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郭昭第 《兰州学刊》2011,(4):186-190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的乞巧习俗不同于其他地区,常常具有准备充分、为期较长、内容丰富、程序复杂、仪式隆重、意蕴深邃等地域表征,一般从六月底到七月初七深夜,为期七天八夜,包括搭桥迎巧、祀神迎水、歌唱祈巧、和歌互拜、跳神言福、会餐拜巧、照瓣验巧和歌拜送巧等程序和仪式,而各个阶段的乞巧歌更是充分体现了未婚女子的心声,尤其体现了自然崇拜、社会协作与自我解放等深层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7,(12):71-71
七夕乞巧是中国传统民俗,但在东莞石排镇塘尾古村却有另一番情景:全村男女老幼在锣鼓喧天的阵势下,“抬大神”全体巡游一七七庆“康王宝诞”,这成了岭南地区清朝民俗的“活化石”。每年的七月初七是北宋抗辽名将康王的生日,其忠心报国、勇猛杀敌的英雄气概为后人敬仰,随着后人世代祀奉。塘尾村“康王宝诞”的民俗从清朝开始,延续至今。当地人相信,只要为巡游的康王抬过轿子,康王便会给他带来一年的好运。  相似文献   

3.
樟湖蛇节     
《中文信息》2007,(12):79-82
薄荷片推荐: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对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樟湖镇是不平凡的一天。在这里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赛蛇神”,又称“迎蛇会”像这样以蛇为文化内涵,举着活蛇进行祭祀活动的民间节日,在全国其他地方极为罕见的,又或许是樟湖的蛇节完全处于民闻自发组织的原生状态,使得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摄影师及专家、学者到这里来观看、采访与记录。  相似文献   

4.
乞巧节作为女性文化的载体,充分表达着女性话语,其中包括女性技能的展示、女性信仰的表达、女性智慧的象征等.以广东省乞巧节为例,分析乞巧节所展示的传统女性话语,探讨乞巧在男权社会传承所体现的价值与生命力,并思考乞巧作为女性话语表征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和官亭地区土族的“七月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关于土族“七月会”的起源 民和县的土族主要聚居在官亭、中川两个公社,也有一部分居住在与官亭邻近的甘沟公社,约三万人。官亭地区位于民和县南部八十多公里的黄河北岸,四季分明,以农为主。 “七月会”是土族人民本民族传统的集会活动,土话叫“纳顿”。“纳顿”从每年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直到农历九月中旬才结束。若追溯到“纳顿”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七夕乞巧源于古代的日月星辰崇拜。乞巧节是随着牛郎织女故事的定型化而出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乞巧民俗事象不断丰富,是规模式化和多样化,具有游戏娱乐功能、角色认同功能和心理认知功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封建社会妇女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和心理需求。参与七夕乞巧的主体是女性,祭拜的神灵是女性,各种民俗事象的内涵最贴近女性,七夕乞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的妇女节。  相似文献   

7.
牙牙 《中文信息》2006,(8):130-141
从小就知道.天上有一对痴情男女.相爱的他们每年只能见面一次.那一天就是七月初七一七夕节,在这一天.不论天上地下.爱情中的人们都会感到格外甜蜜,今年.按照中国的农历年是闰七月.也就是说可以过两次七夕节.这可是干载难逢的好机会呀!本刊推荐你和你的爱人.到美妙的海岛躺在沙滩上.仰望星空.说不定月朗星稀.你能看见和你一样过着七夕节的牛郎和织女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位老人,活到100多岁还腰板硬朗,行走自如。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社区举行的乞巧节“穿针引线”巧女大赛中,这位老人竞战胜了众多年轻的巧姑娘,一举夺得“巧女大赛”的桂冠。她就是家住苏北东台市东台镇金墩社区的103岁老人吕振连。  相似文献   

9.
《中文信息》2007,(12):115-115
云南鹤庆城郊板北等村的白族在农历七月初一过“骆驼节”。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来到板北村的桥边,所骑的骆驼忽然止步不前。忽必烈无法,只好下骑步行。骆驼在转瞬间变成了石头,永远在留在了桥边,于是给这里的白族人留下了一个奇特的“骆驼节”。每到农历七月初一这一天,家家宰牛杀羊,白天看滇戏,晚上漂河灯。他们以剖开的南瓜做船,罩上灯纸或玻璃,做成鱼、龙、凤、莲花、花篮、鹤等形状,点上烛火,在河水是漂流。  相似文献   

10.
《家庭科技》2013,(10):F0004-F0004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合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菜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相似文献   

11.
《中文信息》2007,(12):130-130
在肇兴,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泥人节。肇兴泥人节,侗语称为“多玛道神”,即打泥巴仗和黄牛打斗,已有500多年历史。活动在距离肇兴乡所在地约4公里的夏桥村举行,在丰收之后举行,有庆丰收之意。但其文化内涵不仅于此,独特之处是用泥土取乐。尽情表达人们对泥土的崇拜。  相似文献   

