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尝试用“内卷化”的概念分析流动儿童价值观的建构问题,文章通过四个案别的比较得出,流动儿童关系“内卷化”对其价值观的建构起到了阻碍作用,建议提供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其在互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埃勒商业和公共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副教授S .S .A .撒切尔博士曾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区、台湾省的将近 2 0 0家公司进行问卷调查 ,并访问了 3 0多家公司 ,终于在 2 0 0 2年 3月完成了题为《B2B电子商务 :中国和美国的电子和服装、纺织公司研究》的研究报告初稿。这项研究对美国、中国 (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 )的电子和纺织、服装公司使用B2B电子商务的程度进行了调查 ,并比较了不同公司对待电子商务的态度。报告还对有可能通过有效地利用B2B技术来促进国际贸易的战略提出了建议。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帮助管理者了解目…  相似文献   

3.
战后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是,国家在西欧各国内政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加强。左派人士注意到,国家对于经济事务的干涉越来越多。但是直到最近几年为止,对战后时期国家所起的政治作用所进行的比较研究还是很少的。而在这里却发生了真正的变化。这些国家对工人阶级最富有战斗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摘要:中国1919-1928年社会运动中的自杀事件发生后,报道运用媒体设计的方法与多种修辞手段,从故事叙事模式、话语结构与话语策略上,赋予自杀行动正面而又积极的社会意义,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国家共同价值和民族危机的认同,以便动员民众、共同御侮。媒体对自杀社会意义的赋予,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这种建构是当时社会赋予媒体的使命,体现了自杀行动者个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循环关系是当时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焦虑是留守儿童最为日常化的情绪体验,将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置于"结构二重性"的视域下分析,可以展示其更为丰富的能动性内涵."结构二重性"理论考察的是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具体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就是在社会结构、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以及建构自我认同的行动之间构造机制关联.不同留守圈层结构影响留守儿童不同形式日常焦虑的生成,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同时具有自反性和不断再生产特性,这使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行动具有持续性.但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正逐渐导向低层次化和个体化,需要采用反个体化的策略以重建留守儿童的生活意义系统,实现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1919-1928年社会运动中的自杀事件发生后,报道运用媒体设计的方法与多种修辞手段,从故事叙事模式、话语结构与话语策略上,赋予自杀行动正面而又积极的社会意义,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国家共同价值和民族危机的认同,以便动员民众、共同御侮.媒体对自杀社会意义的赋予,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这种建构是当时社会赋予媒体的使命,体现了自杀行动者个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循环关系是当时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既关系到保护行动能否得到东道国的支持,也关系到国家声誉。该语境下的合法性应是指国际正义观念符合性而非法律规则符合性。国际正义观念具有时代性、相对性、建构性特征。时代性是指国际正义观念随时代发展而变迁;相对性是指各国正义观念存在差异,国际社会对不同国家的合法性期待也有差别;建构性是指国际正义观念常常是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国所积极建构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建设应充分了解和回应国际正义观念的上述特征,具有时代应变性,体现当代价值;弥合国家间正义观念的鸿沟,并选取与本国国际身份匹配的正当性标准;同时不能止步于对国际法的文义解读,而要将实践经验理论化,塑造国际正义观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视野中,出现了众多的有关国家与媒体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即宣传管理与市场力量的矛盾、传媒体制与媒体行为的变化、宣传控制与媒体生产过程的互动。这些研究对中国媒体和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富有启发意义,但是却大都没有区分或没有充分强调媒体之间的差异性。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中国"国家与媒体"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吴娟 《社科纵横》2013,(2):275-276
涂尔干与皮亚杰由于不同学科背景和学科立场,在儿童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方面有不同理念。特别在惩罚、他律与自律等儿童道德教育观点上有较大差别。皮亚杰还在其著作专门批判涂尔干。笔者通过对二者儿童道德教育思想的比较,以求获得儿童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这门学科称为“比较法学”。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国家的法律,促进本国法律和国际法的发展,以及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对法律进行比较研究由来已久。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158个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十八世纪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对东西方各国很多法制进行了比较研究,因而被西方的某些法学家称为比较法学的奠基人。这种比较研究直到十九世纪才作为法学的一门学科发展起来。1831年法兰西学院第一次开设“比较立  相似文献   

