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丽 《社科纵横》2012,(2):69-71
开放式侵权立法模式下,民事权益包括民事权利和民事法益。对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理解不能再完全陷入人格与财产二分的理论漩涡,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的"人身权益"应理解为人身权利以及与人身相关的法益,与人身相关的法益既可以是人格利益也可以是财产利益。人格特征之财产利益受侵害者适用于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2):128-132
本文在对"人肉搜索"源起、现状与公众评价梳理的基础上,探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的新规则实施后,网络媒体在编辑工作中防范"人肉搜索"侵权法律风险的基本规则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备受争议的“五粮液”起诉“七粮液”商标侵权官司终于落下了帷幕,案情因涉及知名白酒品牌“五粮液”而备受各界关注。作为在消费者心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驰名商标,“五粮液”商标的显著性毋庸置疑,一旦他人以通用名称为名对该品牌进行攀附,势必会与“五粮液”作为驰名商标所拥有的权利构成冲突。五粮液公司此番维权行为系一种反商标淡...  相似文献   

4.
何谓“官本位制”,没有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准或参照系,用以衡量人们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人身价值的机制。它犹如经济学上的“金本位制”。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为什么会出现“官本位制”这种观念和现象?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它既有政治经济的,又有思想、文化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原因。概括起来: 一是长期封建制度遗留下来的“以吏为师”,“官牧民”等政治文化意识的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盛行的是一元化的社会成  相似文献   

5.
吴丹 《东西南北》2013,(19):38-39
“兰桂坊之父”、“米老鼠杀手”、赌场副主席……他的一切都与娱乐有关,与狂欢的人生哲学有关。 每次采访盛智文,他几乎都穿着一件GeorgeArmani的高领门衬衫,外面套一件没有任何花纹的长袖黑色套装,纽扣开到胸前第二颗,颇有些黑社会老大的味道。但他总是未及言先露齿笑,一开口就手舞足蹈,一下子就把黑道老大气场破坏得一干二净。这位香港著名洒吧街兰桂坊的创始人似乎永远精力充沛,没有大多数已过耳顺之年的人身上的垂暮之气。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已深入人心,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纵观我们亲历的法治实践,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片面认为,只要以法治理国家就实现了依法治国。部分地区搞的以法治省、治县、治乡工程甚至制定了一些违反法律、搞地方保护的侵权之法,与倡导的法治精神背道而驰,走入法治的误区。因此,法治建设工程中,“有法可依”“普遍服从”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所“依据”“服从”之法的“良”“善”是法治又一关键环节,是现代法治的基础。可以说现代法治必须是“善”法法治,九届人大通过的《立法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善…  相似文献   

7.
刘屹 《东西南北》2013,(21):21-21
丁磊养猪这事儿说了四年了,但至今大家不仪没吃到猪肉,更是连猪跑都没见过。试想这事儿要发生在寻常人身上可能会获得“慢工出细活”之好评;但发生在首富身上,就成了“扯虎皮、张大旗”。  相似文献   

8.
“目的特定”是“目的限制原则”中一项重要的规范要素。根据该规范要素在“目的限制原则”中的地位不同,欧盟和我国分别采取了“目的特定+目的兼容”和“抽象合理+敏感特定”两种立法模式。目的特定原则具有不同于“目的合理”和“目的明确”的规范功能,其是信息侵权行为判断的标准,也是判断用户知情同意有效性的依据,更是层次性算法解释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从规范体系定位上看,“目的特定”是用户知情同意的前提,是算法解释的逻辑起点;同时也受制于“目的合理”、指导着“目的明确”,且通过“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来适当扩张“特定目的”。“目的特定”的规范内涵应当包括应用场景特定、主体类型特定、分析内容特定、侵权风险特定等。同时,也允许数据主体在遵循“特定目的”的合理辐射以及外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适当突破“特定目的”。  相似文献   

9.
周晨 《学术交流》2006,(9):35-37
松花江污染事故反映出环境污染事故不仅会造成他人生命、身体、健康以及公私财产的损害,还会导致环境资源、生态景观受损。从环境损害的对象来看,既包括人身和财产等环境私益,也包括人类享有适宜生存环境的权益,即环境公益。环境公益损害远比环境私益损害更为严重,而且存在立法空白。“环境侵权”和“环境侵害”都不足以涵盖全部受损权益,而需采用“环境损害”的概念,将对环境私益和环境公益的损害都纳入《环境损害赔偿法》。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起,女性主义学者们把目光转向了法律,其中就包含侵权法.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侵权法,女性主义学者们有了新的发现:侵权法是男性的法律,法律原则和规则无不带有男性的偏见.为此,她们向传统的侵权法发起了挑战,于是就有了侵权法的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在侵权法研究中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她们揭示侵权法中的性别差异;其次,她们批判“中立法律”标准中隐含的男性偏见;最后,她们呼吁法律实践中女性的经验.女性主义侵权法理论与传统侵权法理论的核心冲突是对“理性之人”、“注意义务”和“救助义务”的不同理解.女性主义者给法律带来的实际影响是显著的.在私法领域,女性学者们主张以“理性之女人”取代“理性之人”的标准,以“相互依赖、责任和关心”取代“个人权利”的理念,加大法律对易受伤害女人的特殊保护.把女性权利的主张由公法扩展到私法如侵权法,使女性得到了更大的补偿.  相似文献   

