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姚春芸  钟萍 《统计与决策》2016,(10):170-172
文章分析了税制结构调整对于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税制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间接税来说,增值税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消费税次之,而营业税则阻碍了经济增长;虽然直接税既可以通过资本所得税和劳动所得税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是对于资本和企业的减税总是更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劳动和个人的减税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黄浩 《统计与决策》2016,(7):135-137
文章基于1994-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4-2013年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存在经济总量的稳步增加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出,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对自身的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大.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3.
增值税在"十二五"期间扩大征收范围将成事实。增值税扩围改革,就是把现在营业税征收的范围纳入增值税范围,进而取消营业税。目前,中国的工业和商业企业征收增值税,服务业征收营业税,两者不交叉。营业税的三大征税对象为服务业、不动产以及无形资产。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营业税如果改为增值税,将对中国服务业、建筑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营业税涉及到重复征税,且税负较重。同时,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大部分不能相互抵扣,两个税制并存,相互不能抵扣,这也是税负偏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的分解方法,并运用2007-2011年我国城镇分组家庭的消费支出数据,分析了增值税“扩围”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增值税“扩围”后不同收入等级的增值税税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增值税对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领域具有不均等效应,而对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与娱乐服务等领域具有均等效应。我国增值税总体上呈现不均等效应,但不均等效应逐步减弱,其中平均税率和消费支出差异的分配效应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描述了分税制改革以来上海市地方财税增长的变化趋势和基本规律。在充分认识率先发展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要求出现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通过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关系的协整分析和产业结构的增长绩效分析,研究我国率先发展地区财政收入增速变化的原因以及未来趋势。最后本文具体就新经济环境下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变化和税制结构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税制改革是对于传统经济体制下旧税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它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次税制改革的核心是流转税制的改革.一、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这次税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向资源产地的转移,打破了地区间原有的收入分配格局.其一、由于矿山采掘业等基础工业的上一道环节抵扣的增值税比较少,所以本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就相应增加,税负较重,从而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而这些企业又可通过商品交换把增值税向  相似文献   

7.
税制改制是经济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我国近期的税制改革主要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对产品制造业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宏观方面表现在减少了财政收入,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产品制造企业运行成本;微观方面影响了企业的会计报表的解读及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8.
基于VAR模型的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波  吴红 《统计与决策》2012,(22):119-121
文章选取某省土地财政收入及地方生产总值作为反应该省土地财政及经济增长状况的指标,利用1993~2007年数据,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省土地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从短期来看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从长期来看互相存在负向影响,持续时期较长,且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增大的趋势。其中土地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而经济增长对土地财政收入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9.
营业税作为地方税收最大的主体税种,对全省税收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94年以来的十九年营业税累计入库3615.66亿元,占地方税收总额比重高达41.14%,规模和贡献率稳居各税种第一,牢固占据着地方税收主体税种的位置. 营业税的增长与贡献 营业税超经济增长,增幅随经济变化呈周期性波动 1994年到2012年的十九年间,全省营业税收入超经济增长,增幅两下两上周期性波动明显.营业税增幅从成立之初39.9%的高位,经过整顿金融秩序、亚洲金融危机等影响,增幅逐年下滑,2000年降至2.09%的谷底;在我国加入世贸、经济全球化,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经济逐渐回暖,营业税增幅逐步从2001年的10.81%,升至2007年37.52%的弧顶;2008年受"5.12"震灾和金融海啸的双重冲击,营业税增幅急速回落为9.33%;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2010年营业税增幅再次达到36.67%的顶峰;随后在宏观经济调控下,2012年增幅减缓为18.63%.  相似文献   

10.
胡渤 《四川省情》2013,(4):40-42
地方税收是四川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60%,且连续三年小幅递增,受当前税制特点影响,对地方经济贡献显著的二产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相对有限。因此,从投资与税收的关系分析房地产业对经济尤其是财政收入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财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政府财力不断增加,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关系倍受关注。如何正确看待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如何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本文通过西安市的有关数据,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比较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4—2012年的中国省际经济数据,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收敛性与极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方财政收入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其中地区间差距是地方财政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考虑空间相关性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考虑空间相关性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绝对β收敛速度大大上升,条件β收敛速度大大下降;地方财政收入空间极化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9年的相关统计指标,引入SEM方法,研究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的长期关系特征和变动趋势。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投资驱动的特征比较明显,财政收入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但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间未形成良性互动,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总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财政收入显著增加,各省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出现大幅增加.文章采用时间数据(1983-2014)建立V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云南省地方财政支出和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观察VAR脉冲响应图,我们发现:长期来说,云南省地方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有正向作用,这与从整个国家考察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是一致的.地方生产总值与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为正向关系,而协整方程的回归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从长期看对私人投资的正向拉动作用较大,但是云南省地方税收却挤出了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经济计量模型证实了分税制改革前后中国财政收入弹性有显著变化,详细计算了各分项财政收入对财政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及其对财政总收入超GDP 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过去一段时期,中国财政收入超GDP 增长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6.
浙江财政收入与GDP协调性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进江 《浙江统计》2004,(7):21-22,49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过大的财政收入规模或过快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都会制约经济增长的活力;而过小的财政收入规模或过慢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同样会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彭勇 《统计研究》2007,24(7):91-93
有关财政收入与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关系,历来有所争论。一些经济工作者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相比,认为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是不正常现象,担心财政收入过快增长,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经济发展;或认为GDP核算存在“水分”,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分析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单纯站在财政的角度或计算GDP的角度来分析,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从理论上和实际数据上两方面加以分析。本文以厦门市数据为例,探讨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关系。一、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财政是政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吉林省1978~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模型,从长期均衡角度,对吉林省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外贸易总额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属于"进口"拉动型经济.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泰尔指数衡量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差异,并且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扩大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而中央转移支付缩小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李星  刘红艺 《统计与决策》2012,(11):164-167
文章在局部均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间接税对价格的转移模型,从动态层面研究了增值税"扩围"中的税率选择对居民福利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税率选择对居民福利水平的总体影响是截然相反的,而且各收入组的消费者在面对同样的税率选择时福利变化上也存在的明显差异。最后,从改善居民福利水平的角度,建议在增值税"扩围"改革过程中从低适用现行增值税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