11.
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相对独立地生存和发展,并且在这两个世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体系和研究风格。 从英美和欧洲大陆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后工业时代,具有了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时代的新特征,然而固有矛盾在国内、国际以不同方式存在并日益激化。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由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国际审美文化交往的需要所决定,21世纪将是比较美学大力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应当重视比较美学,特别是中西比较美学的研究。中西美学理论建构的原点不同,中国美学的建构原点是人与物(自然)的审美关系,西方美学的建构原点是人与人(社会)的审美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说,中西美学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西方传统美学则是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而不同的美学理论必然导致中西方在审美的方式、心理和理想上存在种种差异。只有通过比较研究,才能充分认识并总结出中西审美认识的规律,使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本质力量得到全面的确证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对孤残儿童的关注,是,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福利机构应当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才能实现机构、媒体、社会等多方共赢,是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在此方面,河北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的有益探索,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文武  朱莉 《南亚研究》2010,(3):155-159
印度的中国形象建构史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西方对中国的形象建构成为中国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学界就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对中国形象建构的研究显得有些冷清。这在目前中印关系日益升温、中印文化交流逐渐增多的时代语境里显得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的出发点是人,而不是理论或戏剧。"——La Mandragore是50年代由著名演员、戏剧导演和制片人Wolfram Mehring在巴黎创立的剧场,自创立以来,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通过这个平台创作戏剧、音乐剧、舞台剧等艺术作品。青岛首届儿童戏剧节期间,青岛曼德罗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与青岛市话剧院、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多家单位合作,携手La Mandragore邀请欧洲著名音乐剧导演  相似文献   

16.
封润 《社会工作》2011,(14):32-34
儿童青少年遭遇诱拐及逃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热议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在台湾实习经历以及对大陆与台湾失踪儿童青少年协寻工作开展状况的深入了解,就两岸失踪儿童青少年协寻工作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借鉴台湾经验、提高大陆失踪儿童青少年协寻工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社会科学》(英文版)1983年第3期报道,欧洲民族学和民俗学国际学会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在苏兹达尔召开,有20个国家的200多名学者参加,其中苏联有80名代表。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欧洲国家比较民族学研究及国际合作”。在一般民族学问题的专题讨论会上讨论了当前人种史研究的方法问题,包括人种史研究和其  相似文献   

18.
张帆 《社会》2019,39(6):149-186
18世纪,五台山逐步发展为一个跨区域、多文明的神圣中心,吸引着来自我国的汉地、蒙古、藏区以及印度、日本、朝鲜等地的朝圣者。此间,大量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五台山山志以及朝圣指南频出,包括僧侣编写的汉文、藏文和蒙古文等朝圣指南以及清廷主导编写的钦定山志。本文通过比较关于五台山的四个汉藏文本,分析这四个文本中的汉传佛教叙事、藏传佛教叙事和皇权叙事,探讨不同叙事呈现出的不同文明体系对于空间和地景、民族和国家、世俗和神圣等概念的想象和表述,进而以“文明”的视角拓展对知识生产、神圣空间和国家建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文章解绑了语言、民族、文化、国家等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帝国作为一种跨地域多文明体系的国家形式,指出帝国的扩张过程并不是帝国中心不断推进、“文明化”作为文化和自然的边陲的过程,而是多文明体系互动交融,不断参与帝国的文化和自然的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选择。为了了解机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笔者对长沙市F区敬老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老年人对敬老院的日常生活照料满意度较高;但老年人精神生活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社会交往少、精神负担重、敬老院精神服务能力与水平有限等等。要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一是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二是建立专业的社工站,拓展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专业支持;三是构建多元服务模式,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四是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网,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选择。为了了解机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笔者对长沙市F区敬老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老年人对敬老院的日常生活照料满意度较高;但老年人精神生活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社会交往少、精神负担重、敬老院精神服务能力与水平有限等等。要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一是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二是建立专业的社工站,拓展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专业支持;三是构建多元服务模式,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四是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网,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