11.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养和锻炼的过程,如何处理好贡献与索取、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科学价值与道德价值的辩证关系,是人们在对待人生价值观上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本文在充分阐明其辩证关系的同时,人们必须注重对崇高价值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On the Definition and Age-Dependency of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value of preventing a fatality or (saving) a statistical life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in health economic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This paper adds new insights to several of the issues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ventional way of measuring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yields a biased estimate, in general. The major exception is the case where the estimate can be based on an infinitely short drop in the hazard rate. This is so in both life cycle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actuarially fair annuities. Moreover, the claim that there are strong theoretical reasons for believing that the 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 declines with age is shown to be wrong.  相似文献   

13.
We present the first nationwide value of life estimat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t more than one point in time. Our estimates are for every ten years between 1940 and 1980, a period when declines in fatal accident rates were historically unprecedented. Our estimated elasticity of value of life with respect to per capita GNP is 1.5 to 1.7. We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rising value of life for policy evaluation by examining the benefits of improved longevity since 1900. Our estimated elasticity implies that the current marginal increase in longevity is more valuable than the large increas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4.
陈家桢 《学术交流》2002,1(2):120-123
残忍意识的出现和存在,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还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残忍意识表现为残忍行为,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其实假说地狱中的各种酷刑多源自人间的暴虐行为,反过来又在现实中产生副作用。贞节观与因果报应现念合流,可以共同起到精神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法的价值"体现着法的精神,法的本质和法的目的,立足于21世纪,从哲学和经济学两个视角洞察法的本体论价值和经济价值,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法确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梁海虹  刘铭 《唐都学刊》2006,22(2):54-57
生活禅是净慧法师多年来提倡的佛教理念。他认为“生活禅”就是“禅生活”,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的真正体现,就是从现实中的“我”去“悟道”。生活禅的理念来源于禅教合一的思想,从生活禅的教证和祖证可以反映出,生活禅是对祖师禅的继承和超越。生活禅的基本特征是承禅入禅、融经入禅、以禅融教以及最大的特征是突破和超越。生活禅对当代心理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表现在它对当代心理学理论的建构、对当代心理生活实践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鉴赏意义。  相似文献   

17.
A substantial literature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has evaluated tradeoffs between money and fatality risks. These values in turn serve as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This article reviews more than 60 studies of mortality risk premiums from ten countries and approximately 40 studies that present estimates of injury risk premiums. This critical review examines a variety of econometric issues, the role of unionization in risk premiums, and the effects of age on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Our meta-analysis indicates an income elasticity of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from about 0.5 to 0.6.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policy applications of thes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estimates and related issues, including risk-risk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Risks and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background mortality and financial risks on an individual's willingness to pay to reduce his mortality risk (the 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 or VSL). Under reasonable assumptions about risk aversion and prudence with respect to wealth in the event of survival and with respect to bequests in the event of death, background mortality and financial risks decrease VSL. The effects of large mortality or financial risks on VSL can be substantial, but the effects of small background risks are negligibl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monplace failure to account for background risk in evaluating VSL is unlikely to produce substantial bias in most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论制度化机制及其缺陷的价值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制度化结构和精神价值系统对于社会控制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由于二者在内在价值取向、系统设置依据等方面的区别 ,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运作方式。所以从方法论层面上讲 ,我们必须放弃严格“同构”的传统思路 ,使它们融入一个相对分立的张力构架。要克服制度化结构的“原生缺陷” ,单纯在技术层面上寻求弥补方法是没有出路的 ,只有在承认二者“形式异构”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精神价值系统的补偿功能 ,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及其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辉 《求是学刊》2002,29(4):13-19
价值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中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 ,因之从学科定位和学科使命来说 ,价值哲学应是社会哲学的或实践论的 ,而不是形而上的纯哲学理论。它原本不以建构形式上严密的逻辑体系为己任 ,而以在对社会生活中重大价值问题进行缜密研究基础上给出正确的价值理念为使命。但价值哲学用以把握价值问题的方式却又是反思的和批判的 ,借以完成此任的有效途径只能是基本原则的设定和范畴体系的设置。价值哲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使命决定了价值哲学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 :抽象化的即本体论的和认识论的途径 ;现实化的即社会哲学的和实践论的途径。本体论的研究范式保证了价值问题研究的彻底性 ,社会哲学的研究范式保证了价值问题研究的现实性。价值哲学之两种研究范式及其关联决定了 ,它首先要确立一种问题意识 ,然后把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作为实践基础 ,视创价与代价为分析框架 ,以供给一定的价值理念为学科使命。只有这样 ,价值哲学才能做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