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问题普遍显示出理论上的热衷,但其研究与马克思本人的研究大有异趣。本文以马尔库塞为例,试图从研究的角度、对象、方法、结论等方面比较其异化论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之差异,以加深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从实践、从现实的生活条件进一步理解异化,发展了异化劳动的理论;《资本论》对异化劳动的产生及在生产、流通直到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异化逐一作了具体分析,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别异化理论,性别异化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新阶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将异化拓展到家务劳动、两性关系、思想意识领域,并通过由异化所导致的妇女社会地位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要消除异化实现妇女解放的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方对《道德经》翻译传播研究已达数百年历史,仅译本就有600多种,涉及31种语言。但与原文本相比,这些译本和研究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强烈的主观"西化"和"异化"色彩,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简单的翻译学上问题,而是西译传播者受其根深蒂固的基督教文化影响,以及对东方文化的根本歧视,在跨文化传播中丝毫没有遵循对等性原则,完全剥夺了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西传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艾略特一直强调诗歌“非个性化”,但他“自己的个性和经历却以火一样的文字烙印在他的作品中”。文章结合彼得·阿克罗伊德的权威传记《艾略特传》,深入分析了艾略特个人的异化感及其诗歌中的异化主题,并探讨了引起诗人及西方现代都市人异化的根源及走出异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文化词"龙"在西方文化中的不对等英译着手,通过后殖民翻译研究下权力观的透视,结合权力对"龙"的不同时期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指出翻译,尤其是文化特定词的翻译不论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都不可避免受到权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和Larson各自提出了翻译中的信息传递模式,Nida模式只重视表层结构研究,而Larson模式只重视深层结构研究,如何结合两者优点实现源语和译语在语义和文体信息上的对等传递值得探讨。译者作为语义和文体信息传递者,翻译中经常面临两种策略选择:归化和异化。通过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论证异化与归化看似互相矛盾,实则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异化和归化各具特点,在实现语义和文体信息对等传递中都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异化”为关键词对二战后意大利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卡尔维诺的小说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异化在卡尔维诺小说中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的自我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和人与社会的异化。从《马科瓦尔多》到《帕洛马尔》,卡尔维诺逐步深入思索解决异化问题之道。卡尔维诺最终提出以静默沉思找回人身上的原初合一状态,超越异化与分裂,返归本真,努力做到在万象人间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哲学的立场,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女性异化”与“社会性别意识形态”观,提出反省性的思考,以尝试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为消除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根源与文化根源所做出的努力给予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分析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存在着的“异化失衡”和“文化逆差”现象,中国译者要“均衡异化”,改变翻译路径,减少“文化逆差”。  相似文献   

10.
《易传》继承和发扬了孔孟和《中庸》的性命思想,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道德形而上学理论体系.一方面,《易传》把乾道上升到宇宙本体论的高度,以阴阳论的方式来说明乾道如何下贯于人的生命中,成为人生命主体之本性;另一方面,《易传》又强调人要凭借此本性积极努力地做道德修养工夫,以把人之德性生命向上提升,进而参赞天地之化育,并使人与天地三才鼎立,达到“天人合德”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异化和归化之争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西方异化翻译理论是否适合解释中国翻译现象这一问题,本文考察了异化论的理论渊源和产生的文化语境,分析了异化论的理论内涵,并指出了异化作为文化政治项目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在全球殖民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背景下,泰国面临着外部文化异化和内部文化失根的双重危机,并因此爆发了著名的新浪潮电影热潮.《最后的木琴师》(2004)是泰国21世纪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之作,以个人命运演绎民族寓言、追寻文化之根,唤起了泰国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共鸣与热切.该片是后殖民语境下泰国民族自白,是对西方国家东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编码和程序控制”的反抗,是对泰国被异化的“他者”形象的矫正,对于同样处于文化失根困境和西方异化危机的中国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根除的弊病和隐患。本文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蕴含的异化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形式;其次,指出了异化劳动在本质上是与人类生命存在相背离的;最后,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以及种种异化现象对人类生命存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由此指出了当今时代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马克思“异化”论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异化”主题的联系人们比较熟悉 ,而相对忽略二者之间的区别。其实二者在概念内涵、批判倾向、解决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区别。逐一描述 ,为大家更深入触及马克思及西方现代派作家们的思想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音乐的诞生以反传统观念为起点,并因此走向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极端,陷入异化之窘境。自20世纪70~80年代,西方音乐出现了情感的复归现象,这标志着异化现象的缓解。音乐的异化实际上映射出的是人的异化,音乐中情感的复归映射出的是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泽本中,杨宪益翻译“红”字时基本采用了异化法来保存“红”字特有的文化意蕴,而霍克斯采用了归化的翻泽策略,舍弃了“红”字的文化意象。通过对《红楼梦》中“红”字翻译的比较分析,说明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应兼而用之,取二者之长,使泽文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并使译入语国家的读者能体会到作品本身的精髓,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文化转换为视角介绍了英汉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产生的背景及内涵。从文本角度和文化角度来看,“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都各有所长。在翻译实践中,该文进一步探讨了异化与归化策略选择的度的处理原则及二者的的动态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文化转向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异化”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评析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争论可谓贯穿中外翻译史的始终,其优劣和取舍众说纷纭.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在西方一向被公认为基督教文化的经典,很早便受到传教士的关注、并被译介到中国,是最早译成中文的西方长篇小说,其汉译本已达三十多种,并不断有新译本面世.本文从《天路历程》宾威廉和王汉川汉译本比较入手,分析从归化到异化的翻译策略发展态势,同时探讨其间的中西语言文化异同.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翻译有异化与归化之分。异化、归化各有千秋,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目前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下,异化翻译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之处。异化翻译能够忠实地再现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特色,力求译文与原文形式和意义上的完全对等,它既能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风味,又能促进国际间的多元文化交流,进而促进全人类的相互理解、相互融通与和谐相处,促进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