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玄的方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继西汉扬雄《方言》以后,东汉的学者比较多地注意到了各个地方活的语言。在他们的著作中,已有对于当时各种方言事实的描写和记载,如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学者们的传往之中,如王选的《楚辞章句》,郑玄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乳记注》,何休的《春秋公羊传解访》,高诱的《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等。东汉学者注释古书,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释雅以俗,释古以今。”‘’油于东汉后期正处于魏晋时代的前夕,因此这一时期的学者,虽然仍然以词汇研究为其主要对象,但是已经非常留意音韵…  相似文献   

2.
从郭璞注看晋代的方言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晋代著名学者郭璞的注释体例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对郭注中的方言词语及其出现的次数作了全面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参考其他的材料,勾画出了晋代方言区划的大致轮廓,并与汉代的方言区划作了对比研究,从而窥见到从汉代到晋代数百年间汉语方言在地域上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许慎的方言研究李恕豪西汉后期扬雄撰写的《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我国最早的方言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学著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扬雄以后,在东汉两百余年的时间之中,没有出现过一部专门的方言方面的著作。由于扬雄开启了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到了清代,顾炎武开其端,其后人材辈出,清代语言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在理论认识上比较进步,在研究方法上比较科学,在研究成果上是十分卓越的。清儒的语言研究方面很多,现仅就对几部专著的整理研究,试略论清代语言研究在古代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中国古代语言学,始建立于汉代,重要语言学专著,如《尔雅》、《方言》、《说文》等,由于时代久永,文有讹舛,注多脱落。清儒加以整  相似文献   

5.
针对训诂学历史研究中理论开拓的不足,本文就纪元前后的两汉训诂著作,如《尔雅》、《方言》、《释名》、毛郑传注训诂等的理论贡献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春秋左氏传》杜预“注”是晋代一部篇帙规模最大,学术价值最高的经文注释书,它上承两汉传注(包括章句)之学,下启唐宋义疏之科,标志着中国注释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研究《春秋左氏传》杜预“注”中的语法分析,也就是研究中国语法学在晋代的发展。这对于建设中国古代语法学、中国注释学以及丰富中国训诂学内容都有直接关系、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汉代扬雄的《方言》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性个人方言调查基础上完成的方言学著作。它从语言本体论变革、方法论变革及语言界域的变革三方面推动了汉代小学研究的范式革命,对当时儒学经学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起到纠偏与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言》版本流传及文字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目前有宋本、明本和清本等不同版本。为了使《方言》更接近古书原貌,先后有戴震、卢文、刘台拱、王念孙、钱绎等人对《方言》进行校订。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方言》及郭注本逐渐接近古书原貌,为后人对《方言》进行研究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9.
谈先秦至东汉汉语语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汉代注释书,即所谓随文释义训诂著作,西汉毛亨《诗经诂训传》,东汉郑玄《诗经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发现原文和释文在语法上有不少差异。笔者看来,这些差异反映了先秦到东汉这个历史阶段的汉语语法的差异。这是因为,几部原著除《淮南子》外,均为先秦著作,代表先秦语言;而注释作者除毛亨为西汉人外,皆在东汉(中后期);现代训诂学研究已证明,汉人注释书是用的当代活的语言。这样从原文和释文对比中可研究先秦到东汉时期汉语的发展变化并可从中探索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语言和方言。国家十分重视语言和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但是目前也还存在不少尚未调查的空白点。台湾和海南两岛上多数汉人所说的话都属于大陆上的闽南方言系统。几十年来,台湾学者对台湾岛上的闽语,已作过全面的调查,相对而言,海南闽语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有很大不足。《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是一部在海南方言研究史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而又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著作。除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超越了此前有关海南闽语研究的同类著述以外,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郭春林 《船山学刊》2009,(2):125-127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亦为传记文学名著,在中国古代史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史记》语言的分析,来探讨其抒情方式的运用。从而探究其对柳宗元、欧阳修等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开创了我国对方言词研究的风气,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方言的专著,在语言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逸、洪兴祖的方言训释比较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王逸《楚辞章句》和洪兴祖《楚辞补注》中的方言材料,归纳和分析两家《楚辞》注本方言训释的对象、地域及各自的训释特点,比较其异同,可以发现王、洪二人的方言训释对后世《楚辞》注本如朱熹《楚辞集注》和戴震《屈原赋注》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云萍 《船山学刊》2010,(2):98-100
中国古代最成熟的家庭教育著作《颜氏家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思想,颜之推美育观的重要特征是社本主义的经世致用和人本主义的终极关怀的交织,其哲学基础来源于他思想深处儒家和佛家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曹旭教授用了八年多的时间,用新的方法,从注、撰、译、编等多方面的角度,对“百代诗话之祖”,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著作《诗品》,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出版了《诗品集注》和《诗品研究》①两部著作,本文就其研究特点略作评说。一、“面向世界”和“集大成”《诗品》作为“诗话之伐山”(明毛晋语)、中国“诗话之源”(章学诚语),自问世以来,研究者代不乏其人。但真正的研究,应该是从清咸丰十年(1860)开雕的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开始的。自1860年至本世纪末的一百多年间,中外学人写出的有关《诗品》的研究著作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界对龙启瑞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侧重点在对其诗文集的校注、整理和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的分析等方面,对音韵学著作《古韵通说》,至今未进行研究。《古韵通说》分通论和正文两大部分,前后附友人的书序、题词。龙启瑞在《古韵通说》一书中提出了"转音说"。"转音"就是指双声字可以辗转为韵通押,这种现象存在于古今语言和各地方言中,但合理与否,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经学与汉代语言文字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文史哲》2001,(5):62-68
两汉时期 ,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取得了长足发展 ,而这又是与儒家经学的独尊和极盛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并折射出经学自身演变的轨迹和规律。《急就篇》、《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语言文字学著作的相继问世 ,都与经学有着不解之缘。汉代经学与语言文字学彼此渗透 ,相互影响 ,共同推动中华文明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宋儒语录采用文白夹杂的混合型书面语,以往的研究者对其语言成分及词汇系统往往不加分析,没有很好地挖掘其语言的独特价值。《朱子语类》和《二程语录》之方言词语,前者多使用北方汉语方言,后者则更广泛地采用南方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发现近百年来,各方面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日本学者在其中也作出了很大贡献,近年面世的《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关于中岛玉振旧藏甲骨片》等著作就是证明。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三部著作,恰当地评价了这些新著在殷商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其具有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临清方言志》评介延杰方言志书专业性强,发行范围有限,非潜心研读不能得其情致。笔者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多年,于此类书多有接触,深感张鸿魁著《临清方言志》(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是同类书中极富特色的一本。诚如殷焕先教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评价的:“此《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