、职业素质、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当下市场经济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对此,既要引领农牧民工重视自身素质提高、增强竞争意识,自觉参与劳动技能教育与培训,更要敦促政府完善地方法规,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各地县的农牧民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提升农牧民参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能力、提高农牧民物质生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