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是中国社会政治话语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是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而生,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展开多层次的理解与诠释.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手段、目标、前途等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话语认知.此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知,逐步勾勒出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雏形.以概念史为视角深度挖掘建党初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探寻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语境与时代特征,梳理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贡献与不足,可更好地为当前党的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基本经验遵循与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2.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饱含自我革命精神,人民是底气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提供了发展动力,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经验教训提供了外部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自我革命不断进行话语创新,形成了以初心和使命为内核的价值话语,以先进性与纯洁性为旨归的目标话语,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形式的方法话语,以区别于其他政党为标志的特征话语。面向未来,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继续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对巩固领导力,提升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黎日明 《重庆社会科学》2021,(11):前插1,6-15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各方面制度日益成熟定型并彰显出显著优势,使"中国之制"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制度密码.如何讲清楚这些显著优势,使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话语优势,让国内外更多人理解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进而认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中国,成为当下急需解答的问题.而建构新时代制度优势话语,既回答了现实问题,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新契机和新思路.新时代制度优势话语建构要以问题为导向,阐明话语建构的现实缘起;以思想内涵为中心,把握话语建构的丰富内容;以话语表达为关键,明确话语建构的路径选择.也就是厘清"为什么说话""说什么话"以及"如何说话"三大话语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12):86-92
"阶级"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重要表达机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实践。在1949-1950年的京郊土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通过"诉苦""翻身""生产"等阶级意识教育与阶级话语嵌入,成功推动了京郊土改的开展,实现了农村基础的再造。阶级话语的嵌入,使农村建立起一套新的社会话语结构和生活规范,农民阶级本性、政治身份和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5.
引入"话语"概念,"道德话语""政治话语""法律话语"可以作为当代中国纠纷解决的三种话语。"道德话语"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指导、以儒家伦理中的"礼"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强调实质正义的话语体系;"政治话语"是由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为了一定政治利益和政治目标并经历了共产党建设到国家建设演变历程的话语体系;"法律话语"是以保障现代社会"权利—义务"关系为核心、以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则体系为导向、强调程序正义的话语体系。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三种话语指代了三种不同的合法性生成系统,并呈现出"显性分化"与"隐性冲突"两种相貌。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探寻三种话语之间的关系协同与权威配置。只有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的法治建设,才能持久运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思想建党话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建党理论和知识的话语呈现或外在表达,是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思想建党话语百年嬗变、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及构建党建话语体系诉求是新时代思想建党话语的出场逻辑。新时代,党不断赋予思想建党话语丰富内涵,从功能定位、首要任务、思想武器、制度保障、价值旨归等方面建立起完整话语逻辑链。构建新时代思想建党话语,须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建党重要论述为指导,加强思想建党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系统建设,推动话语传播及完善话语评估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任务。从话语价值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有利于驳斥西方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诘难提供话语支持,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形象提供话语助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话语援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价值强调了举旗定向功能。从话语历史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语境,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历史彰显了基因凝定功能。从话语实践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凸显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众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政党实践的有效互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实践体现了换羽新生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构建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话语自信,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黄婷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45-51
对外政治话语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担负着向世界表达国家政治诉求、塑造国家形象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在"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的背景下,国内关于对外政治话语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其研究议题集中体现在对外政治话语传播、国际话语权挑战及应对策略、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构以及对外关系话语、中国政治话语境外效应等方面.依据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应着力从四个方面提升对外政治话语的研究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研究范式的惯性思维;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挖掘并整合话语资源以推进话语理论创新;拓展研究视域,尤其要加强对他者政治话语及其与自我的比较研究;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参照,构建文明互通的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话语建构的范例,对于当下我们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其不仅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话语主题,而且确立了革命和改革、计划和市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平与发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基本范畴。同时,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时,南方谈话所遵循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积极吸取传统文化资源等重要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核心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引领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凝聚、整合和认同作用.立足新时代,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全面、准确、客观、立体地阐释、表达和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的思想价值,是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构建政治话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政治话语体系创新;需要不断深入学理研究和理论阐释,积极推动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普及与推广,积极推动大众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努力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积极推动国际话语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诞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与国际形势的判断是邓小平同志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生成语境.邓小平同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基本问题聚焦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断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解读,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战略话语、中心话语、动力话语以及环境话语.邓小平同志从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主题、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突出话语的人民性意蕴这三个方面出发,积极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建构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2.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虽然我们在中国特色教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引导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升中国教育学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元研究、历史演变研究、建构方法论研究、核心主题和内容研究、话语权的提升和国际传播研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需要我们明确多元的研究视角,把握研究的目标,厘清研究思路、寻求研究路径、推进研究行动、实现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瑛  刘然 《南方论刊》2023,(8):13-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重要讲话以及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中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众多宝贵的叙事资源。新时代以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要从内在动因、基本原则及时代价值三个维度共同推进,才能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话语主导地位、挖掘与弘扬优秀革命文化资源、筑牢革命文化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战略思想,并且做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述,把“三个为什么”拓展为“四个为什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取得引领社会革命伟大成就,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科学社会主义经过由外到内的落地生根和由内到外的开花结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鉴。“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品质和功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人”,中国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革命创造了历史伟绩。  相似文献   

15.
李友梅 《中国社会科学》2023,(2):99-119+206
作为展现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社会学话语的有效性、影响力及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语体系的内在张力能否得到有效协调,这也是反映能否在多元分化的世界中凝聚社会共同体的认同与共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和本质属性,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特色。以人民性引领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既是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统筹融通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内在的学术性话语、政策性话语、社会性话语关系的核心力量所在。深入论证为何需要以人民性引领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如何以人民性引领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玉 《南方论刊》2023,(6):8-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将我们党对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从理论来源看,我国对外话语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外宣传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理论与实践。新时代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是应对复杂形势,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要求;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时代呼唤;传播中国声音,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现实需要。因此,探究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路径创新,是新时代我国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推进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既是政治发展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自我完善的冲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新要求。话语体系建构应依循学科成长、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基于客观实践的自主性理论创造,是话语体系成长的基本路径。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需要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讨论分析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成绩、经验及不足,避免功利偏狭的心态;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以谦逊的姿态对待已有成果,在增强学术自主性的同时,继续借鉴古今中外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而不是故步自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交流,缓解学术与政治、学人与学人、学术与学术之间的张力,形成正向的沟通机制。通过〖BF〗“反思”“固基”“对话”〖BFQ〗的途径,使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取得扎实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和毛泽东提出的“人民监督”这一答案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历史周期率难题,也为深入认识自我革命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论断出发,可以探析自我革命丰富的理论内涵。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奋斗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在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以党的各项建设为抓手,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继续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生发于本土的文化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为主线、其他理论阐释为副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以革命话语形态出现,凸显了文艺的阶级性、战斗性,形成了革命的文艺观和文艺服从政治的功能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以治理话语形态出现,强调了文艺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党的文化领导权,建构起人民性的内涵。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整体形态看,革命话语形态和治理话语形态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生发于审美政治的问题域,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文化政治实践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历史来看,作为一个胸怀初心与使命、经历了百年锤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围绕"为什么开展斗争""开展什么斗争""如何开展斗争"以及"为谁开展斗争"等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从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历史演进和建构逻辑对党的斗争话语进行研究,以期帮助全面和深入地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从而避免对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认识落入历史惯性思维的窠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