12.
《中文信息》2007,(12):61-61
“於菟”在汉语典籍中解释为“虎”。“於菟”节距今已有数百年的有历史。至今尚存在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年都乎村土族群众中。“於菟”节上,小伙子在法师的带领下,边歌边舞,赤裸的上身画满白虎的花纹,涂满油彩的脖子上缠绕着羊肠,到每户村民家为其家为祈福消灾。土族群众跳“於菟”活动是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居住、生活的云南丽江一带,自古盛行“三朵节”的风俗。(详见本刊本期《“三朵节”的由来》)每年农历二月八日,中甸白地“白水台”表演歌舞、赛马、进行野炊、丽江坝子有妇女“见丹节”、“牧童会”等活动。纳西族人民家家户户盛装前往,热闹非凡。这一风俗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高  相似文献   

14.
李顒,字中孚,时人尊称为二曲先生。1627年(明天启七年)生于陕西省周至县,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老死于原籍土室之中。他中年以后,曾东游东辅、南游湖襄、直下江苏,主讲于关中书院,广泛地进行讲学结友活动,与亡明遗老名士公开倡言“会讲切磋,复兴东林遗绪”,振兴廉耻节操,唤醒忠君爱国之心。四十七岁以后,两次坚辞清政府的“山林隐逸”、“海内真儒”之征;七十七岁时,又以垂暮之年,坚决拒绝康熙西巡陕西时的亲自诏见,被顾炎武誉为“吾道所倚为长城,同人所望为北斗”,“立节冠清流。……独行长千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代农历二月上旬巳日至三月上旬巳日(魏时固定为三月三日),是古代青年男女临水聚会联欢、遨游、恋爱、选配佳偶的节日,古称“上巳节”;实为自主婚姻、自由恋爱、两情相悦、谈情说爱的中国情人节。自西汉帝王在此日祈子祭祀以后,使上巳节的情愫与本意有所变异。汉族广大地区的情人节变成祓禊、祈子之祀,进而演变成春游、踏青等一般性游乐活动。然而,在我国边远的黎、白、傣、壮等少数民族地区却年复一年地欢度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1983年6月至11月,笔者曾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作民族历史和文化调查。6月下旬的一天,在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档案馆发现清代钦命勘分中俄科塔(科布多和塔尔巴哈台)边界大臣和卡伦侍卫所写的文书五件,其中哈萨克察合台文二件,一件写于光绪九年七月初六日(1883年8月8日),另一件写于同年七月二十七日(1883年8月29日);满文一件,写于光绪九年七月初七日(1883年8月9日);汉文一件,写于光绪九年八月初一日(1883年9月1日);汉、察合台两种文字写成的一件,写于光绪九年五月十一日(1883年6月15日)。五件文书内容相关,但又自…  相似文献   

17.
立冬食疗方     
张雪松 《家庭科技》2011,(11):35-35
当太阳转到黄经225°的这一天,就是立冬节气,在阳历上是每年的11月7日左右。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传统观念中,冬是结束的意思,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在农历上习惯将这一天作为冬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中文信息》2007,(12):30-30
“沐浴节”,藏语称“嘎玛日吉”节,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每年藏历七月六日至十日举行,历时七天。在这七天中,从垂髫的娃娃,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要下河洗澡,这已成为藏族群众传统的风俗习惯。拉萨人主要在拉萨河畔,流水河及城郊林间小河旁过,日喀则人在德钦颇章宫外的小河边过。日喀则沐浴节往往连着庆秋收节,晒大佛节等,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19.
64 十三坡会     
《中文信息》2007,(12):96-100
薄荷片推荐:十三城去即为正月十三芦笙节,是安太乡最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林洞、寨怀、培地、洞安、尧良等村的广大苗族、恫族并少数民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集中到乡政府附近的十三坡(地名)芦笙坪,举行盛大的节日庆祝活动,主要活动为大型芦笙踩堂,斗马、斗牛、斗鸟、斗鸡、苗歌,侗歌歌对唱等。  相似文献   

20.
71 苦努节     
《中文信息》2007,(12):112-114
蚌扎是勐先乡哈尼族最集中的一个地方,被人们称为“哈尼铺席”(哈尼语音译为:哈尼寨子),哈尼寨子在宣德街对门勐先河畔,临山而居住。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他们杀猪、穿新衣、这天他们不再做洗计,因为这天是他们一年一度的节日——哈尼族的“苦努节”,“苦努节”又称六月二十四或称新米节,是一个庆祝新谷成熟,新米上市的节日。蚌扎山寨有74户39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