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两句话     
我父亲平常话就不多,他的身体日渐衰败那几年,话更一天少过一天。  相似文献   

2.
徐庆友 《老年世界》2013,(10):22-23
1945年,我十三岁,在巴林左旗林东镇启文小学念五年级。暑假的一天吃早饭的时候,父亲很严肃地对哥哥和我说:“庆来、庆友,你们俩这几天不要上街。日本投降了,街面上很乱。别惹事,在家待着,听见了吗?”父亲一双眼睛紧盯着我们,看得我们直点头,他似乎才放心下来。父亲吃完饭匆忙上柜去了,我家在林东街有个比较大的店面,叫“恒兴德”,经营布匹绸缎的买卖,父亲是大掌柜,怕买卖出事,所以这几天净在柜上守着。  相似文献   

3.
李平 《老年人》2008,(6):34-34
为供养我上大学,憨厚老实的父亲一直在镇办企业石雕场打工——扛石头,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干,父亲的双肩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靠着父亲挣的血汗钱供养,我毕业后终于离开了那个贫瘠的山村,在城里找到了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可就在那一年,父亲却累倒了,再也没有爬起来。我呼天抡地也没唤回父亲。父亲的猝然离世,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4.
刘传军 《老年世界》2008,(16):24-25
父亲是个最普通的庄户老头。他的大半生是在生产队里度过的,给队上养猪。无论炎热酷暑,还是凛冽寒冬,父亲那瘦小干枯的身影,都是在猪舍里忙碌。那时候粮食奇缺,人尚且有饿肚子的时候,猪当然只能靠放养。最惬意的是秋收之后,天还不亮,父亲就鞭儿一甩,赶出猪群,只要天好,不见星星不回家。  相似文献   

5.
生活畅想     
梁启超十岁那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的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便匆匆进了客厅。  相似文献   

6.
父亲素描     
父亲素描李晓我常常看到父亲站在阳台上等母亲回家的身影,于是就有了这篇父亲60岁生日的前一天,正是我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日子。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好好考啊!”那一刻,我突然看见父亲眼里涌出的眼花。前两天,父亲刚办好退休手续,告别了他30多年的上班生涯。...  相似文献   

7.
父亲     
谭谈 《老年人》2008,(4):35-36
不觉间,父亲远行六年多了。父亲,人类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钢栓;父亲,世间亲情辞海里的一个叹号!记得那一天,父亲躺在那张古朴的木床上,吃力地伸出一只干瘦的手,像是在向我招手,又像是在向我挥手,更像是挣扎着要紧紧抓住这个他生活了八十六年的人间,不想离去……  相似文献   

8.
未文 《金色年华》2008,(4):41-42
父亲是什么时候戴上老花镜的呢? 我不知道。 但看着他一天天地变老, 看着自已在他的呵护中一天天地长大, 我心里酸溜溜的,  相似文献   

9.
父亲学唱歌     
冠豸 《当代老年》2007,(3):21-23
父亲以前并不唱歌,至少在去年以前,我不曾听过。 去年初秋的一天,快退休的父亲从单位回家后,兴致盎然。他找了块干布,很细心的把堆放在电视柜里的VCD擦拭干净。  相似文献   

10.
马健 《老年世界》2013,(21):41-41
半年前的一天晚上,父亲从外面散步回来,突然提出要到市老年大学上课,这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11.
父亲戒烟记     
父亲说他的烟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一岁,照此推算,他加入烟民队伍至少有三十年了。父亲的烟瘾很大,通常一天要抽两包烟。他心情好时喜欢抽一支,心情不好时更喜欢抽一支。反正,随时看见他都是烟不离手。对此,母亲的意见最大,她多次强烈要求父亲戒烟,父亲就是不听,而且还常常振振有词:饭可以不吃,烟不能不抽,饭前一支开开胃,饭后一支助消化。母亲实在拿他没办法,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相似文献   

12.
父亲年轻时就酷爱古代诗歌,退休后更能静下心来读诗品诗。 一天我问父亲,听说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吗?父亲虽然年过六旬,居然还能完整地背出了这首篇幅不算短的叙事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字不差。接着父亲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首诗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3.
父亲不下岗     
苏建国 《老人世界》2008,(10):29-29
一场纷纷扬扬持续几天的大雪,把祥瑞的春节送在了眼前。一闪年儿,父亲就七十大寿了。父亲双手捧着一只“铁饭碗”,是永不生锈的那一种,坚守在他的家里家外的岗位上,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每天只是充实且快乐着。  相似文献   

14.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相似文献   

15.
涧川 《当代老年》2006,(5):25-25
父亲和母亲是同事。40年前的一天晚上,他们在单位参加学习时停电,大家急急地下楼,由于老式楼房的楼道很窄很陡,加上走廊里没有灯,下楼时父亲下意识地搀着母亲,以防她的脚踩空。没有想到就是这黑暗中的一搀,竟注定了他们日后的姻缘。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虎毒不伤子”,那么,这位父亲就比毒蝎更毒了;如果说“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么,这位打工妹就好过妈妈了。世上竟有这么狠心的父亲小红红是不幸的。8岁的小红红被亲生父亲抛弃在兰州街头。红红的大名叫童小红,家在陕西歧山县青化镇童家村。父亲童叶辉不擅农事,长年在西安一家饭馆打工,偶尔回家一趟也带不回来几个钱。父亲跟母亲关系不好。终于有一次,当父亲灰头土脸回来,不知为啥母亲跟他大吵一架。第二天,母亲就喝农药,死了。只有13个月大的小弟弟被父亲偷偷地送给了一个过路的外乡人,而红红,就被塞给爷爷奶奶照养。…  相似文献   

17.
父亲经常进城。他想儿子和孙子。可是他从来没有住满两天。他在城里住不惯。儿子说要不我在房间里给你垒一铺大炕?父亲说就算你在客厅给我砌一个院墙,我也不会习惯。说完了去睡觉,翻来覆去睡不着。进了城就失眠,父亲说那是因为无事可干,无事可干,骨头缝里就会生出锈来。——他认为休闲并非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8.
从一季花开悟一世人生何田以手写心花儿与少年附近上学的孩子们常常抄近路穿过我父亲的园子,把里面的花摘走。一天早晨,当孩子们再路过时,一个男孩问:“我能拿一枝花吗?”“你想要哪枝?”我父亲问。孩子选了最洁白的一枝郁金香。父亲继续说:“它是你的花了。如果把...  相似文献   

19.
阿友 《老年人》2014,(2):36-37
父遭祸殃,高位截瘫 2002年春节过后,黄凤的父亲黄志仁与邻居一起前往江苏打工。4月的一天夜里,黄志仁半夜起床小解,不慎从二楼摔到一楼。虽说经过20多天的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严重受伤,导致高位截瘫。这一年,黄凤刚满6岁。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今年82岁,孤身一人住在乡下。偶尔接他进城,最多住一星期他就要找借口回乡下老家去。他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那片板栗林。那片有6亩面积的良种板栗林,是父亲花了20年时间开垦栽种的“养老林”。近10年来,他每年能从“养老林”获得纯收入3000元,父亲因此而成了当地同龄人中的“富翁”。如今父亲年岁已高,仍守着板栗林讨生活,做儿子的怎么忍心呢?一天,我带着妻子回到乡下老家,想接父亲进城。还未进家门,就听邻居说,父亲一大早便上山干活去了。我招呼妻子在家做饭,自己扛起一把锄头也上了山。说实在的,父亲栽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